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轸与吕布素来不和,胡轸扬言要“斩一高级军官整肃军纪”,吕布等人闻言心生不满,故意消极备战。孙坚抓住敌军内部矛盾,趁夜突袭。他身先士卒,率精兵直冲敌营,胡轸、吕布联军猝不及防,瞬间溃败。此战不仅让孙坚名声大噪,更让吕布首次在正史中尝到败绩。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演义中,吕布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天下第一猛将,虎牢关前独战刘关张,濮阳城外单挑曹营六将,可谓威风凛凛。
然而,正史中的吕布却远没有这般天下无双。他虽骁勇善战,却多次败于他人之手,甚至屡屡狼狈逃窜。
今日,且随笔者,来盘点正史中五位让吕布吃尽苦头的猛男
——孙坚、李傕、郭汜、李进、曹操,看看他们如何用实力证明:吕布并非不可战胜!
公元191年,刚经历败战的孙坚重整旗鼓,收敛残兵进军太谷阳人,率军直逼董卓势力范围。董卓派胡轸、吕布等人领兵阻击,双方在阳人展开激战。
胡轸与吕布素来不和,胡轸扬言要“斩一高级军官整肃军纪”,吕布等人闻言心生不满,故意消极备战。孙坚抓住敌军内部矛盾,趁夜突袭。他身先士卒,率精兵直冲敌营,胡轸、吕布联军猝不及防,瞬间溃败。此战不仅让孙坚名声大噪,更让吕布首次在正史中尝到败绩。
厉害之处:孙坚的胜利绝非侥幸。他善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敏锐捕捉敌军内讧的时机,以雷霆之势发动进攻。此外,他本人骁勇善战,斩杀了胡轸的都督华雄。此战堪称“勇”与“谋”的完美结合。
公元192年,董卓被吕布刺杀后,其旧部李傕、郭汜本欲解散军队逃回西凉。谋士贾诩却献上一计:“诸君若弃兵单行,一亭长便能缚之。不如收拢残部,攻入长安,为董公报仇!”李傕、郭汜听罢,立刻集结数万西凉军,以“为董卓复仇”为名直扑长安。
此时的长安城中,吕布自恃诛董有功,骄矜轻敌。他听闻西凉军杀来,竟率少数亲卫出城迎战,结果被李傕、郭汜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吕布败退后,李傕、郭汜不仅攻破长安,更挟持汉献帝,开启了长达四年的乱政时代。
厉害之处:李傕、郭汜虽被后世视为残暴军阀,但其军事能力不可小觑。二人深谙西凉骑兵的机动优势,且擅长凝聚军心。面对吕布的轻敌冒进,他们以绝对兵力碾压,打了一场漂亮的“哀兵必胜”之战。
相较于前几位,李进在三国史上几乎籍籍无名,但他在《三国志》中却留下了一段传奇记录。公元194年,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时,曾率军袭扰徐州。当地豪强李进(一说为地方官员)率乡勇迎战。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素人将领”,竟在战场上正面击退吕布!《三国志·武帝纪》仅用十字记载:“(吕布)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此战细节虽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但能逼得吕布退守山阳,足见李进绝非庸才。或许他占据地利人和,以奇兵突袭;又或许他本人勇猛异常,令吕布措手不及。无论如何,这一战堪称“草根逆袭”的典范。
厉害之处:李进证明了战场胜负不仅依赖个人武艺,更需因地制宜的战术。他或许没有吕布的威名,却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果断出击,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曹操与吕布的较量,堪称三国早期最精彩的“相爱相杀”。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时,吕布在陈宫策应下偷袭兖州,险些让曹操无家可归。然而,曹操迅速回师,与吕布展开长达两年的拉锯战。
起初,吕布凭借骑兵优势屡占上风,甚至一度将曹操逼入绝境。濮阳之战中,曹操亲自率军夜袭吕布营地,结果反被包围,靠典韦死战才侥幸逃生。但曹操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从不因一时失利而气馁,反而越挫越勇。他利用吕布“勇而无谋”的弱点,分化其盟友,断其粮道,最终在下邳之战中彻底击溃吕布,于白门楼终结了这名“飞将”的性命。
厉害之处:曹操的军事智慧远超吕布。他善用谋略,更擅长整合资源、稳定后方,加之麾下智囊猛将如云。相比之下,吕布虽勇猛,却不听忠言(高顺、陈宫),导致最终众叛亲离。
细究这五位击败吕布的猛男,不难发现他们各有“杀手锏”:
孙坚胜在“勇谋兼备”,李傕、郭汜赢在“哀兵之势”,李进靠“出奇制胜”,曹操则凭“谋略碾压”。
反观吕布,虽有“飞将”之名,却缺乏稳固的根基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反复无常、轻敌冒进,又死不听劝,最终沦为群雄逐鹿的牺牲品。
在你看来,吕布的失败是必然的吗?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来源:黑白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