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河南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赤松茸观摩培训暨专项工作推进会”在平顶山市鲁山县顺利召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张志刚、食用菌专项负责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孔维丽、平顶山市农科院院长马爱锄、濮阳市农科院院长许国震、河南省农科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振兴
近日,“河南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赤松茸观摩培训暨专项工作推进会”在平顶山市鲁山县顺利召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张志刚、食用菌专项负责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孔维丽、平顶山市农科院院长马爱锄、濮阳市农科院院长许国震、河南省农科院推广处科长许保疆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山东青岛及河南鲁山县、通许县、范县等地的赤松茸种植户、加工企业代表共计100余人,通过实地观摩、专题研讨与技术培训,深入交流赤松茸栽培新技术,共同探索草腐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专项21家任务承担单位齐聚一堂,共同谋划2025-2026年度项目实施,为下一个年度优特项目实施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助推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会议通过赤松茸观摩培训与专项工作推进会形式进行。
观摩现场:林下栽培的成功实践
20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鲁山县仓头乡清古寺村林下赤松茸示范基地——起草食用菌种植农场。负责人许伟介绍,在优特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基地应用“赤松茸林下高效栽培技术”,结合鲁山自然气候资源,科学安排栽培周期,实施精细管理,即使在林下极简设施条件下,每亩投料5吨,仍实现了亩产不低于1万斤的丰收。相较于河南省内多数赤松茸需待次年春季出菇、统货收购价仅2元左右的困境,“基地无需额外设施投入,年前即可出菇1-2茬,且品质优良,多为一级、二级菇,鲜品畅销北上广深,收购价每斤不低于9元。仅年前产菇量就达3000斤,实现回本,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研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在随后的赤松茸栽培技术研讨会上,虞城、潢川、民权、通许、范县等种植基地代表分享了2024-2025年度栽培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针对冬季发菌慢、春季出菇迟的问题,专家团队提出黑膜覆盖技术,喷水催菇等,有效延长赤松茸生长期。尽量于11月前完成播种,抓好播种时机,至次年4月采收结束。
此外,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闻亚美、李涛、张珂珂分别针对种植户提出的赤松茸详细栽培技术、栽培配方选择等突出问题,就赤松茸的播期、播量、垄向、规格、间距、覆盖材料类型、培养料种类及养分、发酵关键技术等进行了专题培训。
孔维丽强调,河南秸秆资源丰富,发展赤松茸等草腐菌具有天然优势。草腐菌菌丝分泌的漆酶可降解有机农药和除草剂,鬼伞属真菌可抑制线虫,与细菌共生还能抵御病原菌,菌渣更是优质有机肥,生态功能显著。但她同时指出,2024-2025年度大田栽培赤松茸暴露出培养料制备标准化低、发酵质量不均、冬季发菌慢、春季出菇迟、产量不稳定及采后加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赤松茸的推广。
针对大田栽培,孔维丽提出六个“抓好”:一是抓好培养料发酵质量,夯实生产基础;二是抓好播种时机,尽量于11月前完成播种,保证发菌时间;三是抓好土地规划,根据“稻-菇”“粮-菇”轮作实际,水田需做好排水,畦床宽60cm、走道80cm;四是抓好栽培管理,低温期覆盖黑膜越冬,晚播田可覆白膜,春季温度回升后适时揭膜、喷水催菇;五是抓好采收时机,七成熟即可采收;六是抓好销售衔接,提前对接渠道,确保收益落实。
全链发展:加工与销售创新
针对种植户反映的“卖菇难”问题,专项围绕菌种标准化、培养料工程化制备、大田高产稳产等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并开发了赤松茸加工产品。下一步将以产业联盟企业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西峡加工企业火凤凰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赤松茸开发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已推出的“菇脆”产品市场反响良好,承诺可全部收购符合标准的赤松茸。专项负责人、首席专家孔维丽表示,21家任务承担单位要以当前产业面临问题为导向,制定下一个年度实施方案,集中解决重点任务和目标。孔维丽主持制定了2025-2026年度实施方案。
平顶山市农科院院长马爱锄指出,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率先在省内成立地市食用菌产业链,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借助河南优特产业支撑计划食用菌专项连续六年的技术支持,鲁山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现已实现年产鲜菇40万吨、地栽食用菌3500亩的规模,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但仍面临产业链不完善、品牌培育不足等挑战,未来希望与省农科院深化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项肯定:产业前景与展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张志刚充分肯定专项工作成效:“扎实、接地气、切实解决产业难题”,并鼓励团队继续保持务实作风,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对珍稀食用菌的需求不断更加,赤松茸作为营养与生态价值兼具的食用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孔维丽表示,未来,借助优特项目的坚实支撑,将从科技创新、产业链完善、产业融合等推进产业全方位发展,拓展功能空间,注重利益联结机制和人才培养。本次会议既是对2024-2025赤松茸栽培季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前期生产规划和中期问题梳理的深化,将为河南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粮-菇”轮作模式不仅为粮食安全与土壤修复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守住了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更探索出一条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创新之路,为河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