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配件”功效发挥到极致!上海发烧友钱先生的进阶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0:59 1

摘要:上海发烧友钱先生的玩机思路始终透着“反主流”的清醒——钱先生是位颇具个性的玩家。他的“另类”之处,在于对地线盒的痴迷——单是不同品牌的藏品就有数十只,玩法独特,在圈内并不多见。尽管钱先生正式搭建音响系统的时间不长,但此前已在音响领域“潜水”多年,积累了扎实的认

原创 陈建华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5年09月20日

上海发烧友钱先生的玩机思路始终透着“反主流”的清醒——钱先生是位颇具个性的玩家。他的“另类”之处,在于对地线盒的痴迷——单是不同品牌的藏品就有数十只,玩法独特,在圈内并不多见。尽管钱先生正式搭建音响系统的时间不长,但此前已在音响领域“潜水”多年,积累了扎实的认知。因此,他入门选择的音箱、功放、音源这“三大件”,起点便属上品,调校出的声音质感不俗。

更令人称羡的是,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他不仅为这套系统腾出了约45平米的客厅空间,还拆掉了原本装修好的电视墙与电视柜,将音响系统90度调转,把长边摆位改成短边摆位。还拉了发烧专线,这份为爱好投入的魄力,再加上家人的支持,无疑是音响玩家眼中的“幸福范本”。

作为一家策划设计公司的经营者,钱先生虽年轻,却有着极高的审美品味,谈吐间尽显儒雅的气质。因工作与艺术紧密相关,他对声音的审美也带着独特的艺术视角,尤其偏爱古典与爵士音乐。如今改造后的客厅听音室,两侧墙面陈列着不少珍稀版本的黑胶唱片,即便当下主要用数播与CD作为音源,也为未来可能开启的黑胶玩法埋下了伏笔。这份不盲从一线品牌、坚持个性化选择的态度,恰好印证了他对“好声音”的独到追求。

2023年,他还在用Magnepan MG 20.7屏风扬声器搭配Bryston 28B3单声道后级的系统,如今却果断换上西班牙LORENZO乐聆 LM5超级书架箱与日本SPEC RPA-MG3000电源分体立体声后级。有人不解“为何喇叭越玩越小”,钱先生却笑着回应:“好声不在喇叭尺寸,在质感、细节与整体的音乐氛围感——尤其是一般发烧友忽略的地盒、避震这些‘隐形配件’,才是打开好声的关键。”

对他而言,器材只是骨架,调声配件才是赋予系统生命力和血肉。在40多平米的聆听室里,30余套地盒、多组避震套装、全套电源处理设备错落摆放,每一件都经过反复调试,每一处搭配都藏着对极致安静与细腻听感的追求。这套“以配件为核心”的调声逻辑,不仅让小系统发出了超越大系统的质感,更成了烧友圈里少有的配件调声范本。

系统升级:小器材,大文章

钱先生之前的屏风系统虽以大动态见长,却始终有个“心病”:背景里的细微噪声与振动干扰,让高频泛音总缺些“通透感”。他换过数条万元级电源线,甚至为每只屏风扬声器各换过一万多一只的保险丝,调整过聆听室声学布局,2023年10月笔者探访的时候,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横向对比同样花费差不多钱投入的系统,钱先生的系统声音已经趋于完美。而最近钱先生的系统除了音源,把后级放大器和音箱都换了,屏风箱振膜面积大但非常不容易摆位,且占地方。

原来的Bryston后级虽然功率足素质不差,但总觉得更适合录音棚使用,随后更换成日本SPEC RPA-MG3000电源分体立体声后级。将屏风扬声器“升级”成西班牙乐聆LORENZO LM5超级书架箱,瞬间找到了方向。SPEC后级的是超级D类放大器,无论是低频的控制力还是中高频的纯净度,都不输给AB类后级,是目前市面上最高端的D类放大器之一,除了可降低器材本身的工作温度,本身的干扰底噪就少,刚好能让调声配件发挥最大作用。

编号前30套的LORENZO LM5,特别隐去编号

日本SPEC RPA-MG3000电源分体立体声后级

钱先生的音频系统以两套核心音源为基础,分别覆盖CD播放与数字串流需求。CD端采用Goldmund高文Eidos SACD/CD播放机(次旗舰型号),定位仅次于需额外搭配原厂重型机架和外置电源的新旗舰Eidos Reference;Eidos SACD/CD播放机为单体化设计,既受发烧友认可,声音素质出色,同时还承担着数字串流系统的解码任务,无论搭配自身播放CD/SACD,还是作为数字转盘的解码器,均能输出高质量音效。

