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近200斤,富态丰满,新郎乐在其中:旺夫又旺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4:18 1

摘要:红色的液体顺着嘴角滑下一丝,她赶紧用手背擦掉,脸颊更红了。台下亲戚们的笑声和掌声混在一起,像一锅煮沸了的热闹。司仪还在高声说着吉祥话,可秀莲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只听得清身边丈夫李建军沉稳的心跳。

那杯交杯酒,王秀莲喝得有点急。

红色的液体顺着嘴角滑下一丝,她赶紧用手背擦掉,脸颊更红了。台下亲戚们的笑声和掌声混在一起,像一锅煮沸了的热闹。司仪还在高声说着吉祥话,可秀莲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只听得清身边丈夫李建军沉稳的心跳。

“慢点喝,没人跟你抢。”建军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他拿起纸巾,仔细地帮她擦了擦嘴角。

秀莲心里一暖,抬头冲他笑了笑。她的眼睛不大,笑起来弯成两道月牙,脸颊上的肉也跟着堆起来,显得喜庆又实在。她知道自己不算漂亮,快两百斤的体重,在如今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更是显得格格不入。

可建军不在乎。从认识第一天起,他就说:“我就喜欢你这样的,看着就踏实,有福气。”

司仪宣布开席,两人走下台,挨桌敬酒。走到主桌,建军的母亲张翠花正拉着脸,看着桌上的红烧蹄髈。她没动筷子,只是用眼角余光扫了扫秀莲圆滚滚的身材。

“妈,我们来敬您了。”建军举起杯。

张翠花这才抬起头,目光在秀莲身上打了个转,慢悠悠地说:“秀莲啊,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家建军,从小就实诚,不会说话。你可得多担待。”

这话听着客气,却像根细针,扎得秀莲心里一抽。什么叫多担待?是嫌她配不上建军吗?

我想,她大概还是不满意我。也是,谁家婆婆不希望儿子娶个高挑苗条的媳'妇,带出去有面子呢?我这个样子,怕是让她在亲戚面前丢脸了。可建军喜欢,我有什么办法。过日子,终究是'我们俩的事。

秀莲挤出一个笑:“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建军的。”

张翠花哼了一声,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眼睛又瞟向那盘蹄髈,对身边的亲戚说:“现在的年轻人,嘴上说要健康,吃起来可一点不含糊。这油水大的东西,还是少吃为好。”

一桌子人都安静下来,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秀莲。秀莲端着酒杯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她知道,婆婆这话是说给她听的。

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把自己的酒杯放下,夹起最大的一块蹄髈,放进秀莲碗里。

“吃,你最爱吃的。今天我们结婚,多吃点,喜庆。”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清楚楚。

秀-莲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看着碗里那块油光锃亮的蹄髈,心里五味杂陈。

张翠花的脸彻底沉了下去,她把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这场婚宴,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静。秀莲心里明白,这只是个开始。未来的日子,怕是比这盘红烧蹄髈还要油腻难啃。

第一章 新房里的旧照片

婚后的第三天,秀莲起了个大早。

新房是建军单位分的旧楼,两室一厅,虽然不大,但被秀莲收拾得窗明几净。厨房里,白色的墙砖擦得能映出人影。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提醒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她系上围裙,准备做早饭。打开冰箱,里面塞得满满当当。昨天婆婆张翠花来过,说是看看他们缺什么,结果带来的全是些青菜豆腐,连块肉都没有。临走时还特意嘱咐:“早上喝点粥就行了,养胃,还不长肉。”

秀莲心里叹了口气。她把围裙在手上擦了又擦,最后还是从冰箱角落里摸出一小块五花肉。建军是做木工的,体力活,不吃点肉怎么行。

我想,婆婆是好意,想让我'减肥。可过日子哪能天天清水煮白菜?建军干的是力气活,不吃饱怎么有力气挣钱养家。我不能光想着自己,也得为他身体考虑。日子是细水长流,不是表演给谁看的。

她将五花肉切成薄片,和豆角一起焖。很快,厨房里就飘出了浓郁的肉香。建军闻着香味'走进来,从身后抱住她。

“真香啊,我老远就闻到了。”他把下巴搁在秀莲肉乎乎的肩膀上,像只满足的大猫。

“快去洗漱,马上就能吃了。”秀莲笑着拍拍他的手。

饭桌上,建军吃得呼噜呼噜响。秀莲看着他满足的样子,心里也觉得踏实。

“下午我妈可能还来。”建军扒拉着饭,含糊不清地说。

“嗯,我知道了。”秀莲应了一声,心里却是一紧。

果然,下午两点多,张翠花准时按响了门铃。她一进门,就先在屋里转了一圈,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个角落。

