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再死磕绩点和证书了!我见过太多大学生,到大四找工作时才拍大腿——大学里真正拉开差距的,根本不是那些能写在简历上的“硬指标”,而是3个90%的人都忽略的“软能力”。今天就把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讲透,尤其适合刚上大学、还在迷茫的同学。
别再死磕绩点和证书了!我见过太多大学生,到大四找工作时才拍大腿——大学里真正拉开差距的,根本不是那些能写在简历上的“硬指标”,而是3个90%的人都忽略的“软能力”。今天就把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讲透,尤其适合刚上大学、还在迷茫的同学。
第一个能力,自己学会找方向学。很多人上大学跟高中一样,老师划重点就背,布置作业就写,考完试知识点全忘光。但真正厉害的人,大一开始就知道“按需学习”。比如想进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人家不会只盯着专业课,会自己去搜行业报告,跟着网上的课程练文案、做账号,还会主动找学长要内推简历模板,研究目标岗位的招聘要求。反观只会刷绩点的同学,到毕业时连Excel高级功能都不会用,简历上除了“绩点3.8”啥都没有,怎么跟别人比?你要记住,大学没人管你学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再高的绩点都是虚的。
第二个能力,抓住试错的机会别怕输。大学是你这辈子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没有之一!想做自媒体,就从发第一条短视频开始,哪怕播放量只有几十;想搞创业,就跟同学组队参加比赛,哪怕最后拿不到奖;想转专业,就先去听目标专业的课,哪怕最后发现不适合。你要知道,出了社会再试错,代价可就大了——辞职创业要赔房租,转行要从头开始拿低工资,甚至可能因为一次失误丢了工作。我认识一个学生,大三时试了5个方向,从拍vlog到做校园代购,最后发现自己擅长做PPT,毕业直接靠这个技能进了大厂,月薪比同班同学高3000多。别怕错,错了再换,总比毕业时一脸茫然强。
第三个能力,找对人比交满朋友管用。有些同学天天忙着参加社团、跑饭局,微信好友加了上千个,结果需要帮忙时没人搭理。真正的人脉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帮你”。比如跟几个靠谱的同学一起泡图书馆,考研时互相监督,最后都考上了目标院校;多跟专业老师交流,老师可能会给你推荐实习机会,甚至帮你写推荐信;跟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搞好关系,他们能告诉你行业里的“潜规则”,帮你避开很多坑。我之前有个学弟,就是因为跟学长一起做过项目,毕业时学长内推他进了国企,比别人少走了很多弯路。别搞无效社交,3个靠谱的朋友,比100个泛泛之交有用得多。
最后说句实在的,大学4年过得很快,别等毕业时才后悔。绩点和证书重要,但学会自己找方向、敢试错、能交到对的人,才是让你一辈子受益的东西。你现在偷的懒,未来都会变成坑;你现在付出的努力,未来都会变成糖。别再跟别人比绩点了,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毕业时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来源:乐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