高文Eidos SACDCD播放机在播放数播的时候只做解码使用

荷兰High End品牌Pink Faun的2.16 Ultra播放器

数字串流端则选用荷兰High End品牌Pink Faun的2.16 Ultra播放器,属于数播的顶级设备。其功能兼容性强,不仅支持Roon且可作为Roon Core,还与Euphony Audio合作搭载最新版本播放软件,非Roon用户也能正常使用;硬件上内置OCXO时钟模块,具备超低相位噪声的优势。此外,为避免干扰,网络交换机等网络前端设备被单独置于房间另一角落,这部分投入较高,独立的线性电源供电、多套地盒与避震系统,网线接到Pink Faun的2.16 Ultra播放器之前就已经“烧掉”二十万!

进阶升级: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的“双重buff”

选定这套核心器材后,钱先生又花了机个月时间研究升级配件,就像给舞蹈演员搭舞台,舞台不稳,舞蹈演员再厉害也发挥不出水平。器材是演员,配件就是舞台,要先把舞台搭扎实。在钱先生的聆听室里,去年地盒是绝对的“主角”——30余套原点Increcable MVD-Earth第三代机械振动耦合地盒,分布在音源、前级、后级、音箱甚至电源插排旁。而今年则又来了大升级,在高文Eidos SACD/CD播放机和荷兰Pink Faun 2.16 Ultra数字转盘底下都垫上接上Increcable 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并且每一台机器都接了GMM接地匣,原来需要三十套MVD-Earth第三代机械振动耦合地盒现在整合成几只GMM接地匣,再加上器材顶上、音箱顶上的Increcable吸震器,也是一套非常客观的覆盖全系统的“原点军团”。更别提钱先生还有其他品牌的地盒,比如在每只音箱都各加了两只与后级放大器一个品牌的日本SPEC地盒,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套。

荷兰Pink Faun 2.16 Ultra数字转盘底部的“金属板”就是 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

即使是高文次旗舰,也要垫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

“很多烧友觉得地盒‘玄’,是因为没搞懂它的作用——接地不是‘随便插个盒子’,而是‘针对性吸收噪声’。”钱先生指着接了Increcable 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的荷兰Pink Faun 2.16 Ultra数字转盘与高文Eidos SACD/CD播放机与解释:“不同器材的噪声来源不一样,接地方式也得不一样。比如CD机,机械振动是噪声的隐形载,CD机的电机振动会传到激光头,影响读盘精度,控制数字电路产生的高频噪声和电机转动的机械噪声,就得用不同地盒与避震器材分别处理。

GDC-1避震板先把‘振动’拦住,再让GMM接地匣把‘剩余噪声’吸收,相当于先挡后吸。后级功率大电源变压器产生的‘低频磁场噪声’和放大电路的‘电流噪声’都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钱先生在SPEC RPA-MG3000后级的主机和电源上也同时加上GMM接地匣。

去年还用了三十套30余套原点Increcable MVD-Earth第三代机械振动耦合地盒的钱先生,这么这次大多都见不到踪影了?原来一套GMM接地匣的效果好过三套MVD-Earth第三代地盒桥接,当然,一只GMM接地匣是几套MVD-Earth第三代地盒的价格了!钱先生已经把之前的多套地盒桥接换成了效果更佳的GMM接地匣!如果说以前的MVD-Earth第三代机械接地盒是基础防线,那新增的2套Increcable 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以及多只GMM接地匣的增加使用就是进阶防”——钱先生把它们专门用在“对噪声最敏感”的数播和CD机上。

GMM接地匣可独立使用

音响调声中,线材、避震等地线配件的作用长期存议,核心症结在于系统静电干扰和震动会经喇叭放大,影响听感。而原点第三代地盒这类优质配件,能避开线路、无染色地消除干扰,还原器材本真并优化表现。许多发烧友在三大件搭配、摆位调整和三频平衡后便止步,实则系统仍有升级空间。这种升级并非跨价位跃升,而是挖掘潜力、实现价值最大化。高阶玩家改造线路、布设专线乃至装地线,皆为此目的。钱先生选择Increcable iBOARD GDC-1避震板+GMM接地匣以及不少线盒调声,虽方式不同,但本质都是追求“压榨器材音质潜力”,其价值需亲身体验方能领会。

