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股市由于关税的风波起伏不安,科技七巨头的抛售集中程度大幅提高。根据Koyfin的数据,苹果在四月初股价下跌了18%,微软和谷歌下跌了将近5%,亚马逊下跌了7.8%。
全球股市由于关税的风波起伏不安,科技七巨头的抛售集中程度大幅提高。根据Koyfin的数据,苹果在四月初股价下跌了18%,微软和谷歌下跌了将近5%,亚马逊下跌了7.8%。
不过,有一家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逆势上涨,那就是奈飞。
经济学家对此评价是,当经济衰退即将来临时,这种相对便宜的家庭娱乐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
4月17日,奈飞发布了其2025年一季度财报,季度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该季度营收10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为2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4%;每股摊薄收益为6.61美元。从营收和每股收益而言,均高于华尔街预期。盘后股价涨超4.3%
在随后的财报分析会上,奈飞联席CEO格雷格·彼得斯表示,奈飞一直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但目前从与广告买家的直接互动中,并没有看到市场疲软的迹象。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随着广告预售活动的临近,不过从客户那里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同时他也表示,娱乐行业的增长在经济困难时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韧性。
回溯奈飞的发展史,其如鱿鱼一般,在自然环境中,展示出了绝佳的生存能力,它们被砍断了脚之后,还能够自己生长出来。
在商业世界,奈飞屡次在洗牌式的行业震荡下三起三落。
成立于1997年的奈飞,最初是一家DVD租赁公司,凭借创新的月付订阅租赁模式在市场展露头脚,200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奈飞开创流媒体服务,一路成长为全球流媒体巨头,屡屡刷新市场预期。
奈飞做对了什么?
奈飞从前互联网时代诞生,经历了传统有线电视被互联网取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到了流媒体时代,群雄逐鹿——Disney入局流媒体后,其上线首日就获得了1000万个注册用户。
同时亮眼财报的另一面,是奈飞再次遇到了增长瓶颈。市场对奈飞(Netflix)的预期本已渐趋保守。
前几年奈飞曾是FAANG(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Google)的五大巨头之一。这两年,市场格局变化,Magnificent 7取代FAANG成为华尔街最新焦点。除了奈飞,FAANG的另外四家公司都被划入了M7,再加上英伟达、微软和特斯拉。
我们通过奈飞历年财务数据的变化,以及奈飞多次战略调整,试图解析奈飞从1997年至今如何在增长神话破灭之后,逆势而上,保持持续增长。
增长神话破灭
2022年,奈飞遭受重创。2020年,疫情将诸多互联网公司送上风口。那两年奈飞的势头也不错,2019年奈飞营收为202亿美元,2021年已经达到297亿美元。但换一个角度,业内认为,疫情透支了部分市场需求,也透支了奈飞的增长预期。
奈飞从2019年至今的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韩笑
奈飞2019年至今的全球订阅用户数量增长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韩笑
2022年4月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奈飞全球订阅用户环比减少20万(市场预期为增长250万),这也是十年以来奈飞首次订阅用户减少。财报发布后,奈飞股价盘后暴跌25%,第二天进一步下挫,单日跌幅35%,奈飞的市值缩水了1700亿美元,成了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
彼时,奈飞将行业竞争归结为用户下降的因素之一。研究公司凯度Kantar报告称,英国流媒体整体渗透率在最新季度有所下降,消费者也拥有了更多选择。好莱坞和硅谷正在大举进军流媒体市场,加剧了对客户和内容的竞争——后来者既有迪士尼、HBO Max这样的内容大师,也有亚马逊、Apple这类科技巨头。行业的变化无一在冲击着奈飞的增长。
长期以来,奈飞专注于生产优质内容,营收主要来自付费订阅,业绩表现有赖于用户订阅量及会员平均收入(ARM,Average Revenue per Membership)的增长,而在广告、IP商业化方面较为佛系,因为Netflix此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广告,他们认为广告可能会限制自由创作,并蚕食现有订阅用户。
压力之下,奈飞的应对举措可以概括为两大方向:一是打击共享密码,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包括广告套餐、游戏、电商等领域。
