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当上海三中院裁定受理克莉丝汀破产清算案公告出来,舆论一片哀叹,它曾是长三角地区无数人的回忆。
铅笔道作者 | 华泰诗
2025年3月,当上海三中院裁定受理克莉丝汀破产清算案公告出来,舆论一片哀叹,它曾是长三角地区无数人的回忆。
巅峰时,克莉丝汀坐拥千家门店、市值一度冲到20亿港元,成为“烘焙顶流”。
然而,近几年,连续遭遇波折。
从港股退市、关闭线下所有零售门店,银行账户被冻结、董事长被限制高消费,进而卖楼抵债,却也难以挽回局面。
也有人说,克莉丝汀是资本内斗的牺牲品。创始人罗田安曾直言,公司上市后“人心膨胀”,股东干预经营导致决策混乱。
这般内耗,使克莉丝汀痛失转型良机,最终不堪债务重负而倒下 。
01 长三角的甜蜜记忆
克莉丝汀创始人罗田安,生于台湾苗栗、祖籍广东梅州。30岁时,罗田安通过贩卖牛仔裤起家,完成原始积累。
1992年,他带着家族筹集的6000万元人民币跨海而来时。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在大陆“最小”的一笔投资——上海克莉丝汀,会成为他后半生的命运烙印。
彼时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前夕,罗氏家族在内地的煤矿、铝业投资接连败北,唯有这个总投资150万美元、台资占股60%的烘焙项目,成了罗田安最后的赌注。
克莉丝汀的快速崛起,不仅成就了罗田安东山再起的传奇,还成为烘焙连锁企业成功的教科书。
熟知克莉丝汀的人都清楚,其经营有两大特色:地铁店与拐角店。
罗田安曾言:“此两处皆为黄金地段。参照中国台湾和日本经验,都市未来商业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拐角店可吸引多街道客流,一家店能收获四家店的效益。”
早在上海地铁网络尚未成型时,罗田安便敏锐洞察这一 “空间”,事实印证了他判断的精准。
借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克莉丝汀顺势 “驶入轨道”,便捷且安全地将门店拓展至城市各处。
数据显示 ,克莉丝汀门店鼎盛时期达全国1052家门店。
02 烘焙业的“标准化革命”
千禧年初的中国烘焙市场,还是街边作坊的天下。
克莉丝汀率先引入德国全自动生产线,将保质期从3天拉长至7天,用冷链物流网覆盖长三角千家门店,解决了西式糕点规模化供应的行业难题。
当同行还在纠结“面包该不该独立包装”时,克莉丝汀早已用中央工厂标准化生产,解决了90年代中国烘焙业的三大痛点:品质不稳定、缺乏高端场景、消费体验单一。
门店紫色系装潢搭配冷柜陈列,把面包店变成“瑞典公主的客厅”;爆款冷蛋挞以酥脆饼干底征服上海14%人口的味蕾,高峰期一天狂卖10万只,单日消耗10吨面粉的产能让对手望尘莫及。
资本加持下的疯狂并购。吞并吉元德、双红面包,引进日本2.2亿投资。
不仅如此,2000年时,罗田安还挖来在国营商场担任总经理的“铁娘子”朱秀萍团队。罗田安定下大规模扩张战略。朱秀萍负责执行,抓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建立制度,完善流程;开拓市场使门店零售与团购批发齐头并进。
正是这套“台湾基因+大陆执行力”的组合拳,让克莉丝汀在2012年顶着“烘焙第一股”光环登陆港交所时,市值一度冲破20亿港元。这一年里它实现营收13.88亿元,把同行甩出了不止一个身位。
那时的克莉丝汀攻占了上海外企的节日福利清单。那些印着烫金Logo的提货券,不仅是白领抽屉里的硬通货,更成为“体面消费”的代名词。
03 创始人出局
上市前后,是克莉丝汀最后的高速奔跑时光。2011年到2013年间,克莉丝汀还合计新开234家门店。
好景不长。2014年起直至2022年上半年,克莉丝汀门店数处于净减态势,到2022年上半年,门店数已缩减至246家。
罗田安与股东矛盾频发。据他称,“2012年,公司上市之后,人心就膨胀了,没有人在认真搞经营了。整天都是各个股东来问,这个是不是可以投资?那个是不是可以投资?我否定了,然后意见不合,股东开始倒戈。”
甚至与董事会为资金去向撕破脸皮,“管理层洗空资产”“配股资金挪用”等指控频现。
短短五年间CEO换了三任,区域经理里80%是外行空降兵,有前员工吐槽这些"空降兵"连面粉和淀粉都分不清,硬套快消品打法把烘焙玩成了四不像。
2017年,罗田安因股东罢免失去公司控制权。
财务窟窿则像滚雪球般失控。
2013年起,营收逐年下降,连续9年亏损超13亿,拖欠5700万货款逼得供应商冻结账户,2.5亿消费卡券沦为废纸,最后连执行董事的豪宅都被拍卖填坑,可这些钱还不够支付半个月的店铺租金。
当罗田安痛心疾首地说“上市后人心膨胀,没人认真搞经营”时,消费者捏着作废的储值卡苦笑。
去年12月,港交所决定维持撤销其上市地位的决定。12月27日,克莉丝汀正式被摘牌,结束了其在资本市场的旅程。
04 烘焙江湖的“洗牌”
烘焙市场洗牌仍在继续。
据《2023美团到店餐饮品类报告之烘焙行业疫情后发展变化洞察》显示,2019年美团全国门店数TOP100的烘焙品牌,到了2023年已有45家跌出TOP100排名,39家不再营业,32家缩减门店数量。
2024年,熊猫不走蛋糕被曝出破产倒闭、创始人失联(后回应“没失联,在筹钱”)。
同样折戟的还有韩国烘焙巨头多乐之日,郑州门店集体退场;扎根天津12年的慢城蛋糕一夜清空所有直营店,仅剩4家加盟店苟延残喘;就连广式面包代表“勿理堂”也因资金链断裂,将50家门店砍至不足10家。
也有转型成功的。比如好利来,2018年砍掉所有加盟店转为全直营,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取代前店后厂,把产品研发周期压缩到15天。
还重新设计门店风格,樱花粉主题店、Lab概念店层出不穷,甚至让服务员颜值卷成“烘焙界海底捞”。同时,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冲到40%,抖音直播间里穿JK制服的工作人员现开榴莲千层,单场带货达500万。
本文还参考了猎云网、阿尔法工场等内容,一并致谢。图片源自微信图片库。
来源: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