从电源源头加强解决问题

2024年,钱先生又在线与排插上加了美国马素Noise-Trap电源噪声陷波器——这个手腕粗的椭圆形金属盒子,看起来不起眼,却是“射频噪声”的“杀手”。“现在家里的射频干扰太多了——路由器、手机信号、微波炉,甚至邻居家的监控,都会产生射频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电源线串进系统,让数字音源的声音毛躁,人声的颗粒感变重。为什么接了那么多套地盒之后系统电源还有那么多干扰?一些发烧友的电源滤波器就没有作用了吗?

还是有作用的,它们过滤掉部分干扰频率,相当给电源频率做均衡,音色会更好听,但电源滤波自身工作也会发出干扰源,更关键的是,它们难以解决同一路电源回路上“内部”设备的相互干扰,例如排插上数播、CD机、功放等多设备间的回路干扰,这使得很多有接电源滤波器的系统电源干扰竟然比直接接市电线路干扰更厉害。

美国马素Noise-Trap电源噪声陷波器

SPEC分体电源和后级上都接GMM接地匣

马素Noise-Trap这个手臂大小的椭圆形金属盒像个精准的猎手,专门捕捉50Hz基频以外的杂波——电梯启动产生的120Hz谐波、冰箱压缩机的300Hz干扰、空间中飘荡的静电与超高频无线讯号干扰,都能被它“吞噬”。不仅可以“对外”降噪消除市电干扰,还可对内降噪,将音响器材工作时产生的电噪、回流到供电系统的噪声、对“内部”机器互相干扰以及无线电发射信号等电源污染进一步做清洁,并且还原一般电源滤波器丢失的重要细节,使得音乐的重放更为精彩,声音更具活力。

未接马素降噪器之前,由于多套器材在一组排插上自身的相互干扰噪讯显示数据高达1398mV

同去钱先生家的骏博音响黎先生则拿出噪声测试仪器测试,从数据上更为直观地显示电源排插端有接马素Noise-Trap陷波器与拔掉陷波器的区别。我们通过噪声测试仪是显示数据直观地看到:直接接市电,电源噪声在900mV左右。接在接了很多音响器材的排插上,由于多套器材在一组排插上自身的相互干扰,噪讯显示数据高达1398mV;当接上Noise-Trap电源噪声陷波器后噪讯降低到69mV左右,声音平滑得像奶油一般。人声齿音不再刺耳,像被裹上一层绒布,声音背景立马宁静,而频宽与动态一耳朵就能感受到。

增减Noise-Trap与GMM接地匣是两种声音状态

当天骏博的黎先生还带去自己研发的一套非常复杂的音箱摆位校正仪器帮钱先生微调过摆位,通过激光测距以及镜面反射原理,将音箱定位到误差2毫米以内,精密仪器尚且需要那么长时间的测试与微调,仅凭耳朵的那些摆位就呵呵呵了。

骏博自己研发的音箱摆位校正仪器,通过激光测距以及镜面反射原理,将音箱定位到误差0.2厘米

笔者此次采访,亲眼见证了增减原点GMM接地匣与马素Noise-Trap陷波器的显著变化。当天试验中,钱先生先取下Pink Faun 2.16 Ultra数字串流播放器上的原点GMM接地匣,通过同一段音乐对比配件增减后的声音状态——即便此时系统已装有多套原点地盒、GMM接地匣及其他品牌地盒,仍能清晰感知声音差异,也难怪钱先生对原点产品的玩法乐此不疲。

市电墙插接上Noise-Trap电源噪声陷波器后噪讯由900mV多降低到69mV左右

测试音乐涵盖多类风格:人声选用姚璎格《听》专辑,爵士打击乐为瑞士鼓手Charly Antolini的《Knock Out 2000》,电影配乐是威廉姆斯与穆特的《Across The Stars》,管弦乐则重温了前年在钱先生家听过的伯恩施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马勒第8号交响曲》。

西班牙乐聆LORENZO LM5超级书架箱实力不俗,能呈现媲美多数大型落地箱的场面感,能量、细节、音色与动态均属上乘。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只GMM接地匣+一只马素陷波器仅需两万余元,竟能让这套百万级系统的声音素质直接提升20%!

