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2月,一场看不见的“狙击”悄无声息地瞄准了百万粉女主播小玲(化名)。她像往常一样打开后台,看到的不是粉丝的表白,而是一封令人脊背发凉的私信:“你被开了,信息都在群组里,你自己去看”。
“你的身份证、住址、电话全被挂网了,还有人要来你家门口堵你。”
2023年12月,一场看不见的“狙击”悄无声息地瞄准了百万粉女主播小玲(化名)。她像往常一样打开后台,看到的不是粉丝的表白,而是一封令人脊背发凉的私信:“你被开了,信息都在群组里,你自己去看”。
从那天起,她的生活全变了。
短信、电话,轰炸般涌来,直播间里有人发出威胁:“敢开播,就把你家地址发上网”。她连门都不敢出,最终拉着爸妈连夜搬了家。
这不是影视桥段,而是一种名为“开盒挂人”的新型网暴。陌生人用非法手段获取你的隐私,然后在公开网络上一键“扒光”——姓名、身份证、银行卡记录、航班信息、甚至开房记录,无所不包。
而你,无从隐藏。
小玲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她背后,还有一大批女性网红,因为被“开盒”,陷入终日惶恐。
“信息一旦出去,就覆水难收,像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一位来自浙江杭州临安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这样形容。
你可曾想过——有人光凭你的一个名字,就能把你过去五年全部信息“晒”在境外社交群里?
有人在明处直播,也有人在暗中交易。
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名叫周某的年轻人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开盒’频道”,明目张胆收集、叫卖他人隐私。“网红、明星、社会热点人物,都有。”群组迅速围观至数百万浏览。
他和同伙唐某等人像写八卦段子那样,往个人信息后面贴上侮辱评语,组织电话骚扰,发动网络围攻。不为别的——“挺爽的,越多人看我越有成就感”,他事后这样交代。
你还以为只是网络骂战?其实你早已被定价——查询一次信息,费用从20元到200元不等,视难度和资料量而定。
半年时间,6个人,800余人的完整个人信息遭非法获取并公开,总浏览量突破400万。
直到警方收网。
2024年4月,周某、唐某等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数千元罚金。8月底,法院再度判决:六人还须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并共同赔偿公益损害金10万元。
但这远远不是终点。
平台能不能拦住这些黑手?法学专家指出,“网站也应负责,得用技术手段第一时间识别并拦截此类信息”。
发现个人信息被恶意公开该怎么办?
立刻在平台内部举报;拨打中央网信办举报热线;直接报警。你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会保护自己。
你每点一次赞、留一条言、发一张图——会不会也正在某个你从未听说的“频道”里,成为另一个人的“开盒”盛宴?
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小心。
来源:大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