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面,9月20日,国家医保局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据经济观察报消息,5款CAR-T药物均通过了专家评审。
消息面,9月20日,国家医保局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据经济观察报消息,5款CAR-T药物均通过了专家评审。
受消息面提振,创新药ETF国泰盘中上涨超2%,截至写稿,年内涨幅超60%。
消息面,9月20日,国家医保局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据经济观察报消息,5款CAR-T药物均通过了专家评审。此前,CAR-T药物曾多次尝试进入基本医保目录,均失败。CAR-T药物以“天价”闻名,每针的价格在100万元左右,即便叠加各种优惠,每针价格也在50万元左右。
当前创新药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两大关键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商保创新药支付端实现突破性进展。今年已有37个高价创新药纳入商保范畴,其核心定位是补充医保丙类目录,填补高价创新药的支付缺口。市场普遍预期,随着商保先行落地,后续该类药物或逐步进入基本医保目录,进一步拓宽商业化支付渠道。
另一方面,临床审评审批制度优化成效显著。当前创新药临床审评时限已缩短至30个工作日,这一调整可大幅压缩药企研发周期,助力企业加速资金回笼,同时延长药品商业化生命周期,为创新药研发与转化提供高效保障。
多维硬实力筑牢全球竞争力:中国创新药核心优势显著
当前中国创新药已构建起差异化、高性价比、全球化的多维度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从药物研发设计、产业效率到国际合规性逐步形成壁垒。
一是药物研发设计的差异化布局。国内创新药研发已实现从“me-too”到“me-better”、再到“first-in-class”的进阶。国内药企并未局限于成本比拼,而是主动寻求错位竞争——例如聚焦血液瘤、实体瘤的耐药性难题开展针对性研发,形成独特的技术突破口。从实际成果来看,BD出海项目中,双抗、ADC类药物占比显著,印证了研发策略的差异化价值。
二是产业体系支撑的高费效比优势。在同类靶点药物研发中,国内成本约为国际水平的1/3,这一优势源于多重高效体系支撑。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丰富的临床资源,另一方面,生物医药领域的“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这种“高效+低成本”的组合,使得国内药企在研发进度与成本控制上均显著优于国际同行。
三是全球化临床试验的合规能力。国内头部药企已具备按照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标准开展临床试验的能力。国内药企遵循ICH标准开展试验,其临床数据可直接用于国际药品注册,大幅降低了出海门槛,为创新药全球化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从整体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创新药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部分领域甚至达成“领跑”——在个别药物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国内研发产品的药效已优于国际大型药企的同类药物。这种竞争力的提升,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多年技术积累、人才沉淀的结果,也为后续持续出海与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药ETF国泰紧密跟踪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覆盖A股、港股通等优质创新药企,全线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各环节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学制药、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相对全面地反映创新药产业整体表现,感兴趣的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