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9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公安局宣传民警收到陆川县第二中学一名班主任王老师发来的微信消息,还附带了几张QQ班级群的截图。
“这是真‘老王’还是假‘老王’?”
“虽然他撤回得快,但我看见了,他发的不是图片,是收款二维码。”
“老王,你不对劲!我们刚上完课!”
……
9月13日9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公安局宣传民警收到陆川县第二中学一名班主任王老师发来的微信消息,还附带了几张QQ班级群的截图。
图为聊天记录。
截图显示王老师和班里同学们正“七嘴八舌”讨论当天早上刚发生的“惊魂一幕”,还有三条刚被撤回不久的信息提示。
“怎么回事?”民警看到信息后赶忙问道。
“今天一大早,有个陌生人冒用我的头像和QQ昵称,混进我们班级群发通知,说开学要收88元资料费。”王老师回答。
原来,当天8时50分,该班的QQ班级群突然新加入了一位成员。这位成员迅速将群显示名改为与王老师一模一样的群名和头像,并发布了包含收款通知内容和收款二维码的群消息。
然而,这一诈骗行为很快被真正的班主任王老师和警觉的同学们识破。王老师随后立刻在群内发出警告,提醒大家不要轻信,并@全体成员。诈骗者意识到自己的手段已被识破,于8时51分迅速撤回了发出的消息。
诈骗者从进群到被发现,仅1分钟,这份速度,源于一个“巧合”。
“上周刚上了你们来我们学校讲的‘开学第一课’,果然,现在一个学生都没被骗。”王老师骄傲又开心地向民警“炫耀”道。
就在9月2日,陆川公安刚组织宣传、反诈等部门的民警到该校开展了“开学安全第一课”,课程包括学生、老师和民警共同表演的反诈主题情景剧,以及由老师和民警共同为学生开设的“安全课堂”。
正是这“巧合”的“开学第一课”反诈知识,让王老师和同学们收获了当天的意外惊喜,成功守住了全班65人以及家长的“钱袋子”。
图为陆川公安走进县第二中学开展反诈知识“开学第一课”。
这看似是一场“巧合”的防诈胜利,实则是公安机关长期深耕反诈宣传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陆川公安联合教育、金融、通讯等多部门,制定联席方案,实施“大手牵小手,反诈一起走”联防举措,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共享并整合信息资源,拓宽宣传防范范围,加大防范力度,层层加固合力防诈的“安全阀”。
同时,通过构建“警+校+家+社会面”四位一体合作机制,实施分类精准宣传措施,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学、暑假、高考等不同时段,联合100余名民警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圈的精准宣防法治课堂,重点设计多样化内容与互动环节,帮助师生及家长在寓教于乐中增强识诈防诈能力。
陆川公安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和媒体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防诈知识,加大线上宣防力度。2025年,陆川县公安局共制作反诈主题原创视频45条,累计推送反诈宣传文章、视频600余条,总浏览量超过800万次。
据统计,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陆川县公安局通过开展一系列反诈骗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完善防控机制,成功实现了陆川县200余所学校诈骗警情和案件发案率均为“零”的显著成效。
来源:鹤岗兴山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