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临城县东镇镇古鲁营西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梨子挂满枝头,淡淡的梨香氤氲,沁人心脾。“红梨就像小红灯笼似的,看着就喜人。咬一口,水分充盈,满口留香。”从石家庄专程前来的刘巧芬边摘梨边说。不一会儿,拎在她手中的塑料桶已经盛满了红梨。
红梨丰收“照”亮致富路
本报记者孙瑞超通讯员王如俊 曾帅星
日前,在临城县东镇镇古鲁营西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梨子挂满枝头,淡淡的梨香氤氲,沁人心脾。“红梨就像小红灯笼似的,看着就喜人。咬一口,水分充盈,满口留香。”从石家庄专程前来的刘巧芬边摘梨边说。不一会儿,拎在她手中的塑料桶已经盛满了红梨。
过去,古鲁营西村没有什么产业,村民收入不高。如何引入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成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郝润身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次外出,乘坐公交车间隙,他听同车人员介绍红梨种植的前景、收益等,心里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说干就干!郝润身带领团队专门到种植红梨的地区考察、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多方咨询,村集体决定流转村民土地,种植红梨等特色果品。
“红梨为高端果品,这个品种为‘君睐红梨’,适应力强,产量高。今年的红梨,一个大果的重量超0.6千克。”郝润身指着梨树上结的红梨说,梨树已种植6年多,刚开始,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可到了梨树结果的时候,又犯了愁:果小,产量也不高。为找出问题所在,他们聘请了果树专家。经过专家在浇水、剪枝等方面的指导,梨果产量逐年增加。
“种植基地一开始招工,我就来了。不用外出,在家门口每月就能挣钱,每年每亩地还有补贴,真不赖。”谈及现在的生活,村民赵春树很满足。像赵春树一样,附近村的10余名村民在实现多途径增收的同时,还学会了梨树种植管理技能。
“我们将继续扩大红梨种植面积,修观光步道、建采摘凉亭,吸引游客来这里体验摘梨乐趣,让‘红果果’变成村民持续增收的‘金果果’。”谈及未来的发展,郝润身信心满满。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