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0年3月15日,曹操绝不会想到,自己精心安排的后事会被儿子曹丕撕得粉碎。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220年3月15日,曹操绝不会想到,自己精心安排的后事会被儿子曹丕撕得粉碎。
遗令里那些关于妻妾善待的话,墨迹未干。
曹丕却已经在盘算如何处置自己的发妻。
——《壹》——
曹操死的那一天,曹丕从邺城赶到洛阳,速度快得惊人,史书记载很简单:"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但这背后的算计,让人脊背发凉。
曹操生前有15个妻妾。
这不是什么秘密,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陈妾。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政治联盟。
曹操在遗令里专门交代: "吾婕妤伎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帐,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他希望这些女人能好好活着。
曹丕的想法完全不同。
他看到的不是父亲的女人,而是政治资源, 更准确地说,是需要清理的政治隐患,最让他忌惮的,是甄宓,这个女人太特殊了。
她原本是袁绍的儿媳,袁熙的妻子。
曹操攻破邺城后,曹丕一眼就被她的美貌震撼了, 史书用了四个字形容甄宓的容貌:"姿貌绝伦",美到什么程度?曹丕看到她时,连剑都拿不住了。
当时甄宓为了自保,故意披头散发。
脸上抹黑,掩盖自己的美貌,躲在婆婆刘氏后面哭泣,结果眼泪打湿了脸庞,擦眼泪时绝美容颜露了出来,曹丕当场失神。
曹操看出了儿子的心思,直接把甄宓赐给了曹丕,这一赐,就是17年。
——《贰》——
甄宓嫁给曹丕后,专宠多年,她为曹丕生了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她得到了曹操和卞夫人的认可,有一次曹操带着卞夫人出征,卞夫人在路上生病了。
甄宓听说后上火得嘴上都起了火泡,吃不好睡不好地担心婆婆。
多次写信探问病情,别人说好了她都不信,直到卞夫人亲笔回信她才放心,卞夫人回来后,甄宓亲自跑到城外迎接。
这个举动把卞夫人感动得痛哭流涕,逢人就夸儿媳孝顺。
连曹操都被感动了,为了保护甄宓,曹操甚至严惩过两名重臣, 有一次曹丕在家中宴请文官,甄宓出来拜见客人。
大部分官员都按古礼低头行礼,不敢多看。
但有个叫刘祯的文臣很傲慢,他不仅平视甄宓,还贪婪地欣赏她的容貌,曹丕当时没当回事, 他觉得媳妇好看就是让人看的。
曹操知道后大怒,他认为刘祯不尊重儿媳,判处刘祯死刑。
后来改为发配当苦工,连坐在刘祯旁边的吴质也被贬官三级,这就是甄宓在曹家的地位,但权力改变了一切,220年,曹丕称帝。
按理说,甄宓应该成为皇后。
她是曹丕的嫡妻,出身名门,还生了未来的继承人曹叡,曹丕却选择了郭女王,这个决定,注定了甄宓的死亡,郭女王不是什么善茬。
她有美貌,更有手腕和谋略。
在她的帮助下,曹丕才打败了曹植,成为世子, 现在她要的,是皇后的位置,甄宓成了障碍,曹丕称帝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把原配妻子甄宓留在邺城,自己带着其他妃嫔在洛阳恩爱。
这是什么信号?甄宓在邺城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日子,她可能说了一些抱怨的话,被有心人告了状,221年8月4日,曹丕派使者到邺城。
使者带来的不是问候,而是死亡诏书。
甄宓死了, 和曹丕结婚17年的妻子,就这样被一纸诏书杀死了,更残忍的还在后面,曹丕下令: "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让死去的甄宓披头散发,用糠塞满嘴巴。
这是古代最屈辱的死法之一,甄宓死后,郭女王直接成了郭皇后,这就是权力的逻辑: 要什么,杀什么。
——《叁》——
甄宓的死,只是开始,曹丕的下一个目标,是亲弟弟曹彰,曹彰绰号"黄须儿",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之一, 他善于射箭驾车,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虎搏斗。
曹操曾经问儿子们的志向。
别的儿子说要读书做学问,曹彰直接说:"好为将。"曹操大喜, 他拉着曹彰的胡子说:"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话,曹丕记了一辈子。
曹彰确实有军事天赋。
建安二十三年,他被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每一次胜利,都让曹丕更加忌惮。
223年,曹彰进京朝觐,这是一次致命的旅行。
曹彰此前身体一直很健康,还在带兵征战, 进京后,他突然暴毙于府邸中,时间是223年8月1日, 享年35岁,死因成了历史谜团。
正史记载很简单: "因病逝于府邸"。
但民间传说更加血腥,《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细节: 曹丕和曹彰在卞太后阁中下棋,一边下棋一边吃枣, 曹丕在枣蒂中下毒,自己挑选无毒的枣子吃,曹彰不知情,随便拿枣子吃。
结果中毒身亡,卞太后发现后要水救儿子, 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记载有很多疑点, 比如曹彰进京是在五月,枣子是秋季水果,这时候还没熟, 比如曹丕要害曹彰,为什么选择在母亲面前下手?
但有一点无法解释: 为什么一个35岁的壮年将军,会突然暴死?
更无法解释的是: 为什么曹丕听到曹彰死讯后,没有任何哀伤表示?史书记载,曹彰死后,朝廷赐他銮辂龙旗、虎贲勇士一百人安葬。
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是在告诉天下: 曹彰死得很正常。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相,曹彰的儿子曹楷继承了爵位, 从此再也不敢有任何军事野心。
——《肆》——
甄宓死了,曹彰死了,曹丕得到了什么?短期内,他确实稳固了权力, 没有人敢挑战他的地位,没有人敢质疑他的决定,但代价是什么?
曹丕称帝后只活了6年, 40岁就死了。
比他父亲曹操短命26岁,他的儿子曹叡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甄宓报仇, 曹叡查明真相后,也赐死了郭女王,用同样的方式: "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用残忍对待别人的人,最终也会被残忍对待。
当权力成为唯一目标时,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被工具化, 妻子不再是妻子,而是政治资源, 兄弟不再是兄弟,而是潜在威胁。
曹丕杀死甄宓时, 可能以为自己在清除政治隐患。
但他没想到, 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隐患,曹丕毒死曹彰时, 可能以为自己在消除军事威胁,但他没想到, 自己的统治基础也在动摇。
当一个政权靠血腥维持时, 它注定不会长久。
当一个家族靠相残发展时, 它注定会走向衰落,曹操建立的基业, 在他死后不到50年就被司马氏夺取,根本原因不是外敌强大, 而是内部早已腐烂。
从曹丕杀甄宓开始, 曹家就失去了道德底线。
从曹丕害曹彰开始, 曹家就失去了团结基础,权力可以让人得到一切, 也可以让人失去一切,包括最基本的人性。
1800年过去了, 这个教训依然有效。
任何时候, 当我们把权力看得比人性更重要时,悲剧就会重演,曹操怎么能想到, 他精心培养的儿子,会用最残忍的方式践踏他的遗愿?
他更不会想到, 这种残忍会像病毒一样传播,最终摧毁整个家族。
来源:水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