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新还需兼顾游客体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1:34 1

摘要:河南嵩山玉皇沟景区一“巨型蛇头”因太过逼真,被指吓人。9月1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该“蛇头”彩绘巨石已被一片绿色材料覆盖,评论区部分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认为没有必要覆盖。20日上午,景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期接到游客投诉,于是前几天安排工作人员对

河南嵩山玉皇沟景区一“巨型蛇头”因太过逼真,被指吓人。9月1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该“蛇头”彩绘巨石已被一片绿色材料覆盖,评论区部分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认为没有必要覆盖。20日上午,景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期接到游客投诉,于是前几天安排工作人员对彩绘石头进行覆盖,后续考虑对该石头进行其他样式的彩绘。(9月20日 极目新闻)

河南嵩山玉皇沟景区一块因形似蛇头而被彩绘的巨石,近日成为舆论焦点。起初,其栩栩如生的“黄金蟒”彩绘引发游客惊呼“吓人”,随后景区回应“无危险,可放心游玩”;而短短数日后,这块“网红石”又被绿色材料覆盖,景区表示将重新设计彩绘样式。这一波三折的处理过程,折射出当下文旅开发中一个深刻的命题:如何在艺术创意与游客心理之间找到恰切的体验平衡。

不可否认,彩绘“蛇头石”是一次颇具想象力的文旅尝试。依托天然岩石形态进行艺术再创作,赋予其故事性与视觉冲击力,本意在于打造“打卡点”,增强景区趣味性与传播度。类似做法在多地景区已有成功先例,如张家界“阿凡达悬浮山”、桂林“象鼻山”灯光秀等,均以创意激活自然景观。从这个角度看,玉皇沟的彩绘初衷值得肯定——它试图打破“看山是山”的审美惯性,为游客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体验。

然而,创意的表达不能脱离受众的心理接受度。蛇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恐惧意象,尤其在幽深溪流、密林掩映的自然环境中,其逼真形象极易触发游客本能的不安与恐惧感。尤其对儿童或有特定心理敏感的游客而言,“栩栩如生”可能就变成了“毛骨悚然”。景区虽强调“无安全隐患”,但心理安全同样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部分游客感到不适甚至受惊时,单纯的“艺术无害”解释便显得单薄。

此次景区迅速响应投诉、果断覆盖彩绘,并承诺重新设计,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公共服务敏感度。这并非对创意的否定,而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真正的文旅智慧,不在于一味追求“爆点”,而在于倾听多元声音,在争议中调整、优化,实现包容性发展。

未来,玉皇沟不妨借此契机,开展公众参与式设计:通过问卷、征集、投票等方式,让游客共同决定石头的新形象。无论是改为祥瑞神兽、山水意境,还是保留蛇形但调整风格,过程本身就能增强游客的归属感与传播欲。

文旅创新,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要有“换位思考”的温度。盖住的是一块彩绘,留下的是对公众感受的尊重。唯有如此,山水之美才能真正走进人心,而非止步于视觉震撼。(舒朗秋)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