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广袤田野铺展多彩画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0:04 1

摘要: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茶山卷起千层浪,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广袤田野上迸发着活力,丰收画卷斑斓多彩。

田野,孕育丰收的希冀。农业,迈出铿锵的步伐。

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茶山卷起千层浪,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广袤田野上迸发着活力,丰收画卷斑斓多彩。

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丰收的土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紫云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目标,围绕“三种三养”持续发力,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广袤乡村展现生机勃勃新气象。

丰收答卷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月8日,紫云自治县白石岩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负责人王应江捧着新鲜的红心红薯,隔着屏幕与粉丝热络互动。

手机屏幕上,上百条弹幕飞速滚动,“看着就馋”“马上拍”的留言刷屏,成功下单的提示接连弹出,直播间人气一路飙升。

上午直播收尾时,打单机吐出的订单已摞起厚厚一沓。“你看这地址,上海、广东、浙江的都有,最远的都到东北了。线上复购率能到70%,不少客户吃一次就成了‘红薯铁粉’。”王应江指着订单,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欣喜,“现在公司每天开3场直播,平均一天能卖700单、销出3000斤红薯,最高峰时单日销量直接破万斤。”

紫云自治县白石岩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应江直播销售红心红薯。 杜延卿 摄

“红心红薯生长周期4个月,我们推行薯粮轮作、薯菜轮作模式,合理规划作物周期与搭配,既实现‘粮食增产、群众增收’双目标,还进一步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白石岩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树贤说。

丰收底气,来自紫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2家种植公司、10余家村级合作社及40户种植大户参与产业发展,持续做强做优红心红薯产业。今年全县红心红薯种植面积达4.2万亩,销售端采用“线下推广+线上赋能”双轨模式,通过全链条发力,让这山间好物从田垄间出发,源源不断地走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红心红薯的持续热销,是紫云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丰收答卷能欣喜地看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产业发展活力澎湃。

在坝羊镇,好山好水孕育好茶,通过走“生态种茶,绿色防控”发展之路,短短11年间,茶企从0增至22家,形成20公里的茶叶产业带、3个茶叶产业集群,昔日的“地垄茶”跃升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紫云春茶”。

大营镇自动化高床蛋鸡养殖基地,温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参数均由电脑自动调控,依托先进的自动化高床蛋鸡养殖设备,基地常年存栏蛋鸡5万羽以上,日产蛋6万余枚,成为紫云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场。

…………

坚持“北种南养”的产业布局,按照“双园化”思路,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提质推进“共富地标”工程,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如今,紫云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城乡居民的餐桌,共庆丰收,同享喜悦。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猴场镇小湾村,从曾经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这里的美丽蜕变,见证当地和美乡村建设的稳步向前。

“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环境。”小湾村党支部书记秦江山介绍,曾经,小湾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严重,生活垃圾更是随处可见,“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不仅老百姓头疼,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阻碍。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小湾村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扒房,只修复,留下时间的痕迹,保留村庄原有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邻居还是原来的邻居,留住乡村的诗意乡愁。

而在蓝靛主题文化民宿,“沉睡”老屋改造的“网红民宿”,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新建的乡愁馆,富有乡村特色和泥土气息的老物件,记录了小湾村发展的印记。就地取材改造的“牛栏书吧”尽展民族特色风采,尽显民族风情。

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发展多种水果产业,助力村民增收。 陆凯 摄

产业发展同样卓有成效,村里发展起卡益脆桃、蜂糖李、樱桃、枇杷、金秋梨、柑橘等多种水果产业,一年四季“甜蜜不断”。同时,依托桃园生态,衍生出“采摘—垂钓—露营烧烤—民宿”的乡村旅游线路。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各地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万千乡村上演美丽蝶变,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广袤田畴铺展开来。

在火花镇,一颗蜂糖李,让平寨村、兴合村、磨安村三个村产值过亿元,当地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今年成功举办第一届火花李子花节,进一步提升了火花蜂糖李的品牌知名度。

在坝羊镇红院村,河畔是青青杨柳,两岸有沃野良田,春可赏花、秋可观稻,绚丽的布依民族风情,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今年以来,紫云各部门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活力乡村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因为‘秋桥节’,牛场坡村闯出了名气,随着热度越来越高,整个猫营镇现在变得人气满满、活力满满。”说起2025年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第四届“布依族秋桥文化节”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猫营镇副镇长马川感慨地说。

开幕式当天超5万人前来牛场坡村打卡,整个节日期间接待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线下的客流量,为当地带来沉甸甸的真金白银。

村里的主干道上,300多家临时商铺一眼望不到头,红心红薯、生态茶叶、特色小吃、民族服饰……多种紫云好物引得游客连连扫码,鼓起了村民的口袋。

餐饮店老板王琪看着正在排队的顾客,忙得直不起腰。“三四天的营业额,比得上过去半年的收入,不少村民也都做起了生意,吃上了‘旅游饭’。”

“口袋”更鼓,“脑袋”更富。牛场坡村党支部书记王登春觉得,更深的改变藏在乡风文明里,“这几年,村里打篮球、搞直播的人多了。哨声一响,村民就自发到球场集合,有的架起直播杆,有的直接上场露两手,这样的民风,大家都连连叫好。”

精彩活动一场接一场,如今的紫云,每个乡镇都在解锁新玩法。

大营镇的“村跑”串联起村中生态景致,让群众体育活力持续涌动,聚了人气、兴了经济、促了发展;

“六月六”系列民族活动期间,坝羊镇农特产品也迎来销售旺季。该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飞说:“坝羊茶叶、鸡蛋、霉豆腐、大米卖到脱销,每周农特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板当镇硐口村,蓝莓基地被游客点进了“收藏”列表,不仅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蓝莓酒、蓝莓汁更是卖到断货;

…………

热闹喜庆的活动、远道而来的游客、丰富多彩的农特产品……紫云各部门正加大农村优质文体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村民们的“钱袋子”更鼓,精神生活更富足。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40万名紫云儿女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昂首阔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