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是就业之源、兴业之基。如何让创业梦想照进现实?我区的答案是:用“真金白银”的政策赋能和“全程陪跑”的精准服务,厚植一片活力四射的创业沃土。近年来,我区紧扣创业群体实际需求,打出一整套创业扶持“组合拳”,持续点燃全社会创业热情。
创业是就业之源、兴业之基。如何让创业梦想照进现实?我区的答案是:用“真金白银”的政策赋能和“全程陪跑”的精准服务,厚植一片活力四射的创业沃土。近年来,我区紧扣创业群体实际需求,打出一整套创业扶持“组合拳”,持续点燃全社会创业热情。
不久前,由区人社局主办的“创梦护航 创享亭湖”创业导师基层行活动在五星街道五星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举行。活动邀请省创业指导专家卞保武作现场宣讲,为中小微企业代表和有创业意向的群众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创业路径。
创业导师基层行活动是我区大力推动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区聚焦群众创业“急难愁盼”,依托创业孵化基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地就业服务站等阵地,统筹调度优质资源,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教授开展分行业创业宣讲培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陪跑式”帮扶,引导创业群体在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创新突破。
“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更为创业者注入强心剂。我区为创业群体量身打造体系完备、覆盖全面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补贴、小微企业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个人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让有创业意愿的群体在创业路上更有底气。同时,鼓励小微创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人群,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23年至今,全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超1500万元,共有17家企业1017人通过重点群体就业税收审核。
好政策要落地见效,精准宣传是关键。我区创新构建“大数据筛查+靶向推送”模式,近年来,已组织开展78场云宣讲、覆盖3.5万人次的50场线下宣讲活动,推动一系列用“真金白银”编织的利好政策,直达创业群众手中,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多亏社区网格员推送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了我的燃眉之急!”“95后”创客丁帅勇的松润科技项目,正是通过“政策找人”机制获得30万元贷款支持。
在政策扶持与精准服务的双重助力下,一批扎根基层的创业典型脱颖而出。今年46岁的陈如国,创办盐城逸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盐东镇家喻户晓的养殖创业先锋。从最初养殖数百只鸡,到如今发展到七万只,养殖模式也从简易式逐步升级为全自动,并带动周边不少居民实现就业。
事实上,像陈如国这样的创业典型还有很多——装卸专家刘飞、“点亮梦想”咖啡店主杨伟媛、勤学敢闯的建筑业创业者严立国……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创业真谛,讲述着亭湖精彩纷呈的创业故事。
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我区精心选树一批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创业典型,通过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展播等方式,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同时,紧扣“村村有宣讲、周周有活动”工作要求,组织他们深入村、社区一线开展分享宣讲,让榜样力量照亮创业者前行之路。截至目前,该系列活动已累计举办292场次。
每周创业沙龙、每月主题集市、每季成果展、年度创业大赛……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亭湖“全程陪跑”服务链的生动缩影,与“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双轮驱动,为全区创业活力持续“供氧”。今年以来,我区新增扶持自主成功创业709人,完成年度目标88.6%。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创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模式,推动全区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孵化成功率提升至88%,孵化培育高企9家,打造富康路创业街等16个特色创业基地,吸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80余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5000人。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从创业者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打造更多贴合各行业发展的利好组合政策,培育干事创业的营商沃土,让更多的创客在亭湖大地上扎根生长,遇见美好未来。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