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揭晓,鲁敏、徐则臣等获奖 | 顶端文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9:33 1

摘要:9月20日下午,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作为国内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大奖之一,百花文学奖的前身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品牌期刊《小说月报》“百花奖”。自1984年创立以来,该奖项已历经四十余年的光辉岁月,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国内首个以读者投票方式评

主办方供图

9月20日下午,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作为国内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大奖之一,百花文学奖的前身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品牌期刊《小说月报》“百花奖”。自1984年创立以来,该奖项已历经四十余年的光辉岁月,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国内首个以读者投票方式评选的文学奖项,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大范围民意测验”,持续见证并推动着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共有45篇作品分获8类文学奖项,27位文学期刊编辑获得编辑奖,30位读者获得读者奖。作家蔡崇达、肖勤、津子围、衣向东、袁炳发、贾梦玮、王威廉、肖睿、城城与蝉、赖继,编辑阿霞,以及读者赵毓文,分别代表各奖项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等文学界、出版界嘉宾,以及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著名编剧、导演陈宇,著名演员刘敏涛等文艺界嘉宾出席颁奖典礼。两百余位作家、评论家、文学期刊编辑、读者代表、特邀嘉宾、媒体记者在现场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

从“百花奖”到综合性文学大奖

1984年,《小说月报》创立了“百花奖”,由读者投票参与评选优秀小说,旨在奖励贴近大众生活、反映时代新气象的文学佳作。首届“百花奖”评选取得了空前热烈的社会反响,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关于当代小说的“一次大范围的民意测验”。此后,每两年一届的“百花奖”评选受到全国作家、评论家、编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热心读者踊跃参与投票,新闻媒体积极报道评奖结果,每届颁奖大会都成为中国文坛的盛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百花文学奖也在不断升级与完善。2015年,第十六届“百花奖”评选增设“散文奖”,升级为“百花文学奖”;2017年,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助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2019年,增设“科幻文学奖”;2023年,增设“网络文学奖”;2025年,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增设“微型小说奖”。至此,百花文学奖已成为涵盖长中短微小说、散文、科幻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综合性的文学大奖,顺应了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曾对《小说月报》“百花奖”给予高度评价:“《小说月报》‘百花奖’是一个传奇。它见证了一份文学刊物的恒心、诚恳,凝聚了无数读者的热情和识见。由此,它成为文学与读者心心相通的见证。在此次颁奖活动中,中篇小说奖获奖代表李知展难掩激动之情,他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很荣幸获此殊荣,感谢百花文学奖。我会继续潜心创作,努力写出与苦难辉煌的中原大地相匹配的小说作品。”

中篇小说奖获奖代表卢一萍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其在世界屋脊的行走经历和创作灵感。他讲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如何展现出生命的极致光芒,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真人真事融入作品《无名之地》中。

主办方供图

“文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源泉。我们搞文学的,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自己的信念,深入生活,探讨各种可能,感谢百花文学奖,也感谢顶端新闻的采访。”散文奖获奖代表王剑冰如此说。

短篇小说奖获奖代表鲁敏在采访中谈及目前AI参与小说创作时说:“人类写作有自然瑕疵,却构成独特风格,能引发对真实情感的共鸣。文学魅力在于偶然性和不完美,这是人性体现,AI 追求完美,却缺少情感深度与独特风貌。AI 进步值得肯定,但从人文角度,文学应保留‘不完美’,带有个人印记的作品更受青睐。”

获奖编辑们也纷纷吐露心声。师力斌(任职期刊《北京文学》)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感谢百花奖授予编辑奖,也感谢《小说月报》对北京文学原创作品的重视。此奖项在全国众多奖项中占据重要地位,成功举办多年且独具特色,具有广泛读者参与和深厚群众基础,这正是其显著特点。能够荣获这一奖项,我深感荣幸,备受鼓舞。”李嘉平(任职期刊《花城》)同样感慨道:“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获得百花文学奖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对我来说,获得编辑奖意味着我的工作获得了读者真实深远的认可。感谢百花,让更多大众看到文学事业的幕后英雄。祝愿百花盛放,海阔天空。”

