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启幕大会暨“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宣布行动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
湖南揽才又有大动作。
9月2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启幕大会暨“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宣布行动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
开幕式现场。
其实,该行动的全称为“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行动。
这一周来,从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到召开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再到启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湖南谋事业、引人才,动作频频,展现出创新的新势头。
【省领导带队揽才,“决心之大前所未有”】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不仅启动式规格高,会议及现场招聘会的规模很大。
全省14个市州、120多所高校、超500家用人单位参加,现场提供超1.4万个岗位,吸引超2万名学子前来。
近年来,湖南针对年轻人的揽才力度明显加大,从“背了双肩包就可以到湖南来创业”的热情邀约,到推出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再到“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省对青年人才孜孜以求。
这种热度,正在升温。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从9月下旬开始,湖南将陆续在长沙、上海、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南京等7座城市,面向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开展专场集中招聘。长沙为第一站。
这7座城市,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很有代表性。
据9月16日的“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新闻发布会透露,届时,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将带队分赴相关城市招贤引才。
9月18日至19日,“智汇潇湘·才聚湖南”上海站预热活动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举行。
在这些城市,湖南将同步举办“1+3”活动,即:
1场高规格推介大会,配套开展大型现场招聘、座谈交流(校企合作对接)、创业政策宣介(项目路演)3项活动。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对记者说,在湖南历史上,“四大家”这么多省领导带队去国内招引毕业生,很罕见,意义重大。这也说明湖南引才的心意之诚、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他认为,这些年来,湖南招引毕业生做得不错,但比起沿海省份,还是有差距。下一步的区域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湖南揽才一定要“走出去”,这需要政府支持、经济投入、政策开放“三管齐下”。
【吸引外地大学生“来湘”,先做好本地“留湘”】
9月21日,长沙迎来秋风秋雨,最高气温为21℃,但中南大学体育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活动在这里举行,重点面向省内2026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活动现场。
记者在现场逛了一圈,发现岗位类型丰富多样,超半数岗位薪酬突破10万元。
另外,很多岗位在学历要求上也十分包容,从大专到博士,各个学历层次的求职者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
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国聘行动”求职服务区、“你好面试官”区、数字服务区等多个“一站式”服务专区,全方位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上午10点,中南大学机械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顾杰借助“你好面试官”这一平台,成功获取了中车株机的直通OFFER。
“你好,面试官”活动现场。
顾杰来自江苏盐城。他告诉记者,决定留在湖南发展,一方面是考虑到湖南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房价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则是被湖南良好的创业氛围所吸引。
“特别是湖南美食很诱人,令人回味无穷。”顾杰说。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好几位来应聘的大学生,他们认为湖南的优势,一是好吃的东西很多;二是房价较低,有生活成本优势;三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现场,湖南14个市州精心打造的特色推介展区也格外引人注目。各展区以“一城一策、一城一特”的形式,集中展示各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机遇,意图吸引更多大学生留湘。
市州特色推介展区。
本次招聘为“湘才留湘”专场,那么,赴外省揽才则名为来湘就业创业专场。
要实现人才“来湘”,先要做好“留湘”。
据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据,湖南2023届高校毕业生留湘率达57.29%(其中本科毕业生留湘率为52.93%)。近期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将省内高校毕业生留湘率提升至60%以上。
据中南大学2024年4月披露的数据,近3年来,学校共有9017名毕业生留湘就业,超过入职就业人数总量的30%。
从数据来看,“留湘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湘就业”小程序截图。
除了线下活动,湖南还依托“湘就业”平台,打造了留湘来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线上平台。自7月底试运行以来,平台已发布岗位12.4万个。
该平台还集成了岗位推荐、简历管理、政策解读、AI服务、面试测评五大核心功能,为毕业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求职渠道。
【“三个之最”的湖南大舞台】
毛伟明在讲话中说,政府、学校、企业一体发力,拿出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最优质的就业岗位、最优厚的服务保障,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舞台、为企业招才引才搭建桥梁、为湖南事业发展汇聚力量。
“三个之最”体现了湖南的诚意,也折射着引才的新逻辑。
湖南揽才变“坐地吆喝”为“主动出击”。如许多省份一样,过往湖南在人才招聘中多采用“坐地吆喝”的方式——等待人才上门。如今,湖南走出省门,主动出击。
根据工作安排,湖南“四大家”的领导同志,将带队分赴6座城市招贤引才。这种高规格、大阵仗的“揽才团”,足以看出湖南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其实,湖南“走出去”在今年上半年已“小试牛刀”。3月份到5月份,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宣传推介活动,分别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做了一番预热。
4月13日下午,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走进重庆大学。(图源:“湖南共青团”微信号)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从“摆摊招才”到“上门请才”,湖南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三顾茅庐”。
湖南引才既“顶天立地”也“铺天盖地”。最近,以“智汇潇湘”为名,湖南打出引才重要“组合拳”,先后举办两大活动——一个是9月19日开幕的首届“湘智兴湘”大会,一个是9月21日启动的“才聚湖南”,中间只相隔了两天。
“湘智兴湘”着意“顶天”:侧重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支持;“才聚湖南”,重在“立地”:广泛招引青年学子,让大学生来湘留湘有岗位、有机会。
截至目前,全省已归集超过1.15万家用人单位、近28.5万个就业岗位,全力托举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梦想。
湖南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来湘创新创业。(图源:长沙发布)
一边瞄准高端,引领突破;一边夯实基础,规模聚集——湖南正在构建多层次、全梯队的人才引进新格局。
服务也紧跟步伐,顶尖人才可享“一对一”专属服务,大学生有“一站式”平台高效对接。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顶天”与“立地”,湖南让每一份才华都能落地生根。
湖南着力从人才“输出”大省变为人才“引进”大省。历史上,湖南人才辈出、群星闪耀。但不可否认的是,自近代以来,湖南一直是人才“输出”大省。
一方面,这与湖湘子弟的高远志向有关,“孩儿立志出乡关”;另一方面,与湖南当时的条件不具备也有关系,一些人才在湖南可能施展不开拳脚。
4月25日,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采集种子光谱数据。(图源:新华社)
如今,条件不同了,湖南已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有底气、有信心招揽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
同时,湖南也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做好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留住本土培养的人才、吸引外地的优秀人才,让向外“输血”变为自我“养血”“造血”。
转变,已经发生。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就是其中的一个注脚。
湖南,正努力让自己成为人才不再匆匆路过、而是扎根生长的热土。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