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有人问我,幼儿园老师的爱要怎么看见?它没有小学老师那样清晰的成绩单佐证,也没有中学老师明确的升学数据衡量。但我心里清楚,这份爱并非总是轰轰烈烈的展现,而是悄然融入了每日的琐碎日常之中。它是孩子入园时我给的拥抱,是午睡时悄悄掖好的被角,是陪着他们一点点突破自己
常有人问我,幼儿园老师的爱要怎么看见?它没有小学老师那样清晰的成绩单佐证,也没有中学老师明确的升学数据衡量。但我心里清楚,这份爱并非总是轰轰烈烈的展现,而是悄然融入了每日的琐碎日常之中。它是孩子入园时我给的拥抱,是午睡时悄悄掖好的被角,是陪着他们一点点突破自己的那些细碎时光。
记得那是我刚接手中班的一个下午,班里的小宇坐在板凳上局促不安,小脸憋得通红,我蹲下来询问时,才发现他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后来和他慢慢聊天才知道,他不是不想去厕所,而是怕幼儿园的蹲厕站不稳,又不会自己擦屁股,所以宁愿忍着。等我为他擦洗干净换好衣服后,我便开始教他如何蹲厕,开始时他怎么也不肯蹲,站在厕所前不知所措,看到他害怕的样子,我便告诉他:“你像老师这样,就像我们玩萝卜蹲的游戏。”小宇开始放松了下来,我告诉他:“不会擦屁股也没有关系,我们慢慢学。”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小宇终于学会了擦屁股。有一天,他突然举着卫生纸跑到我面前,坚定地说:“老师,我要去拉臭臭,我自己能行。”等他自己整理好衣服出来时,眼里闪着光,我摸着他的头夸他进步。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和饭量,并有意识地提醒他们:“需要大便的要大胆告诉老师,不会擦屁股也没关系,老师可以帮助你们。”于是,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幼儿园上厕所,也能听到孩子们大胆地说:“老师,我没拿纸。”“老师,我在拉臭臭,我需要你的帮助。”有时两个小朋友相约去蹲厕,看到他们现在放松的样子,再想到他们开始时的紧张,心底不禁涌起一股幸福感。对孩子的爱,就是接纳他的“小笨拙”,用耐心帮他把“不敢”变成“我能行”。
班里的浩浩则是另一种模样,他总是安安静静的,哪怕遇到麻烦也不肯说,只会闷在原地掉眼泪。有次搭积木时,他的城堡被碰倒了,明明眼圈已经红了,却咬着嘴唇不吭声;美术课上,他不知道要如何下笔,就拿着笔抹眼泪,问了好几遍也只是摇头。我连忙和浩浩妈妈沟通,才知道他在家也是这样,想要玩具、不舒服时都不愿开口,习惯把情绪藏在心里。我和浩浩妈妈约定好“同步鼓励”,在幼儿园,我会蹲下来陪他玩“情绪小怪兽”的游戏,教他用“我需要帮忙”“我有点难过”这样的话表达感受;在家时,妈妈也会故意让他帮忙递东西,引导他说出“妈妈,我拿不到”。慢慢地,浩浩开始有了变化:一次水彩笔没水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对我说“老师,我的笔没水了,我能不能借小朋友的?”又过了几天,他居然主动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悠悠想玩我的玩具,可是我还没玩够,我该怎么办呀?”看着他眼里不再有委屈的躲闪,我知道,孩子的“不说话”不是倔强,而是需要有人帮他打开表达的“小窗口”,这份陪伴与引导,正是幼儿园老师藏在日常里的爱。
慢慢地,我总是在这些“小事”里看见最动人的成长。曾经不敢主动说话的孩子,会端着餐盘帮我分发餐具;曾经依赖家长喂饭的孩子,能握着小勺子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就连课堂上最调皮的小男孩,看到小伙伴不小心摔倒,也会第一时间跑过去扶起来,并关心地询问:“你没事吧?”。这些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却比任何成绩单都更让我动容。
我从没想过要把“爱”挂在嘴边,只是习惯了把这份心意融进每日的细节里。是等待孩子慢慢适应的耐心,是手把手教他们技能的细心,是静静见证他们长大的真心。我守着孩子们最纯粹的童年,也在这些细碎的时光里,悄悄为他们的人生播下勇敢、自信与温暖的种子。这便是幼儿园老师的爱,藏在日常里,不慌也不忙。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