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才短短两周,七年级这群活力四射的新生,就像闯进了一个神秘又好玩的魔法学习王国,瞬间解锁了学习生活里超燃超酷的“游戏阵地”!
一说到开学
便想到掉进了“学习苦海”
每天只能对着书本“望洋兴叹”
但在巴川,学习有了新的“解锁模式”
.....
开学才短短两周,七年级这群活力四射的新生,就像闯进了一个神秘又好玩的魔法学习王国,瞬间解锁了学习生活里超燃超酷的“游戏阵地”!
手持“学生成长手册”的七年级巴川学子
在这里,每个同学都摇身一变,成为手持“成长手册”的超级“游戏玩家”,这手册可是开启知识宝藏的载体!
七年级《学生成长手册》-内附游戏通关规则
各学科老师则是“银行行长”大BOSS,紧握通关“印章”,巴川学子化身小勇士,勇闯学科关卡,只为把通关印章收入囊中,当巴川学子们集齐42个印章便能获得属于个人的荣誉勋章——"启自勋章",并解锁积分市集开启“积分换购”活动!
勋章
这场学习大冒险,已经碰撞出多少奇妙的火花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新生周记里的"成长初体验"
——以真实笔触见证教育温度
"小学体育是游戏,初中体育是训练。"李一伊同学周记里的这句话引发了许多同学的共鸣。从课间操到中考专项训练,从自由阅读到学科思维导图,新生们用稚嫩的笔触记录着蜕变小学与初中生活的不同之处,每个同学都从中有了不同的新体验。
入校两周,七年级二班的卓玛同学感受颇深,她在巴川感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她个人的成长手册上记录着自己的点滴进步。
“来到巴川之后,明显感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方法,我从入校时中等的语文成绩,到现在能考到年级第二名,这个进步成果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也希望在月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卓玛
这些鲜活的文字背后,是巴川中学对"成长过渡期"的精准把握——通过周记本搭建师生对话桥梁,让每个孩子的适应过程被看见、被回应。正如年级主任冷欢老师所说:"周记不是作业,而是教育者倾听的耳朵。"这种模式能让老师和家长都能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变化。
■游戏化管理的"教育魔法"
——用积分体系重构学习动力
当"启自勋章"成为七年级“最潮”的校园单品,巴川用一场"成长游戏"重新定义了学习激励。这套独创的积分系统暗藏教育智慧:
●双轨积分制
学习积分由学科教师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评定,德育积分由班主任记录文明礼仪、团队协作等素养,形成"智育+德育"的立体评价网。
●可视化成长路径
教师专属印章在《成长手册》上留下成长印记,集满一页42个即可兑换勋章,每月积分榜前10%学生获得"启自之星"称号。
●动态反馈机制
积分数据实时同步至家校平台,家长可追踪孩子每周进步轨迹。
来自七年级四班的刘子祺同学,正在以“黑马”的速度努力集赞“印章功勋”,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他已经收获了39个印章,距离目标42个只差3个。
“我们年级执行的游戏化管理模式十分受欢迎,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模式,也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我十分喜欢这种游戏机制的学习模式,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快乐与有动力!”
——刘子祺同学
巴川学子们积极查看周测成绩,“游戏化管理模式”让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成长手册上这些不足掌心大小的硅胶印章,正以教育创新的微光,点亮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积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教师用专业智慧与教育情怀铸造的成长阶梯;游戏化管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认可"的仪式感中,获得突破自我的勇气与持续生长的力量。
早读优秀的同学获得金币奖励,
10个金币兑换一个印章,一页印章兑换一个勋章🎖️
"当学习变成收集勋章的冒险,孩子们无论是日常早读还是课中主动举手的次数,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英语王菁老师展示的课堂数据印证了游戏化管理的成效。这种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感知、可积累的成长符号的模式,正是巴川"自主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生一案"背后的教育匠心
——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范式突破
一份份《学生成长档案》的背后是巴川对于教育的专注与用心,每份档案包含:
■学科诊断报告
基于入学测评生成的学科能力图谱。
■成长时间轴
记录每周关键事件与突破点。
■家校共育手册
班主任与家长每周沟通要点摘要。
七年四级班的肖天乐
来自七年四级班的肖天乐同学步入七年级后,个人的成长变化备受家长与老师们的关注,对比在巴川小学阶段上课容易发呆走神的习惯,到了初中之后,肖天乐同学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步入初中之后,明显感到学业更加繁忙,寝室管理也比小学严格,我将用更好的学习状态迎接初中生活,改变以往的学习状态。”
——肖天乐同学
一对一进行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
(左图)冷老师利用午休时间给因病缺课的孩子进行个辅
(右图)彭老师利用午休时间抓紧批改作业
"我们拒绝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学生。"冷欢主任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成长档案的作用之一便是记录每个孩子成长蜕变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当多数学校还在探索"分层教学"时,巴川已通过"一生一案"实现了教育服务的精准滴灌。
小组内一对一帮扶
小组课后探讨
从新生周记里的个体觉醒,到游戏化管理激发的群体动能,再到"一生一案"彰显的教育温度,德阳巴川中学的教学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在于技术堆砌或概念炒作,而在于对成长规律的敬畏、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当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奔跑,当教育回归"成就每一个人"的本质,这就是巴川交给时代的答案。
-END-
来源:德阳巴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