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日早上,波罗的海上空风云突变。德国和瑞典战机紧急起飞,拦截一架俄罗斯IL-20M侦察机。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北约东翼领空入侵频发的最新一环。短短几周内,爱沙尼亚、波兰、罗马尼亚接连报告类似情况,北约第四条磋商机制被多次触发,联合国安理会也紧急介入。局势敏感,
周日早上,波罗的海上空风云突变。德国和瑞典战机紧急起飞,拦截一架俄罗斯IL-20M侦察机。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北约东翼领空入侵频发的最新一环。短短几周内,爱沙尼亚、波兰、罗马尼亚接连报告类似情况,北约第四条磋商机制被多次触发,联合国安理会也紧急介入。局势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放大成更大冲突。
德国空军在声明中透露,周日接到北约命令,其“快速反应警报部队”出动两架欧洲战斗机“台风”,从罗斯托克-拉格空军基地升空,对一架无飞行计划、无无线电联系的不明飞行器进行调查。空中接近后,确认目标为俄罗斯IL-20M侦察机。德国战机完成目视识别后,将护航任务移交给瑞典北约伙伴,返回基地。
瑞典空军也确认,其战斗机“鹰狮”在国际空域识别并监视了这架IL-20侦察机。整个行动顺利结束,没有进一步冲突。德国驻北约代表团在X平台发帖描述:“这架飞机原来是一架俄罗斯的IL-20M侦察机。德国联邦国防军在目视识别后,将护航飞机移交给我们的瑞典北约伙伴,并返回罗斯托克-拉格。”
顺带一提,IL-20M是俄罗斯主力电子情报侦察机,配备先进传感器,用于收集雷达信号和通信情报。这样的飞机出现在波罗的海中立空域,引发北约高度警惕,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之际。
这起拦截发生在北约准备召开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的背景下。周二的会议将讨论爱沙尼亚周五报告的三架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未经许可进入其领空,停留总计12分钟的事件。爱沙尼亚总理克里斯汀·米哈尔援引北约第四条,称此举“完全不可接受”,并召见莫斯科临时代办抗议。俄罗斯国防部否认侵犯指控,但塔林方面坚持其立场。
不止爱沙尼亚。9月10日,波兰报告十几架俄罗斯无人机进入其领空,波兰军方击落部分,导致房屋损毁。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称这是“自二战以来最接近爆发冲突的一次事件”,同样触发北约第四条。9月14日,罗马尼亚雷达探测到一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罗马尼亚紧急出动战斗机。俄罗斯则称这是乌克兰的挑衅,没有提供证据。
爱沙尼亚国防部长汉诺·佩夫库尔在接受ERR采访时指出:“北约已经证明,它能够有效应对这些违法行为,并在必要时使用武力。”他强调,俄罗斯的行动旨在转移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注意力,让北约成员国专注于“自家后院”。佩夫库尔说:“这正是俄罗斯想要的——转移我们对帮助乌克兰的注意力,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后院。这是这类挑衅背后的一个关键目标。”
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格局:俄罗斯军机和无人机频繁接近或进入北约东翼领空,测试反应速度,收集情报。西方军事分析人士认为,此类行动是施压策略,旨在扰乱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国家的安宁,同时在俄乌战场上争取主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日被记者问及这些事件时,直言:“嗯,我不喜欢这样。我不喜欢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会有大麻烦。”当被追问华盛顿是否会向北约成员国提供援助时,他回应:“是的,我会的。我愿意保卫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
特朗普的表态迅速引发连锁反应。联合国安理会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爱沙尼亚的领空侵犯事件。这是爱沙尼亚加入联合国34年来首次推动此类会议。爱沙尼亚外交部长马尔格斯·察赫克纳称,此次侵犯是“俄罗斯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升级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包括波兰和罗马尼亚事件。“这种行为需要国际社会的回应。”
欧洲各国政府谴责声浪高涨。拉脱维亚总统埃德加斯·林克维奇斯在Facebook发帖警告,如果俄罗斯继续挑衅,将面临“严重冲突”风险。“俄罗斯的举动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它不会走得太远。但是,考虑到俄罗斯的思维逻辑,这种冲突是可能发生的。责任在克里姆林宫。”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呼吁北约果断回应,保持团结:“不幸的是,这正处于冲突的边缘,但向邪恶屈服是绝对不可能的。”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反击,称西方的施压尝试“不会奏效”,也不会有助于结束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国防部周日晚些时候报告,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克里米亚度假区,造成2人死亡、15人受伤。
北约的回应机制已全面启动。波罗的海拦截行动中,德国“台风”和瑞典“鹰狮”的协同,展示了北约“快速反应警报部队”的效率。佩夫库尔强调,北约能有效应对,并在必要时动用武力。波兰外交部长拉德克·西科尔斯基在基辅安全会议上指出,莫斯科正以“渐进式”敌对措施试探北约,但不会引发全面冲突。
彭博社援引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称,普京认为8月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峰会后,美国不太可能加强乌克兰防御。俄罗斯计划加大攻势,迫使基辅屈服。有报道称,华盛顿可能减少对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安全援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五表示,他准备与普京会谈,或与特朗普一同会面。俄罗斯则坚持,只有解决战争“根源”——即乌克兰投降——才能谈判。
这些领空事件凸显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北约东翼的安宁被打破,欧洲各国正调整防御姿态。波罗的海拦截不过是冰山一角,未来几周的动态,将决定紧张局势是否进一步升级。国际社会期待克制与对话,但现实中,任何误判都可能放大风险。
来源:东经11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