“家里还行,挺干净的。”她点点头,算是表扬。

然后,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相册。

“秀莲啊,过来坐。给你看看建军小时候的照片。”

秀莲只好放下手里的活,挨着她坐下。相册很旧了,塑料封面已经泛黄。张翠花一页一页地翻着,讲着建军的童年趣事。秀莲耐心地听着,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

翻到最后几页,张翠花突然停了下来。她指着一张照片,状似无意地说:“哎,这张是建军上大学时候,跟同学的合影。”

照片上,年轻的建军身边站着一个女孩。女孩很高,很瘦,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笑得灿烂。

“这女孩叫小雅,以前跟建军处过对象。”张翠花的声音不大,却像石头一样砸在秀莲心上。“后来人家出国了,这事才算完。你看,多般配的一对。”

秀莲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密密麻麻地疼。她知道婆婆是故意的。这是在提醒她,她跟建军的前女友比,差得太远了。

我觉得自己像个笑话。婆婆拿出这张照片,就像在我的结婚证上盖了一个“不合格”的戳。她不是在怀念过去,她是在'警告我的现在。她觉得我配不上她的儿子,觉得我占了本该属于那个叫小雅的位置。我能怎么办?吵一架吗?那只会让建军为难。

“是挺漂亮的。”秀莲低下头,声音有些发闷。

“是啊,人长得好,家里条件也好。”张翠花还在继续,“可惜没缘分。建军这孩子,就认死理,觉得过日子,人实在最重要。”

这话明着是夸建军,暗里却是在贬低秀莲,说她除了“实在”,一无是处。

正在这时,门开了,建军下班回来了。他看到桌上的相册和秀莲发红的眼圈,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妈,你又拿这些老东西出来干什么?”他走过去,把相册合上。

“我跟秀莲拉拉家常,怎么了?”张翠花不以为然。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建军的声音很严肃,“秀莲现在是我媳妇,我这辈子就认她一个。”

说完,他拉起秀莲的手,走进了卧室。

张翠花愣在客厅,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会为了这个胖媳妇,当面给自己没脸。

第二章 一只昂贵的烤箱

自从照片事件后,张翠花有好几天没上门。

家里的气氛缓和了不少,但秀莲心里那根刺,却一直没有拔掉。她变得有些敏感,总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建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天下班,他带回来一个大纸箱。

“给你买的礼物。”他笑着说。

秀莲打开一看,眼睛顿时亮了。里面是一台崭新的专业烤箱,银色的外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这得花不少钱吧?”秀莲又惊又喜。她一直想买一台好点的烤箱,但看看价格,又舍不得。

“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建军擦了擦额头的汗,“你不是一直想在网上卖自己做的小点心吗?没有好家伙,怎么行。”

秀莲的眼圈红了。她爱做糕点,这是她最大的爱好。以前在娘家,她就经常做给街坊邻居吃,大家都夸她手艺好。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小店。

我觉得建军是懂我的。他知道我心里不痛快,不说那些虚的,直接给我买了我最想要的东西。他不是在安慰我,他是在支持我。这个烤箱,不只是个工具,是'他对我的认可。他相信我的手艺,也相信我的梦想。有他这份心,婆婆给的气,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

第二天,秀莲就开始了她的“事业”。她注册了一个网店,取名“秀莲甜品屋”。她精心挑选了食材,做了几样最拿手的蛋黄酥和曲奇饼干。拍了照片,上传到网店。

建军是她的第一个顾客,也是最忠实的宣传员。他把链接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同事群里,还特意备注:“我媳'妇做的,真材实料,不好吃不要钱。”

起初,生意并不好。一天也只有零星几个订单,大多还是建军的同事朋友捧场。秀莲有点灰心。

“别急,万事开头难。”建军安慰她,“你的手艺这么好,大家尝过了,自然会再来。”

为了支持她,建军下班后就帮着她打包、写快递单。小小的厨房里,常常是秀莲在烤箱边忙碌,建军在桌子旁包装,虽然累,但很温馨。

一周后,张翠花又来了。她一进门就闻到了满屋的黄油香气。

“天天在家捣鼓这些,不出去找个正经工作?”她皱着眉头,看着堆在客厅的包装盒。

“妈,我这就是工作。”秀莲解释道。

“这也算工作?”张翠花嗤之以鼻,“小打小闹,能挣几个钱?还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你看这电费,一个月得多少?”

