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巧克力工艺流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8:30 1

摘要:涂层巧克力的工艺流程是一个融合原料预处理、巧克力制备、产品涂层及后处理的系统性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操作参数,以确保涂层的均匀度、光泽度和口感。以下是完整的工艺流程拆解,涵盖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包装的全环节:

涂层巧克力的工艺流程是一个融合原料预处理、巧克力制备、产品涂层及后处理的系统性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操作参数,以确保涂层的均匀度、光泽度和口感。以下是完整的工艺流程拆解,涵盖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包装的全环节:

一、前期准备:原料预处理与设备调试

该阶段是保证后续工艺稳定的基础,核心是确保 “待涂层基材” 和 “巧克力原料” 均达到加工标准,同时完成设备预热与清洁。

待涂层基材预处理
基材需根据品类(如饼干、坚果、水果干等)进行针对性处理,目的是去除杂质、调整湿度,避免影响巧克力附着:

固体基材(饼干、糕点):筛选剔除破碎、变形的产品,用吹风设备去除表面碎屑;若基材过于干燥(水分<3%),可轻微喷雾增湿(控制水分≤5%),防止涂层后出现裂纹。

颗粒基材(坚果、冻干水果):先通过振动筛去除灰尘、碎粒,再进行低温烘烤(坚果 60-70℃/10-15min,水果干 40-50℃/5-8min),去除表面多余油脂或水分,增强巧克力附着力;坚果类需提前检查是否有霉变,确保食品安全。

特殊基材(软糖、棉花糖):表面需涂抹少量食用淀粉(如玉米淀粉),防止涂层时粘连;软糖需控制温度(≤25℃),避免高温导致变形。

巧克力原料准备与调温
巧克力涂层的品质核心在于 “调温”——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使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确保涂层后表面光滑、不易融化、口感细腻。步骤如下:

熔化(融解):将巧克力块或巧克力酱(可可脂含量 30%-40% 为宜,涂层专用)放入融化缸,黑巧克力加热至 45-50℃,牛奶巧克力 / 白巧克力加热至 40-45℃,持续搅拌至完全融化(无颗粒),避免局部过热(超过 55℃会破坏可可脂结构)。

调温(晶型稳定)

保温:调温后的巧克力需维持在保温缸中,温度稳定在 30-32℃(黑巧)或 29-30℃(牛奶 / 白巧),持续轻微搅拌,防止沉淀,确保流动性(黏度控制在 25-35cP,适合涂布)。

降温:将融化的巧克力快速冷却至 27-28℃(黑巧克力)或 26-27℃(牛奶 / 白巧克力),此时可可脂开始形成不稳定晶体,需持续搅拌,避免结晶结块。

复温:再次加热至 30-32℃(黑巧克力)或 29-30℃(牛奶 / 白巧克力),去除不稳定晶体,保留稳定的 β-V 型晶体(该晶型使巧克力光泽好、硬度高、口感脆)。

设备清洁与预热
涂层机(淋幕式、浸渍式等)、输送带、冷却隧道等设备需提前清洁消毒:

用食品级清洁剂(如碱性清洗剂)冲洗接触巧克力的部件(喷头、涂层槽、输送带),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热风烘干,避免残留水分影响巧克力品质。

启动设备预热:输送带、涂层槽温度预热至与巧克力保温温度一致(30-32℃),冷却隧道提前降至 10-15℃(低温快速定型),确保设备参数稳定后再进料。

二、核心工艺:巧克力涂层(按设备类型分步骤)

根据待涂层基材的形状、大小,选择不同类型的涂层机,工艺细节略有差异,常见三种方式如下:

1. 淋幕式涂层(适合大面积、扁平基材:饼干、威化、蛋糕片)

输送定位:将预处理后的基材整齐排列在不锈钢输送带上(间距 5-10mm,避免重叠),输送带速度调至 1-3m/min(根据涂层厚度调整,速度越慢涂层越厚)。

淋幕涂布:基材随输送带进入涂层区域,上方的淋幕装置(狭缝宽度 0.5-2mm,可调节)将保温后的巧克力以 “幕帘状” 均匀淋下,覆盖在基材表面;下方设有回收槽,未附着的巧克力(无杂质时)可过滤后重新送回保温缸循环使用。

多余巧克力去除:淋幕后方安装可调高度的刮板(或吹风装置),刮去基材表面多余的巧克力,控制涂层厚度(一般 0.5-2mm,根据需求调整),确保涂层均匀无堆积。

2. 浸渍式涂层(适合颗粒、小型不规则基材:坚果、冻干水果、糖果)

批量输送:将颗粒基材倒入振动进料斗,通过螺旋输送器或吊篮缓慢送入装有调温巧克力的浸渍槽(巧克力深度 15-20cm,温度维持 30-32℃)。

浸渍裹覆:基材完全浸没在巧克力中,停留时间 5-10 秒(根据颗粒大小调整,小颗粒时间短,大颗粒时间稍长),确保表面完全裹覆巧克力;浸渍槽内设有搅拌装置,防止巧克力沉淀,保证浓度均匀。