从共享打击到广告套餐:
奈飞的用户增长双引擎
2017年3月,茁壮成长中的奈飞说,“爱是分享密码(love is sharing a password)”。共享会员在奈飞的订阅用户中一度非常普遍。根据卫报的数据,2022年,在欧洲主要市场中,西班牙和德国的账户共享率分别超过了40%,而法国的共享账户比例为35%,英国则有27%。2023年2月,奈飞估计其在全球内超过1亿共享账户,而这“影响了我们投资新电视和电影的能力”。
增长压力之下,奈飞选择对“存量用户”下手。2023年2月,奈飞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新政策:规定“Netflix账号仅供一个家庭使用”,只有在同一家庭WiFi环境下至少每月登录一次的账户才被允许共享。奈飞表示,打击共享可能引起一些负面反应,但人们为额外账户付费的长期利益将导致“整体收入增加”。
整顿共享之外,奈飞开始探索多元业务。目前,广告业务的收入已经初具规模,游戏和电商则还在试水阶段。
2022年11月,奈飞推出“广告套餐”(Basic with Ads),在剧集和电影播放过程中,插入15秒或30秒广告,每小时共计约4-5分钟。
从定价上看,目前美国市场的广告套餐价格为7.99美元,明显低于标准套餐(17.99美元)和支持4K的高级套餐(24.99美元)。此外,标准套餐和高级套餐都可以添加额外成员,若选择无广告方案则额外成员月费为8.99美元,而选择广告套餐则仅需6.99美元。
奈飞认为,广告模式首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低的价格选项,其次创造了额外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4年11月,根据奈飞的统计,其广告套餐订阅服务在全球拥有7000万月活跃用户,比5月的4000万近乎翻倍。在2024年二季度财报中,奈飞预计广告套餐将在2025年初步具备规模,并在2026年后成为新的收入增长驱动力。
奈飞的全球化制作与IP开发
作为内容娱乐行业的巨头,围绕积攒下来的IP,奈飞还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2021年Netflix Games启动,推出了基于奈飞大热IP改编的游戏,如《怪奇物语》,也包括更轻松休闲的产品。游戏包含在订阅套餐内,且没有广告干扰(即便用户订阅了有广告套餐,游戏中也没有广告)。2021年下半年,奈飞收购了Night School Studio、Next Games等几家知名工作室,增强其原创制作能力。近期,奈飞还在尝试以生成式AI改变游戏开发和游戏体验,扩招AI游戏团队。
基于同样的IP商业化的逻辑,奈飞也在探索电商业务,于2021年6月推出了Netflix. Shop。目前商城以孵化IP周边商品为主,比如《鱿鱼游戏》主题的帽衫、T恤。
打击共享密码和广告业务对于订阅和营收的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短期方案。从长期来看,奈飞的特点依然鲜明,不论是优质原创内容,全球化战略还是技术基因,都是奈飞构建已久的护城河。
奈飞管理层很早就意识到原创内容的重要性。2013年,《纸牌屋》横空出世,这部现象级爆款让奈飞名利双收:当季订阅用户暴涨300万,艾美奖也收入囊中。
这不仅是商业的胜利,更是一场大胆的内容实验。《纸牌屋》单集制作成本高达400万美元,远超当时行业平均的200万美元,前两季总投资达1亿美元。自此,奈飞转型成为“梦工厂”,原创内容精彩纷呈: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王冠》,到印第安纳小镇的《怪奇物语》,又或者是《黑暗荣耀》里的复仇火焰,还有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三体》。奈飞逐渐打造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帝国。
2021年9月上线的《鱿鱼游戏》再次火遍全球。奈飞在财报中透露,这部剧上线四周内全球有1.42亿用户观看,用户量约占奈飞同期全球用户的三分之二。基于对全球用户的强大吸引力,《鱿鱼游戏》为奈飞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据彭博社报道,《鱿鱼游戏》将带来超过40倍于成本的价值,这部剧制作成本约2140万美元,相当于每集240万美元,而奈飞内部估计其收益约为8.91亿美元。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相比《纸牌屋》时期,奈飞的爆款生产线已悄然转向——制作基地从美国扩散至韩国。
2016年,奈飞启动全球化战略,这为其提供了更大的供需市场。目前,奈飞业务覆盖超190个国家/地区,提供超60种语言内容。截止2024年底,美国市场营收占比41%,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32%,而拉美和亚太各占12%、11%。有分析认为,未来国际市场的会员增量将会是主要的增长驱动。
自2019年的《王国》开始,奈飞逐渐在韩国建立了自己的内容品牌,并借此发力亚太市场,提升其全球影响力。2021年的《鱿鱼游戏》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韩国剧集借着奈飞走向了全球。奈飞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合作,目前看来带来了双赢。