她走到新烤箱旁边,摸了摸,又问:“这东西不便宜吧?建军挣钱也不容易,你们年轻人,花钱怎么就不知道省着点呢?”

秀莲的心沉了下去。她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婆婆眼里,只是“小打小闹”和“乱花钱”。

我想,在她心里,女人就该去单位上班,拿一份稳定的工资,而不是在家里做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她不懂,这个小小的烤箱,承载着我的梦想和尊严。她只看到了电费和成本,看不到我投入的心血和对未来的期盼。

“妈,这是我的嫁妆钱买的。”秀莲深吸一口气,轻声说。

她不想让婆婆觉得是建军乱花钱。当初她父母给了她两万块嫁妆,她没买金银首饰,就想着留着做点小生意。

张翠花愣了一下,没想到秀莲会这么说。她上下打量了秀莲一番,嘴里嘟囔着:“嫁妆钱?你家陪送的嫁妆,就这么点?都花在这上面了?”

这话像一把刀子,戳中了秀莲的痛处。她家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这两万块已经是尽力了。

“妈!”建军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下班回家,正好听到这句。

“过日子是我们俩的事,钱怎么花,我们自己有数。”建军的脸色很难看,“秀莲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支持她。花的是她自己的钱,更没碍着谁。”

张翠花被儿子抢白,脸上挂不住,气冲冲地站起来。

“好,好!你们现在翅膀都硬了!我管不了你们了!”她拿起自己的布包,摔门而去。

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烤箱还在嗡嗡作响。

第三章 木盒里的秘密

婆婆摔门而去后,家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秀莲关掉了烤箱,靠在厨房门边,心里乱糟糟的,像一团缠住的毛线。建军走过来,默默地帮她把散落在桌上的面粉收拾干净。

“别往心里去,我妈就是那个脾气。”他低声说。

秀莲摇摇头,没说话。她不是怪婆婆,只是觉得委屈。为什么自己用心经营的生活,在别人眼里就那么不值一提?

晚上,秀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看着身边已经熟睡的建军,心里一阵酸楚。她不想因为自己,让他和母亲的关系变得这么僵。

我想,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的梦想,没有考虑过建军的处境。他夹在我和他妈妈中间,肯定很难做。如果我去找个安稳的工作,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矛盾了?可是一想到要放弃我喜欢的烘焙,我的心就像被挖掉一块,空落落的。

她悄悄起身,走到客厅。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给屋里的家具镀上一层银边。她看到了床头柜上那个小小的木盒子。

那是结婚那天,建军送给她的礼物。盒子是花梨木的,上面雕刻着一朵盛开的莲花,手工极好,摸上去温润光滑。秀莲一直没舍得打开,总觉得里面放着很贵重的东西。

现在,她鬼使神差地拿起了那个盒子。

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没有她想象中的金银首饰。月光下,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套小巧玲珑的工具。有木质的擀面杖,小小的刮刀,还有几个形状各异的模具,都是用来做糕点的。每一件工具都打磨得异常光滑,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在工具下面,压着一张纸条。秀莲展开纸条,上面是建军遒劲的字迹:

“媳妇,这是我跟老师傅学了三个月,亲手给你做的。木头跟人一样,有自己的纹路和脾气。找到对的木头,用对的心思,才能做出好东西。你就是我这辈子,找到的那个对的人。去做你喜欢的事吧,我永远支持你。”

秀-莲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原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建军为她做了这么多。这套工具,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让她感动。

第二天一早,秀莲的眼睛还有些肿。建军看出来了,但他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地把她碗里的粥添满。

吃完早饭,建军要去上班了。临走前,他对秀莲说:“我师父的木工作坊最近接了个大活,修复一批古董家具,人手不够。我想去帮帮忙,可能要忙一阵子。”

“嗯,你去吧,家里有我呢。”秀莲点点头。

建军的师父是个老木匠,手艺远近闻名。建军常说,他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做人的道理。