沥糖除余:通过提升装置将基材从浸渍槽中取出,缓慢上升(速度 0.5-1m/min),下方设沥糖槽,收集滴落的多余巧克力(过滤后循环使用);若颗粒表面巧克力过厚,可在提升过程中用压缩空气(压力 0.1-0.2MPa)轻微吹除多余部分。

3. 喷雾式涂层(适合小型、易变形基材:软糖、巧克力豆、小型坚果)

分散输送:基材通过振动筛均匀分散在网状输送带上(网孔大小小于基材直径,防止掉落),输送带速度 1.5-2.5m/min,确保基材单层排列,不重叠。

喷雾涂布:输送带上方向下安装多组高压喷头(孔径 0.3-0.5mm),将调温后的巧克力以雾状(压力 0.3-0.5MPa)均匀喷洒在基材表面;喷头可上下调节高度(距离基材 5-10cm),控制喷雾范围,避免巧克力浪费。

二次喷雾(可选):若需加厚涂层(如双层涂层),可在第一组喷头后增设第二组喷头,两次喷雾间隔 10-15 秒,确保第一层巧克力初步凝固后再喷第二层,避免两层粘连导致厚度不均。

三、后处理:冷却定型与品质优化

涂层后的产品需快速冷却,使巧克力凝固,同时进行后续处理,提升外观和保质期。

冷却定型(核心环节)
涂层后的产品立即进入冷却隧道,通过低温风(温度 10-15℃,风速 1-2m/s)快速降低巧克力温度,使可可脂稳定结晶:

冷却时间:根据涂层厚度调整,薄涂层(0.5-1mm)冷却 5-8 分钟,厚涂层(1-2mm)冷却 10-12 分钟,确保巧克力完全凝固(表面温度降至 20℃以下),用手触摸无粘感。

冷却方式:采用 “分段冷却”(前段 12-15℃,中段 8-10℃,后段 15-18℃),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巧克力表面出现水雾或裂纹;冷却隧道内保持干燥(湿度≤60%),防止巧克力吸潮发黏。

多余涂层去除与筛选
冷却后的产品需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品:

用振动筛或人工挑选,剔除涂层过厚、过薄、漏涂(基材裸露)、粘连(多颗粘在一起)的产品;若表面有多余巧克力结块,可用小刀轻轻刮除(仅适用于固体基材)。

坚果、颗粒类产品可通过 “风选”(低压风)去除表面脱落的巧克力碎末,保证产品洁净。

二次加工(可选,提升附加值)
根据产品需求,可增加二次处理工艺:

撒粉 / 装饰:冷却后再涂层表面撒上可可粉、坚果碎、糖针等,需在巧克力完全凝固后进行,避免装饰料嵌入涂层;撒粉后需轻微震动,去除多余粉末。

印字 / 印花:用食品级油墨(如可食用色素 + 酒精)在涂层表面印字(如品牌 logo、生产日期),需确保油墨干燥(常温放置 3-5 分钟),不污染涂层。

双层涂层:若需两种口味(如黑巧 + 白巧),可先完成第一层涂层并冷却定型,再重复涂层流程(更换巧克力口味),进行第二层涂层,冷却后形成双层效果。

四、成品环节:包装与储存

包装
冷却定型后的涂层巧克力需及时包装,防止吸潮、氧化:

内包装: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如铝箔袋、PET 透明膜、油纸),单个或批量包装(如 10 颗 / 袋),包装时需抽真空(或充氮气,氧气含量≤2%),延长保质期;若为易融化产品(如夏季生产),内包装可加入食品级冰袋(仅适用于短途运输)。

外包装:用纸盒或塑料盒进行二次包装,标注产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如 “阴凉干燥处储存,温度≤25℃,湿度≤65%”)。

储存
成品需储存在阴凉干燥的仓库,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温度控制在 18-22℃(超过 25℃易软化,超过 30℃会融化变形),湿度≤65%(过高易吸潮发粘);

堆叠高度不超过 1.5 米,避免底层产品受压变形;

保质期一般为 6-12 个月(根据巧克力种类和包装方式调整,纯黑巧克力保质期较长,含坚果 / 水果干的保质期较短)。

关键工艺控制点

巧克力调温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涂层无光泽、易融化;温度过低会导致巧克力结晶结块,无法均匀涂布。

基材湿度:基材水分过高(>8%)会导致巧克力涂层出现 “起霜”(表面变白,可可脂析出);水分过低(<3%)会导致涂层易脱落。

冷却速度:冷却过快(温度<8℃)会导致巧克力内部产生应力,出现裂纹;冷却过慢(时间>15 分钟)会导致涂层表面发粘,影响外观。

通过以上流程,可生产出涂层均匀、光泽度高、口感细腻的涂层巧克力产品,适用于烘焙、糖果、休闲食品等多个领域。

来源:皮孩战士gy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