有无配件的声音变化

▲人声:从“温润含雾”到“通透鲜活”

未加装:系统已能还原姚璎格女中音的温润底色,气声与转音衔接自然,人声与伴奏比例均衡,单听已是发烧友梦寐以求的Hi-End水准。但对比可见短板:人声边缘裹着薄“雾感”,喉间细微共鸣被淡底噪掩盖;音色虽醇厚却少“呼吸感”,人声与钢琴、吉他的“空气感”不足,声场略紧凑。

加装后:背景底噪彻底消失,人声瞬间“浮”出。姚璎格的气息吞吐、喉间颤音清晰可辨,仿佛近在眼前;人声密度提升,多了丝绸般细腻光泽,中音与高音衔接更顺滑,叙事感嗓音更具穿透力;人声与伴奏距离感分明,钢琴泛音、吉他弦振不抢戏,形成层次更优的立体声场。

▲打击乐:从“模糊生硬”到“鲜活立体”

未加装:播放《Knock Out 2000》时,系统能呈现打击乐的热闹感,底鼓有冲击力、军鼓带脆感,但底鼓低频偏闷,下潜深度与弹性未达“大型音箱”水准(不好意思笔者下意识将书架箱与20万元级落地箱对比了)。

这部分投入较高,独立的线性电源供电、多套地盒与避震系统,网线接到Pink Faun的2.16 Ultra播放器之前就已经“烧掉”二十万!

加装后:打击乐质感彻底激活。底鼓低频能量充沛、速度迅猛,下潜轨迹清晰,每记敲击都带弹性回弹,还能听见鼓皮振动余韵;军鼓金属质感饱满,泛音衰减自然;镲片毛刺消失,鼓手力度变化精准捕捉;背景干净寂静,复杂段落松活不拥挤,声场纵深感大幅提升。

▲管弦乐团:从“层次模糊”到“精准流畅”

未加装:穆特的小提琴能呈现基本线条,明亮感尚可,但高频泛音光泽略微不足,与铜管、弦乐声部略混在一起;音色稍平,少了木质原声的温润;小提琴弱奏与乐团齐奏的动态衔接不够流畅,乐器间距离感待提升(笔者不自觉将其与数百万级系统对比,确有不公)。

加装后:改善效果令人惊叹!小提琴高频泛音鲜活带光泽,《海德薇主题曲》中琴音线条在乐团背景里清晰突出;音色贴近木质原声,柔和深沉且有密度;动态收放自如,弱奏与高潮过渡顺滑,情感起伏完整呈现;声场层次分明,仿佛置身录音现场,书架箱竟有“加低音炮”的效果,电影音乐的宏大场景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声大合唱:从“拥挤混沌”到“开阔分明”

未加装:《马勒第8号交响曲》是超千人编制的大制作,考验管风琴极低频重播与声部解析力(俗称“数人头”)。未加装时,管风琴极低频略浑浊,下潜未达“20万元级落地箱”的假设规模,人声大合唱声部交织时“数人头”能力不足。

加装后:管风琴极低频下潜更深、能量更强,弥漫整个听音空间,无需超低音音箱也能呈现震撼效果,能量感不逊10英寸大口径音箱。声音动态、凝聚力、声场稳定性与背景宁静度均立竿见影;音色优美清晰,各声部融合却不混乱,合唱与乐队的舞台感拓宽拓深,闭眼竟能分辨合唱成员位置——很难想象,仅靠两套小配件,就能让原本出色的系统有如此改善。

尾声:四小时意犹未尽

那晚在钱先生家的“音响朝圣”,四小时转瞬即逝。我们还进行了串流音乐与CD的音质PK——结果出人意料,在靠谱的串流平台高格式音乐下,串流音乐声音和动态都比CD好。

最惊艳的莫过于LORENZO LM5书架箱:经钱先生“调教”,再加上GMM接地匣与马素陷波器的加持,它既有顶级书架箱“显微镜般”的解析力,又能爆发媲美一些10英寸落地箱的动态与能量。虽四小时不足以完全摸清系统“脾气”,但仅从调整后的音质与钱先生“反主流”的独特玩法就能看出,三大件的价值被大幅放大——不夸张地说,其表现已能媲美不少三大件投入高两倍的系统!

来源:新音响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