下午,秀莲的网店突然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一个客户订了五十份蛋黄酥,要求三天内送到。秀莲又惊又喜,这可是她开店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她赶紧去市场采购了最新鲜的食材,一头扎进了厨房。

她用建军给她做的那套小工具,精心制作着每一个蛋黄酥。那木头的质感仿佛带着建军手心的温度,让她觉得无比安心。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这么大的量,家里的冰箱根本放不下。天气热,做好的蛋黄酥如果保存不好,很容易变质。

秀-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门铃响了。打开门,竟然是婆婆张翠花。她手里拎着一个保温箱,表情有些不自然。

“我……我听邻居说,你接了个大生意?”她避开秀莲的眼睛,往屋里看。

“是啊,妈。可是我没地方放,正发愁呢。”秀莲老实说。

张翠花把保温箱往地上一放,说:“我从你刘叔家借的,他以前卖过冰棍,这箱子保鲜效果好。你先用着。”

说完,她就转身要走。

“妈!”秀莲叫住她,“谢谢您。”

张翠花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快步下楼了。

秀莲看着那个半旧的保温箱,心里百感交集。她知道,婆婆还是关心她的,只是嘴上不饶人。

第四章 减肥茶的风波

有了婆婆送来的保温箱,秀莲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她加班加点,终于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了那笔大订单。客户收到后,给了她一个大大的好评,还把她的网店推荐给了很多朋友。一时间,“秀莲甜品屋”的订单多了起来。

秀莲忙得脚不沾地,人也累瘦了一圈,但精神却格外好。每天看着烤箱里金黄的糕点,闻着满屋的香甜,她觉得自己的日子也像这糕点一样,有了盼头。

建军在师父那边也很忙,经常天黑了才回来。他虽然累,但看到秀莲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把自己工坊里剩下的边角料都带回来,给秀莲做了好几个漂亮的木质托盘,用来放糕点。

家里的日子,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这天,张翠花又上门了。这次,她不是空手来的,而是提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

“秀莲啊,这是我托人从外地买来的减肥茶,听说效果特别好。”她把礼盒放在桌上,一脸神秘地说,“你天天在厨房里闻油烟,又累,喝这个正好,排毒养颜,还能瘦身。”

秀莲看着那盒花花绿绿的减肥茶,心里咯噔一下。

“妈,我……我不想喝这个。”她小声说,“是药三分毒,我怕对身体不好。”

“这怎么是药呢?”张翠花不高兴了,“这是保健品!我花了好几百块钱呢!是为了谁好?还不是为了你!你看看你,天天这么累,也不见瘦。再这么胖下去,以后想要孩子都难!”

“要孩子”三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秀莲心上。这是她最怕听到的话。

我想,她终究还是绕回了这个问题上。在她眼里,我最大的问题不是我的事业,不是我的性格,就是我的体重。她觉得我的体重会影响生育,会让她抱不上孙子。这是她心里最大的一根刺,也是扎在我心里最深的一根。

“妈,身体是我自己的,我知道分寸。”秀莲的语气也硬了起来,“建军都不在乎,您操心这个干什么?”

“我怎么能不操心?我是他妈!”张翠"花的声音也高了八度,“你以为建军真的不在乎吗?男人都是要面子的!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媳妇漂漂亮亮的?他不说,是怕你伤心!”

这话太伤人了。秀莲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冲到了头顶。

“您凭什么这么说建军?您根本不了解他!”她激动地反驳。

“我生的儿子我不了'解?”张翠花冷笑一声,“我告诉你,今天这茶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不然,我就天天来,看着你喝!”

婆媳俩在客厅里吵了起来,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时,建军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到这剑拔弩张的场面,还有桌上那盒刺眼的减肥茶。

“妈!你又在干什么!”他一把将减肥茶拿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你这个败家子!”张翠花气得浑身发抖,“我为了你们好,你们就这么对我?”

