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来自何处?聚焦东莞问鼎数量三连冠背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1:36 1

摘要: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为了安全而聚集于城市。”千年之后,当中国大地的城市群星罗棋布,“安全感”早已超越城墙与烽火的物理边界,升华为一座城市的治理哲学与人文温度。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为了安全而聚集于城市。”千年之后,当中国大地的城市群星罗棋布,“安全感”早已超越城墙与烽火的物理边界,升华为一座城市的治理哲学与人文温度。

近日,东莞市茶山镇、长安镇分别捧回广东省“一星平安鼎”“平安鼎”,全市获奖数量再次稳居全省第一。这也是东莞市、镇两级获颁“平安鼎”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同一场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上,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也一并揭晓。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厚街镇平安法治办公室3个单位获评先进集体,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综治专项工作科)科长陈培等6人获评先进个人(其中1人为省邮政管理局推荐)。

今天,东莞市委政法委联合南方日报东莞观察推出“一再问鼎 共护平安 —— 东莞市平安建设特别报道”,深挖全市平安建设的领跑路径、受鼎镇街的破局妙招、先进集体的实战经验,解码制造业大市 “问鼎不止、平安同行” 的深层密码。

“平安鼎”是广东省域平安建设的最高奖项。荣誉背后是对东莞平安建设工作的肯定,也凝结着全市上下的努力和付出,更凝结着全市上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协同发力,最终化作千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持续提升。

千万人口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或许答案就藏在——

家门口综治中心的耐心调解里

“一码直达”的智能守护间

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义举中

……

三连问鼎显实力:东莞平安建设领跑全省

“平安鼎”颁授有其严格标准: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对平安建设考评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包括东莞、中山的镇街)且排名在当地前1/3的,颁授“平安鼎”,此后每连续3个年度获评优秀等次的,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颗星颁授“平安鼎”。

自2023年广东首次颁授“平安鼎”以来,东莞连续三年成为获奖“大户”。2023年获颁5个、2024年获颁4个,今年又有茶山、长安两镇登榜。问鼎之路的每一步,都见证着基层治理的精进轨迹。

各镇街的探索各具特色:茶山镇以创新破题,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荣获“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在全市率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心彩虹”心理服务品牌,还推出“友商量”小区治理微阵地,营造邻里守望、和谐共治的社区氛围。

茶山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开展调解工作。

长安以体系筑基石,建成1个镇级、13个社区级和3个工业园区级综治中心,“视联工程”串起“镇—社区—企业”三级信息系统。同时在工业园区设站、派出所设调解室,把服务延伸至生产生活一线。

长安镇综治中心振安科技园工作站。

放眼全市,东莞早已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全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打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

治理效能最终转化为“发展”与“平安”的双向提升:回望今年上半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7.84亿元,同比增长4.8%,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原始违法犯罪警情数、刑事立案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经济稳步向前的同时,安全底色愈发浓厚。

综治平台聚合力:“一站式”破解民生难题

平安建设的成效,要靠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东莞各级综治中心作为“前沿阵地”,以“一站式受理、多部门联动”打破壁垒,让一个个“急难愁盼”在这里得到化解。

2020年夏天,许先生在上班期间中暑,被认定为工伤八级。此后五年,他与企业因工伤赔偿、工资补偿、社保补缴等问题僵持不下。2024年,许先生找到长安镇综治中心,事情迎来转机:中心随即联合司法、人社、调解委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介入。期间,许先生病情加重,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工作组一面安排专人跟进他的医疗问题,一面反复与企业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企业维持与许先生的劳动关系,补缴工伤治疗期间的社保,并为其后续治疗办理休假手续。这起长达五年的纠纷最终得以解决,许先生专程送上锦旗致谢。

如果说长安的案例彰显“攻坚力”,茶山、大岭山的实践则体现“精细化”。

茶山镇综治中心“容·融家事驿站”。

在茶山镇综治中心“容·融家事驿站”,面对李先生与王女士因10岁女儿抚养权僵持的离婚纠纷,妇联社工、心理咨询师、律师组成的调解组采取“背靠背”调解,最终让双方以孩子成长为重达成共识:李先生尊重女儿选择,主动放弃抚养权,王女士也同意李先生定期探望女儿,这场家事纠纷由此画下句号。

大岭山镇则用“数字赋能”让服务更接地气。在该镇综治中心大门口立柱上,“网上‘枫桥’一码直达”的二维码成了群众“求助捷径”。被楼下大排档深夜噪声困扰的周阿姨,扫码后几分钟便提交了诉求。“之前总被琐事耽搁,现在路过扫个码就搞定,太方便了。”这背后,是大岭山综治服务的缩影,即通过“一码直达”拓宽诉求渠道,依托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平台构建“群众反映—平台接单—指挥处置—监测评估—流转反馈”闭环,让民生难题实现“码上办、快速办”。

网格员向群众宣传一码直达平台。

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东莞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把平安建设从零敲碎打变成集成共享。

全民共治汇暖流:画出平安建设“同心圆”

平安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东莞在组织层面搭建“骨架”,全市各村(社区)党组织落实班子成员兼任群团组织负责人制度,统筹协调网格内各群团组织开展纠纷调解、治安巡防、设施维护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市民政局推动各镇街(园区)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协会等具有枢纽功能的社区社会组织,让基层共治有了“主心骨”。

长安守望队加入社区文化墙绘制。

群防群治激活“一池春水”。市公安局深入总结“全民创安·一呼百应”经验,部署组建含括30.9万人的“东莞义警”,建成最小应急单元8745个,“让爱回家”义警队、东城女子义警队等品牌深入人心;市委政法委创设“智网人人拍”网格治理小程序,让群众成为基层隐患排查的“移动探头”。

东莞义警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活动。

见义勇为的暖流更在莞邑大地涌动。洪水淹没的隧道前,李春久、冯国林等7人接力救援被困司机;煤气泄漏的爆炸现场,贺小燕冲进玻璃碎渣和焦糊味中,把烫伤的店主扶到安全地带;清晨的公交车上,司机突发休克,双手离开方向盘,王红英冲上去按压人中,吴惠玲迅速踩住刹车,让满载乘客的公交稳稳停下……近年来,东莞各地见义勇为人员层出不穷,凝聚起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东莞不断健全常态化保障制度机制,近年来共选树1000余名“见义勇为好市民”,发放奖励金、慰问金、抚恤金共2329.75万元,逐渐凝聚新时代见义勇为事业强大合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汇聚强大正能量。

市民群众在休闲放松。

平安,是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是发展最坚实的根基。如今的东莞,正以更实举措、更暖服务,持续打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社会环境,让平安底色更浓、发展成色更高。

来源:南方+

来源:东莞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