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睡前喝点小酒有助睡眠”,这种说法近来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4月1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邹君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酒精并不能真正改善睡眠,反而可能带来多重健康隐患。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李静娴 陈安妮
“睡前喝点小酒有助睡眠”,这种说法近来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4月1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邹君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酒精并不能真正改善睡眠,反而可能带来多重健康隐患。
“酒精确实能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人产生困意,但这并非正常生理性入睡。”邹君君介绍,酒精虽然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却会干扰深度睡眠,导致夜间频繁觉醒、早醒等问题。表面上看是“睡得快”,实则“睡不实”,醒来仍感疲惫。
此外,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人在后半夜心跳加快、烦躁易醒。长期依赖酒精助眠,还容易产生耐受性,导致摄入量不断增加,最终形成酒精依赖,陷入恶性循环。
“酒精对肝脏和消化系统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邹君君指出,睡前饮酒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胃酸反流、急性胃炎甚至消化道出血。平躺状态下,酒精还会促使胃酸上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在呼吸系统方面,酒精会松弛咽喉肌肉、压迫气道,引发打鼾。由于抑制了呼吸中枢,人体对缺氧的觉醒反射也会变弱,严重时可能引发窒息。对于患有睡眠呼吸障碍的人群来说,睡前饮酒更是高风险行为。
邹君君建议,与其依赖酒精,不如通过科学方式改善睡眠。晚餐应安排在睡前3小时内,避免过饱或空腹。睡前1小时可适量摄入温牛奶、香蕉、燕麦等助眠轻食,远离咖啡、浓茶及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报复性熬夜”。同时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使用遮光窗帘、播放白噪音、自然音乐等。
中医助眠法亦可辅助调理。睡前可按摩三阴交、神门、涌泉等穴位10至15分钟,配合拍打胆经,有助于安神助眠、调节昼夜节律,长期坚持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
“酒精从来不是安全的助眠方式。”邹君君提醒,睡眠障碍应科学面对,如长期困扰应及时就医,切莫以“睡前小酌”掩盖真正的问题,以免伤身又伤眠。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