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瓷枕,它们有的造型巧夺天工、有的寓意丰富,在瓷器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盐湖区博物馆,有这样一件元代白瓷刻花婴戏莲长方枕,同样独树一帜,散发着艺术光芒。
记者 王捷
文物名片
主角:白瓷刻花婴戏莲长方枕
出生时间:元代
尺寸:长35.3厘米、宽16.5厘米、高12.5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古代瓷枕,它们有的造型巧夺天工、有的寓意丰富,在瓷器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盐湖区博物馆,有这样一件元代白瓷刻花婴戏莲长方枕,同样独树一帜,散发着艺术光芒。
瓷枕始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时期。最初,瓷枕是用作随葬的冥器,后被当作寝具、医用诊脉器具。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丰富,制作细腻,装饰技法也有了很大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被纷纷运用,极大丰富了瓷枕的艺术性。
白瓷因其高贵气质,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其用途广泛,常被制作成白瓷枕。元代白瓷在瓷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烧制技术有了显著提升,在釉色、质地等方面都有其特点,釉色更加温润、细腻,呈现出柔和的光泽,这也使得白瓷枕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备受青睐。
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白瓷刻花婴戏莲长方枕,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元代白瓷枕的特点。其为平阳窑烧制。平阳窑位于今临汾市龙祠村、峪里村一带,宋元时期,平阳窑烧造的陶瓷枕主要为高温白釉产品,分长腰形、长方形和长方抹角形等。
这件白瓷刻花婴戏莲长方枕即为长方形,两端稍阔,中间略收,枕面至枕侧白色化妆土上施透明釉,底部露胎。
最让人惊叹的是枕面线刻的婴戏莲图案。从古至今,瓷器、绘画、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等物品上,人们有关儿童题材的创作十分丰富。宋元时期,瓷器的纹饰或造型上就有许多关于儿童题材的作品,这些儿童生活嬉戏的图案,现在一般称为“婴戏纹”“婴戏图”等,是我国极具传统吉祥的图案之一。
婴戏图用于瓷绘装饰,始见于唐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及清代,大多刻画了孩童天真活泼、惹人喜爱的特性,蕴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随着时代发展,其寓意略有不同。古人崇尚多子多福,认为莲花既有美好的寓意,莲又谐音“连”,故以“童子戏莲”象征“连生贵子”,祈愿多子多福、吉祥如意,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健康成长。
仔细品赏这件瓷枕,造型规整、比例协调,采用刻花技法,线条简洁流畅,画风细腻中似乎还有一丝粗犷的意味。匠人以刀代笔,将孩童的灵动、莲花的婀娜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温润的釉色和质地,给人一种柔和又不失稳重的感觉,也让孩童与莲花嬉戏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富有神韵,仿佛是一幅精美画卷正在瓷枕上徐徐展开。
元代是一个文化多元融合的时期,汉族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审美风格相互融合,使得元代瓷器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件瓷器,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窥探到了当时文化的交融。
这件生活气息浓郁的瓷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元代工匠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精准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元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品质的追求。这种独特寓意,通过瓷枕得以传播,成为元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来源:运城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