“我们不需要你用这种方式对我们好!”建军红着眼睛吼道,“秀莲是我媳妇,她什么样我都喜欢!我求您了,妈,您就让我们安安生生过日子,行不行?”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天了!”张翠花指着建军,气得说不出话来。突然,她脸色一白,身子一软,就往地上倒去。

“妈!”建军和秀莲同时惊叫起来。

第五章 婆婆的旧日记

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建军赶紧打了急救电话,和秀莲一起把张翠花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高血压犯了,急火攻心,加上没好好休息,才会晕倒。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病房里,张翠花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闭着眼睛不说话。建军守在床边,一脸的自责和担忧。

秀莲默默地去办了住院手续,又回家给婆婆收拾了些日用品。回到医院,看到建军疲惫的样子,她心里也不好受。

“你回去休息一下吧,这里我来守着。”秀-莲轻声说。

“不行,我得在这儿。”建军摇摇头。

“你明天还要上班,身体熬不住的。”秀莲坚持道,“听我的,快回去。妈这里有我呢。”

在秀莲的再三劝说下,建军才同意先回家。

病房里只剩下秀莲和张翠花两个人。夜深了,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护士站传来微弱的光。秀莲坐在陪护椅上,看着婆婆的睡颜。其实,婆婆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也挺和蔼的,眉眼间和建军有几分相像。

我想,她也不是真的坏。她只是用她认为对的方式来爱儿子。她的观念老了,跟不上我们年轻人的想法,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矛盾。就像一块老木头,纹路已经定型了,想改变它,很难,还会伤了木头本身。

半夜,张翠花醒了,哼哼着说口渴。秀莲赶紧倒了杯温水,用棉签蘸着,一点点喂到她嘴里。

张翠花睁开眼,看到是秀莲,眼神复杂地别过头去。

第二天,秀莲特意回家熬了小米粥,用保温桶装着带到医院。张翠花没什么胃口,但还是在秀莲的劝说下,喝了小半碗。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秀莲在医院照顾。她白天守着婆婆,晚上回家还要赶订单,常常忙到深夜。人累得眼圈都黑了,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

建军要来换她,她总说:“你安心上班,挣钱要紧。妈这里有我,你放心。”

张翠花都看在眼里,嘴上不说,但态度明显软化了。她不再对秀莲横眉冷对,有时候秀莲给她喂饭,她还会低声说一句“谢谢”。

这天,秀莲给婆婆擦身子的时候,从她换下的衣服口袋里,掉出一个小本子。本子很旧了,封面都磨破了。秀莲捡起来,看样子像个日记本。她本想直接放回婆婆床头,但鬼使神差地,她翻开了。

本子里的字迹娟秀,记录的都是些生活琐事。秀莲翻了几页,突然,一段话让她愣住了。

那是张翠花年轻时写的日记:

“今天,婆婆又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了。说我太瘦,像根豆芽菜,一看就生不出健康的儿子。还说邻居家的媳妇,屁股大,能生养。我躲在屋里哭了一下午。建军他爸安慰我,说他不在乎,只要我好好的就行。可我心里真的好难受……”

秀莲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

她终于明白了。婆婆之所以对自己这么苛刻,对自己'的体重这么在意,原来是因为她自己年轻时,也曾因为“瘦”而受过委屈。她把自己的痛苦经历,扭曲成了一种标准,反过来要求自己的儿媳。她不是嫌弃“胖”,她是害怕“不健康”,害怕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会重蹈她当年的覆辙。

她所有的尖酸刻薄,背后藏着的,竟然是深深的恐惧和创伤。

第六章 一把摇椅的温度

张翠花出院那天,是秀莲和建军一起去接的。

回到家,张翠花看着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屋子,和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沉默了很久。

“秀莲,这些天……辛苦你了。”她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妈,说这些就见外了。”秀莲笑了笑,“您好好歇着,饭马上就好。”

那本旧日记,秀莲悄悄地放回了原处,谁也没有提起。但从那以后,她看婆婆的眼神,多了几分理解和怜悯。

家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张翠花不再对秀莲做的糕点指手画脚,有时候还会尝一小块,然后评价一句:“糖放得少了点,不过对老年人好。”

秀莲的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研究一些低糖、健康的糕点,专门卖给注重养生的顾客。她还特意为婆婆做了一款无糖的燕麦饼干,张翠花嘴上说“乱花钱”,但每天下午都会就着茶水吃两块。

建军也把他的师父请到了家里。老师傅是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看到秀莲,笑呵呵地说:“你就是建军天天挂在嘴边的媳妇啊,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

建军请师父来,是为了家里的一把老摇椅。那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用了几十年,已经有些松动了。

“我想把它修好,给我妈坐。”建军说。

接下来的几天,建军只要一有空,就和师父一起在阳台上修理那把摇椅。他干活的时候特别专注,手里的刨子、凿子仿佛有了生命。他告诉秀莲,师父教他,每一块木头都有它的生命,一个好木匠,要懂得尊重木头的纹理,顺势而为,而不是强行改变。

秀莲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明白了。建军对木头的态度,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的态度?他从不要求她减肥,从不试图改变她,而是欣赏她本来的样子,支持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不就是最好的爱吗?