韩国内容产业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王国》第一季便被当年的《纽约时报》评为十大“年度国际最佳电视节目”。《鱿鱼游戏》第二季在2024年12月26日播出,上线六天内观看量达到8700万次,一举拿下2024年下半年收视量冠军。根据奈飞的数据,韩国内容自2023年开始连续两年登顶非英语内容收视榜。与此同时,奈飞在亚太区的业绩蒸蒸日上:2019年奈飞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为14.7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7.5%;2024年,亚太地区的营收增至44.2亿美元,占比上涨至11.3%。
另一方面,全球化为奈飞提供了新市场和更多元的内容的同时,也稳定了奈飞在生产端的供给。2023年美国编剧协会罢工期间,也没有影响奈飞交出漂亮的财报。奈飞联合CEO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说,他对编剧罢工“不太担心”(not too concerned about it )。
全球化生产成了奈飞的另一个护城河。实际上,奈飞似乎对罢工有所准备,积极布局海外制作。2023年4月,萨兰多斯宣布平台计划在未来4年内在韩国内容上投资25亿美元。
对奈飞来说,海外制作还有一个好处:降低成本。2021年在韩国制作的《鱿鱼游戏》第一季单集制作成本为240万美元,而2013年的《纸牌屋》已经达到400万美元。
算法致胜:奈飞的科技基因
奈飞的技术基因和数据驱动能力也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本身是数学和计算机双重背景。早在2000年,他便提出“算法即服务”的理念,通过数据建模优化DVD库存调度,提升配送效率。
技术基因在流媒体时代进一步强化。在2006年奈飞曾经搞过一个推荐算法优化大赛,目标是把现有推荐系统的准确率提高10%,奖金高达百万美元。这个活动风靡一时,也为奈飞赢得不少报道和关注。
对于奈飞来说,平台积攒的数据是一个富矿。《纸牌屋》的主创团队,比如男主角凯文·史派西,也是在用户数据支撑下确定。奈飞很早就利用数据预测演员的市场号召力、以及内容的制作成本和潜在收益率。这种以数据驱动的内容工业化能力,为奈飞构筑起内容之外的竞争壁垒。
2024年奈飞宣布,自2025年开始,仅会公布用户数达到关键里程碑的数据,不再公布订阅用户数量和会员平均收入。官方解释说,今后业务多元化发展,过于关注用户数量不够科学。但市场很担心:北美市场已近饱和,新兴市场用户虽然多,人均消费却比不上美国。
上市公司在追求增长的路上永不停歇。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奈飞是否能够在内容制作和新业务探索中保持领先,将决定下一个十年中的走向。正如《鱿鱼游戏》那样:生存游戏的规则永远在变,只有适应者能走到最后。
背景资料:(括号内为信息来源)
财报:2022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四季度财报;2024年报
More than a quarter of Netflix’s UK subscribers share passwords(卫报)
An update on sharing (官方信息)
奈飞订阅套餐(美国)(官方信息)
Expanding Our Games Team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Night School Studio(官方信息)
Netflix to Acquire Finnish Mobile Game Developer Next Games(官方信息)
GenAI for Games(业务负责人Linkedin帖子)
纸牌屋获奖情况(IMDB信息)
Netflix stock soars on subscriber growth led by ‘House of Cards’(洛杉矶时报)
Netflix Has Almost Already Paid for 'House of Cards' in New Subscribers(大西洋月刊)
Netflix's Risky Strategy For 'House Of Cards'(福布斯)
“大数据”成《纸牌屋》噱头 国内视频仍在“大数据”门槛之外(文汇报)
《鱿鱼游戏》制作成本远低于奈飞其他热播剧,仅为1.3亿元人民币(界面)
Netflix Estimates ‘Squid Game’ Will Be Worth Almost $900 Million(彭博)
Netflix CEO Ted Sarandos Isn’t Concerned About the Writers’ Strike(observer)
Netflix to invest $2.5bn in new South Korea films and TV shows(BBC)
Netflix Prize(Wikipedia)
Netflix to stop reporting subscriber tally as streaming wars cool(路透社)
韩国作品连续两年登顶奈飞非英语内容收视榜(韩联社)
What We Watched the Second Half of 2024(官方信息)
来源:硅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