摘要:黄沙河人民法庭是全州县人民法院四个派出法庭之一,坐落于被誉为“广西北大门”“八桂第一镇”的黄沙河镇。管辖永岁、黄沙河、庙头、文桥四个乡镇,人口约16万,面积约674平方公里,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东安县接壤,是典型的省际边界法庭。该庭现配备1名员额法官、2名司
黄沙河人民法庭是全州县人民法院四个派出法庭之一,坐落于被誉为“广西北大门”“八桂第一镇”的黄沙河镇。管辖永岁、黄沙河、庙头、文桥四个乡镇,人口约16万,面积约674平方公里,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东安县接壤,是典型的省际边界法庭。该庭现配备1名员额法官、2名司法辅助人员、1名法警、1名安保和1名物业外派人员。该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能动司法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巡回审判庭开到村头巷尾,实现法治宣传与社会治理并行,为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了司法力量。近三年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026件,结案1013件,结案率98.73%,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434件、撤诉176件,调撤率达59.45%。
多元解纷
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黄沙河法庭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融入辖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建立“1+N+N”诉前矛盾化解机制:“1”即法庭联合党支部,“N”代表辖区内各村党组织,“N”为各村网格员。借助这一机制,网格员第一时间排查邻里纠纷;村党组织牵头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进一步化解矛盾;法庭联合支部不定期组织法律培训,配合开展入户调解,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2024年,该庭在黄沙河镇竹下村设立“多元解纷工作站”,构建起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该村获评首批“无讼村创建示范点”,一年来无一起实质性诉讼案件,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3月,全县乡村网格化治理现场会在此召开,竹下村委经验得以在全县推广。
巡回审判
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
黄沙河人民法庭注重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深化“巡回审判+现场普法”机制,通过“家门口开庭”、现场调解等方式,切实贯彻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身边常见案件作为切入点,既高效定分止争,也让法治观念深入民心,做到宣传、教育、治理并重,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2025年6月13日,麻元村一起8名村民为被告的排除妨碍系列案件开庭审理,考虑“树线矛盾”的普遍性,法庭组织电力部门职工和村民现场旁听并在庭审结束后开展现场普法,发放电力法规宣传册,阐明线下种植高秆作物的危害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此后法庭办案人员又协同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司法所、村“两委”干部成立专项工作组,多次调解,最终原、被告达成协议,涉案保护区内桉树已全部清理,原告自愿撤回起诉。
跨省联动
共绘湘桂和谐图景
作为省际边界法庭,黄沙河法庭高度重视跨区域纠纷预防与化解。2024年5月至6月,该庭先后与湖南省零陵区法院珠山法庭、东安县法院大庙口法庭开展业务交流,共访竹下村治理服务站、全州法院党建阵地,共商纠纷联调机制。目前,黄沙河法庭与湖南邻界法庭已建立日常信息共享与诉源共治机制,为省际民生和谐与社会稳定筑牢司法屏障。
法治宣传
播撒种子浸润民心
法庭将法治宣传作为重要工作,聚焦禁毒、反诈、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通过发放手册、座谈讲解、“农具节”摆摊、送法进校园等方式,持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黄沙河法庭庭长谢明明受聘为文桥镇朝阳初级中学、永和初中、黄沙河镇洮阳初中三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并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黄沙河法庭将持续尽己所能,努力以司法之力守护辖区万家灯火,以为民之心搭建法治连心桥梁,以创新之智激活多元共治形式,在八桂北大门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