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09:22 1

摘要: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2025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推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等2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9个案例,集中展示广西生态修复治理在制度建设、技术运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

编者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2025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推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等2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9个案例,集中展示广西生态修复治理在制度建设、技术运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自然恢复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亮点和典型经验。本期,广西自然资源融媒体中心继续推出案例具体内容,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期推出的是第四个案例:《从“百年煤都”伤疤到国家矿山公园的蜕变——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敬请关注。

(一)案例背景

合山市自1905年起历经百年煤炭开采,采矿生产给当地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安全隐患较多,同时也遗留大量矿业遗迹需要保护。2010年5月,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获得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2011年11月,合山煤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启动实施,项目范围为东矿大型煤矸石山及周边区域,面积3.38平方公里,主要治理占地225亩的煤矸石山,通过清运、平整、修筑围挡支护、覆土绿化和修建排水系统,对历史遗留的几百万方煤矸石进行综合治理。同时,依托东矿园区保留的矿业建筑、采矿机械、井下采煤巷道等矿业遗迹,挖掘合山悠久的矿业遗迹文化,打造矿山公园博物馆、矿业生产观光科普基地、井下采煤体验区等关键节点,形成一个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现代公园。

治理前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合山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二)主要做法

一是精准施策,编制系统治理方案。在工程治理方面,以地质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消除地质安全隐患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修复,整体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确保生态修复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通过清运、分层平整、边坡加固及支挡处理,消除山体滑坡风险;配套建设7.5公里园区道路及3.2公里排水系统,解决雨季积水与水土流失问题,筑牢了区域生态安全防线。在植被恢复方面,在平整后的煤矸石山上覆土30-50厘米(选用本地适生土壤改良剂),种植构树、紫穗槐等耐贫瘠植物,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构建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彻底扭转矿区荒芜面貌。

治理后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合山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二是保护矿业遗迹,活化矿业文化遗产。对矿业遗迹采取保护性利用,保留东矿原有建筑格局,修复矿部现存的办公楼、绞车房、采矿机械等12处工业遗迹,还原矿工生产场景(如井下作业、矿石运输),串联“合山煤矿大罢工”“第一吨工业用煤产出”等历史事件,将工人运动历史融入矿业文化传承中,赋予了矿业文化遗产更深厚的内涵。建设主题博物馆,以矿山斗车为设计原型,建成5682平方米的煤田博物馆,设置了沙盘区、多媒体影像厅、矿石矿物厅等7个功能区,通过3D投影、实物展陈等方式,系统展示合山“百年煤都”的历史演变、采矿工艺与矿业精神。

三是融合功能,延伸价值体验。建设井下采煤体验区,依托原有采矿巷道,扩建780米模拟地下采煤巷道,融入现代光电技术还原煤层形成环境、采煤流程及矿难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矿工工作环境,直观了解煤炭开采的原理与安全风险。构建全域旅游线路,以矿业生产活动为线索,串联博物馆、井下体验区、蒸汽机车头(“合山号”)、铁路自行车、主题火车餐吧等节点,形成“地上观光+地下体验”的立体旅游线路,兼具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与休闲功能。

(三)主要成效

一是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尾矿库综合治理和排水、排污系统改造,消除了镉、锌等有害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安全隐患。土壤重金属含量(铅、镉)较治理前降低60%以上,周边水体pH值恢复至6.5-7.0的正常范围,有效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行雨污分流后,周边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污水处理成本有所降低,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用水、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显著。矿区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5%提升至75%,成为合山市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

二是厚植矿区文化,建立多元教育基地。通过遗迹保护和还原矿山生产场景,并融入历史事件,构建起完整的矿业文化叙事链,让百年采矿历史与工业文化得以留存和彰显。通过科普体验,使公众直观理解“煤炭形成需亿万年、开采需敬畏自然”的道理,推动形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社会共识,景区成为传播资源保护理念、弘扬矿工精神的多元教育平台,2021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获评为广西生态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也是广西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广西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来宾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来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宾市红色教育基地等。

治理后建成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供图

治理后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供图

三是研学赋能矿山文旅,拓宽增收路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态环境,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矿山公园年接待游客总数突破10万人,年举办各类活动超300场,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矿区独特的工业历史和文化,吸引来宾市、合山市的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也是广西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博物馆、矿山设备遗迹展示馆,了解合山百年采煤历史以及煤炭有关知识;参与井下采煤体验区的互动体验,倾听煤矿工人的故事,感受过去煤矿工人艰辛的工作环境,更深刻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自2021年获评4A级景区后,研学团队规模持续扩大,每年接待各类研学团队超70个,举办研学主题活动超100场。

来源:广西自然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