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8月民航运输规模再创新高,物流运输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5:40 1

摘要:8月,我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5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首次突破150亿吨公里,运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至8月,全国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83.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5%,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685.6亿吨公里、397.7亿吨公里,同比

9月19日,中国民航局消息,8月,我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5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首次突破150亿吨公里,运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至8月,全国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83.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5%,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685.6亿吨公里、397.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7%、22.4%。全国民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2亿人次,同比增长5.3%。

民航运输是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行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国际贸易的战略性产业。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析一下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的定义

物流业是通过整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资的高效空间位移与时间增值,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物流行业的分类

1)按服务对象:物流业可分为生产物流、商贸物流与民生物流。生产物流贯穿企业生产全流程;商贸物流服务于商品流通环节,以连锁零售、电商平台为主要服务对象;民生物流则聚焦居民生活需求,如生鲜配送、快递服务等。

2)按运输方式:可分为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海运物流及多式联运。其中,公路物流按货物批量可进一步细分:快递聚焦“最后一公里”的小件货物配送(单票重量通常<30kg),时效性要求高,如电商包裹配送;小票零担针对单票10-300kg的零散货物,需通过集货分拨拼装运输;大票零担适用于300kg-3吨的中等批量货物,运输效率介于零担与整车之间;整车运输则针对单票≥3吨的批量货物,直达目的地,成本可控性强。

3)按运作模式:可分为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与跨境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自营物流由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如京东物流);跨境物流涉及国际运输、通关、保税等环节,服务于跨国贸易。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

1)传统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以单一环节运作为主,运输、仓储等环节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整合。企业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设施简陋,技术水平较低,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2)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供应链理念兴起,物流向系统化、专业化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设施逐步完善,自动化仓储、条形码等技术开始应用。

3)智慧物流阶段(21世纪10年代至今):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驱动物流行业变革。智能仓储、无人配送、数字孪生等技术广泛应用。此阶段的核心特征是“效率最优化、服务个性化、管理智能化”。

物流运作的核心环节

1)仓储管理:仓储是物流运作的核心节点,负责货物的存储、保管与周转。仓储类型多元化,包括普通仓库、恒温仓库、保税仓库等;智能仓储成为发展的趋势。

2)运输配送:运输配送分为干线运输与末端配送。干线运输以长途、大批量货物运输为主,依赖铁路、公路、海运等方式;末端配送聚焦“最后一公里”服务,如同城配送、社区团购配送等。

3)物流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物流高效运作的“大脑”,涵盖订单管理、跟踪追溯与数据分析。

4)包装与装卸搬运:包装既要保护货物安全,又要兼顾环保与成本,可降解包装、循环包装将逐步替代传统一次性包装。

物流体系的核心参与者

物流体系由四大核心主体构成:

1)物流公司:包括快递企业(如顺丰、中通)、货运企业(如中远海运物流)、仓储企业(如普洛斯),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2)物流园区:货运枢纽承担货物中转分拨功能,保税物流中心则为跨境物流提供通关、保税服务;

3)物流平台与技术服务商:如菜鸟网络、满帮集团,提供信息撮合、技术解决方案;

4)行业监管与协会组织:以交通运输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核心,负责制定行业标准、监管市场秩序与推动行业发展。

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

1)智能仓储技术:AGV机器人可实现货物自动搬运;立体货架使仓储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存实时监控与订单智能分配。

2)运输配送技术:智能调度系统基于实时路况优化运输路线,车辆空驶率降低;新能源物流车在末端配送领域已广泛普及;无人机配送适用于偏远地区与应急场景。

3)物流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标签、传感器实现货物全程追溯;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布局;AI视觉识别技术在快递分拣中可以又快又准地完成分拣动作。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1)绿色物流加速推进:环保包装材料使用比例逐步提升;低碳运输成为主流,新能源物流车、电动船舶规模扩大;循环物流模式兴起,如京东的“青流计划”、菜鸟的“绿色联盟”,推动物流全链条节能减排。

2)智慧物流深度渗透:全链路数字化管控成为常态,5G技术实现物流设备实时互联;无人化作业场景扩展,无人仓库、无人港口、无人配送覆盖更多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实现虚拟仿真与实景监控的协同。

3)供应链一体化整合: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提供“采购-生产-销售-逆向物流”全链条服务;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与资源协同;应急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

物流行业产业链,是由上游基础支撑、中游核心运作、下游需求应用及各类支撑服务构成的多层次协同体系。

物流产业链的上游基础支撑层聚焦物流运作的硬件与技术保障,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场地、货运枢纽、运输路网等)和技术装备及信息服务(如智能仓储设备、运输车辆、物流管理系统、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为产业链提供物理载体与技术底座。

中游核心运作层是物流服务的核心执行环节,涵盖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关键流程,通过整合各环节资源形成多样化服务模式,实现货物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转,是连接上游与下游的关键纽带。

下游需求应用层面向各类物流服务需求主体,按服务对象可分为生产领域(原材料采购、产成品配送等)、商贸领域及民生领域,需求特征决定中游服务的模式与时效要求。

根据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统计,全球快递物流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4年全球快递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6273.6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8542.8亿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60%。其中,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快递服务市场,大约占35%的市场份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我国物流运行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71.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745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3%。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2025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预计超950亿件,同比增长19%,日均业务量预计超5.2亿件,较2024年提前18天突破500亿件。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有望超7,000亿元,同比增长8.5%。

物流行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与质量转型的双轨发展阶段,发展趋势与结构性问题呈现鲜明的辩证特征。

发展趋势上,智慧化转型加速推进,无人配送(无人机、无人车)、智能分拣等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显著提升末端配送效率与仓储周转能力;绿色物流实践深化,新能源车辆、光伏发电等低碳方案逐步普及,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跨境物流网络持续拓展,海外仓、洲际货运专线建设提速,助力跨境电商高效履约;供应链一体化与农村物流下沉成为重要方向,通过资源整合与网络延伸实现服务触达升级。

发展问题集中表现为内外双重约束:内部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与东西部物流资源配置差距显著;成本压力与效率平衡难题突出,人力、运营成本攀升对盈利空间形成挤压。外部面临国际物流壁垒与逆向物流挑战,跨境通关复杂性及退换货订单增长对现有体系构成考验;行业标准化建设仍需加强,不同环节协同衔接存在优化空间。整体而言,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在矛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