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央视财经报道了网上卖四件套的乱象,很多直播间吹嘘自家产品是“母婴级”“纯棉长绒”,实际上全是骗人的。记者暗访发现,商家虚标支数、乱贴A类标签、甚至伪造检测报告,光是“木棉皱皱纱”这种假货就卖了三十多万套。
最近央视财经报道了网上卖四件套的乱象,很多直播间吹嘘自家产品是“母婴级”“纯棉长绒”,实际上全是骗人的。记者暗访发现,商家虚标支数、乱贴A类标签、甚至伪造检测报告,光是“木棉皱皱纱”这种假货就卖了三十多万套。
有人去浙江嘉兴的云悦家纺进货,工作人员直接承认,他们面向老人的直播里说的“长绒棉50支”都是骗人的。真实支数只有40,而且根本不是长绒棉。老人看了直播觉得划算,下单后收到的货质量差,用了还可能过敏。
在江苏南通的家纺市场,很多商家都敢随便改支数。比如一套布料标着100支,实际可能只有30支。支数越高成本越贵,商家图便宜就造假。有家店连检测报告都敢做假,还加二维码,扫码后啥信息都有,但全假的。
最气人的是那些乱贴A类标签的。国家规定婴儿用品才用得上A类,但很多掺化纤的四件套装上去。记者在南通一家实体店买了标着A类的四件套,打开包装一股刺鼻味道,一问才知道里面有35%化纤。消费者看标签以为安心,结果买到劣质货。
很多商家专门搞老人专场直播。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直播里说得天花乱坠,说什么“适合裸睡”“全棉加厚”。其实那些面料是化纤做的,生产环境脏得要死,布料直接扔地上。厂家就说,“为了赚钱,不管什么类别都敢标A”。
山西那边的消协之前也发过消费警示,食品直播带货还藏着掖着配料表呢。现在家纺市场这套路如出一辙,利用老人信息不对称,让他们冲动下单。30万家庭买到了假货,有的人用了还出现皮肤问题,找厂家维权又找不到证据。
这些黑心厂家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辨识能力弱、维权意识不强的弱点。他们打着“实惠”“专属”的旗号,把成本仅几十元的化纤四件套包装成“高端纯棉”卖给老人,利润翻了几番。
不久前,河北一位七旬老人就因使用了直播间买的“全棉A类”床单,全身起红疹,就医后才知是化纤过敏。女儿想追责,却发现直播间早已解散,货款难以追回,厂家电话永远是空号。
这类事件并非个例,背后是整个产业链对诚信底线的践踏。只有平台加强监管、子女主动陪伴科普、监管部门持续严打,才能让老人不再沦为“软柿子”。你有类似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提醒更多人。
来源:有趣的熊猫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