我想,我和建军,就像两块不同的木头。我可能是一块敦实的橡木,他是一块坚韧的白蜡木。我们不一样,但凑在一起,却能做出最稳固的家具。而婆婆,她就像那把需要修理的老摇椅,经历了太多风雨,有些地方松动了,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理解,去慢慢加固。

摇椅修好的那天,建军把它擦得锃亮,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妈,您试试。”

张翠花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坐下。摇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在唱着古老的歌谣。她轻轻地摇晃着,看着窗外的夕阳,眼神变得很柔和。

“挺好,挺稳的。”她轻声说。

秀莲走过去,把一条薄毯盖在她腿上。张翠"花没有拒绝,只是抬头看了她一眼,嘴角似乎有了一丝笑意。

那一刻,厨房里烤箱的嗡嗡声,阳台上木屑的清香,和客厅里摇椅的吱呀声,交织成一曲最动听的家庭交响乐。

第七章 这辈子就她了

一年后的春天。

“秀莲甜品屋”已经在小城里小有名气。秀莲租下了一个小门面,就在自家楼下。店面不大,但装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建军用废木料做的各种小装饰,充满了生活气息。

开业那天,街坊邻居都来捧场。张翠花也来了,她穿了一件新衣服,虽然还是板着脸,但看得出是精心打扮过的。她不怎么说话,就坐在角落里,看着忙进忙出的秀莲。

邻居刘阿姨凑过来,拉着张翠花说:“翠花啊,你可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个能干的儿媳妇,不仅手艺好,人也孝顺。”

张翠花撇撇嘴:“瞎折腾罢了。”

嘴上这么说,但当她看到有人夸秀莲做的桂花糕好吃时,还是忍不住插了一句:“那当然,用的都是最好的桂花,糖也放得刚刚好。”

那份小小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张翠花会主动过来帮忙。她不进厨房,就在店里招呼客人,收钱找零,做得有模有样。有时候遇到挑剔的客人,她比秀莲还先开口:“我们家的东西,真材实料,不好吃你找我!”

建军的木工作坊也越做越好。他修复古董家具的手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甚至有外地人慕名而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但每个人都说,李师傅是个靠得住的人。

这天是他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

秀莲提前关了店,做了一大桌子菜。建军也早早收了工。张翠花也来了,还特意带了一瓶酒。

饭桌上,张翠花举起酒杯,对秀莲说:“秀莲,过去……是妈不对。妈跟你说声对不起。”

秀莲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赶紧端起杯子:“妈,都过去了。您快吃饭。”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晚上,建军和秀莲在小区里散步。春天的晚风暖暖的,吹在脸上很舒服。

“建军,你后悔过吗?”秀莲轻声问。

“后悔什么?”

“后悔娶了我。我这么胖,又不会说话,还老让你妈生气。”

建军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路灯下,他的眼睛亮晶晶的。

“我跟你说过,我这辈子,就认你一个。”他握住她厚实的手,紧了紧,“我师父说,好的木头,看着不起眼,但用得久,靠得住。你就是我这辈子的好木头。”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了,你现在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是小老板娘。我妈现在天天在外面夸你呢。”

秀莲被他逗笑了,脸颊上的肉又堆了起来,像个熟透的苹果。

我觉得,幸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不是没有争吵,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们还愿意牵着对方的手,一起走下去。我的体重,我的梦想,婆婆的偏见,这些都曾是'我们生活里的坎,但我们一步一步,都跨过来了。家,不就是这样吗?

远处,自家厨房的灯还亮着,那是婆婆在帮他们收拾碗筷。灯光温暖而明亮,像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

建军拉着秀莲的手,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家吧。”他说。

“嗯,回家。”秀莲笑着回答。

她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踩得那么踏实。她知道,那个亮着灯的地方,有她爱的人,有她的事业,有她这辈子最安稳的幸福。

来源:小马阅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