天津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张楚对百花文学奖进行了全面解读。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他指出,百花文学奖是文学界的重要奖项,被誉为文学界的“好作品过滤器”。它通过读者与专家联合评选的方式,从年度发表的作品中优中选优,为忙碌的读者节省筛选时间,搭建起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其独特之处在于兼具权威性与亲和力,既结合专业意见,又融入读者真实反馈。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新增网络文学奖,涵盖诗歌以外的各类文学形式,拓宽了评选视野。此外,该奖项致力于促进文学与读者间的交流,通过全面覆盖各类文学门类,为优秀作品的传播提供更有效平台。

主办方供图

文学与读者心灵相通的见证

作家铁凝指出,《小说月报》荟萃百花齐放,四十年如一日,引领阅读风潮,为文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散文》创刊四十载也成绩斐然,二者共同推动着当代文学进步。而“百花奖”作为《小说月报》的标志性奖项,更是见证了文学刊物的恒心与诚恳。作家李敬泽认为,它凝聚了读者的热情识见,成为文学与读者心灵相通的见证,给予几代中国作家信心与力量。

“百花奖”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也备受赞誉。评论家吴义勤称赞其开放、包容、透明、公正,维护了文学的纯粹性与神圣性;作家蒋子龙形象地比喻,它不是从矬子里拔将军,而是从将军里选元帅,足见其评选标准之高。对于作家而言,这个奖项意义非凡。冯骥才、迟子建等作家表示,由读者投票评选出的“百花奖”,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温暖,作品能与读者心意相通,是对创作的高度肯定。池莉更看重这个奖项,因为它能让她触摸当今读者和市场的脉搏。

“百花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作家的激励上,还推动了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作家邵丽曾提到,通过这个奖项,一波又一波的作家走进读者生活,同时培养了众多优秀读者,而优秀读者又“逼”出优秀作家,形成良性循环。作家徐坤认为,它代表了读者群体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渴望,引导作家关注现实、传递正能量。

从历史维度看,“百花奖”有着光荣的传统。作家宁肯介绍,它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由出版社发起、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小说奖,比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都要早,几乎伴随整个新时期文学步伐走到今天。评论家刘大先则表示,“百花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闪亮品牌,具有雅俗共赏的人民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文化自觉的跨媒介融合性,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当代历程与动态演变。

主办方供图

见证中国文学的当代历程

百花文学奖不仅是一个文学奖项,更是一个见证中国文学当代历程的重要平台。从创立至今,它几乎伴随着整个新时期的文学步伐,走过了四十余年的辉煌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百花文学奖不仅奖励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还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评论家刘大先曾说过,百花文学奖通过持续的实践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闪亮品牌。它具有雅俗共赏的人民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以及文化自觉的跨媒介融合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当代历程、现实成就与动态演变。

在此次颁奖典礼上,刘兰芳、陈彦、郝振省、刘伯根、陈宇、刘敏涛受聘为第五届百花文艺周学术顾问,并共同为第五届百花文艺周启幕。主办方继续秉持“让文艺点亮生活”理念,努力构建文艺创作、传播与跨界融合的聚合平台,邀请众多文艺名家通过主题讲座、新书分享、作家进校园、文化展览等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书香四溢城市文化氛围。

据悉,第五届百花文艺周、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指导,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中新天津生态城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承办,还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数传集团、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颁奖典礼通过新华网、央广网、央视频、文艺报顶端新闻等数十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文学的力量借此跨越山海,抵达万千心灵。

从线下雅集到云端直播,从天津一城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外,百花文艺周、百花文学奖正以开放、现代、立体的方式,积极推动文学融入公众生活、参与时代精神的构建。

附获奖名单(以作品刊载时间为序):

来源:顶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