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晚,嘉兴南湖畔星光熠熠,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这场以“首作”为核心的青年影人盛会,带来了39场精彩展映、11场“对话”交流,为南湖区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 徐梦倩 吴雯悦 图片由南湖区委宣传部提供
9月14日晚,嘉兴南湖畔星光熠熠,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这场以“首作”为核心的青年影人盛会,带来了39场精彩展映、11场“对话”交流,为南湖区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嘉兴市民来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橡皮头》《旺角卡门》等优质影片,还能参与“宣发的再定义”“坚守与突围”等主题对话,近距离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这样的文化盛宴让大家直呼“过瘾”。
吴天明青年电影展的成功举办,是南湖区以文化赋能产业、以艺术激活城市的一个生动注脚。作为嘉兴主城区,南湖区的基因里始终镌刻着“青春”与“首创”的印记——百年前,这里是青年理想的起航地;百年后,这里正成为青年艺术梦想的沃土。
今年初以来,南湖区紧扣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目标,以“文化强链”为抓手,从品牌活动打造、产业平台建设、精品内容创作等多维度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发展驱动力,让文化既成为城市的“精神名片”,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光影筑梦:
青年电影人的“南湖沃土”
正如百年前南湖红船见证青春理想起航,如今的南湖正成为青年艺术梦想的沃土。
此次电影展从9月14日持续至19日,为嘉兴市民和全国的电影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影展共设置了“大师首作”“经典重现”“今日映像”“时代镜像”“星空放映”五个单元,39场放映活动让观众大饱眼福。
在嘉兴南湖536艺术空间,这个由近40年历史的国营影院改造而成的文化地标,成为了电影展的重要活动场地。开幕式上,青年演员刘雅瑟、宋洋携手揭晓15部入围作品,《野马滩》《寂静海》等影片的主创团队集体亮相,让现场氛围热烈非凡。
“首作之上·荣誉推选”单元作为影展的重磅板块,通过双重评审机制,遴选出具有艺术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优秀作品,为青年电影人搭建了从创作、上映到国际推广的全链条扶持通路。11场“对话”交流则聚焦青年创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既有“青年导演的突围与再出发”等宏观探讨,也包含“中小成本电影如何制定发行策略”等实战经验分享,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电影展的嘉宾阵容也堪称重量级。著名导演、制片人方励担任组委会主席,被誉为“台湾电影教母”的焦雄屏出任荣誉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等行业领袖纷纷到场,为电影展增添了十足的含金量。
在开幕式上,南湖区还亮出了“产业底气”: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保利影业副董事长李挺伟受聘为南湖文化产业顾问,将为南湖区影视产业发展带来更多资源和机会,体现了南湖区深耕“文化强链”的扎实布局。
正如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影展既是艺术的碰撞,也是产业的机遇。”这种“艺术+产业”双轮驱动模式,为南湖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旅融合:
打造文化IP“金名片”
青年电影展的火爆并非孤例,今年初以来,南湖区的文化IP接连“出圈”,文旅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南湖有戏“惠·剧”展在9天内用22场戏剧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上座率86%,拉动文旅收入1200万元,让更多的市民能够走进剧院,感受戏剧的魅力。
《红船·星河》全国巡演从若尔盖藏文中学到国家话剧院剧场,红色儿童剧用艺术播撒信仰种子,让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掼牛争霸赛、环南湖音乐节、朱生豪文化交流活动等品牌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为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起到了惠民悦己的积极作用。通过文化活动的引流,南湖区带动了区域消费,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例如,在一些文化活动期间,周边的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都迎来了客流量的大幅增长,有效提振了消费。
在此基础上,南湖区还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推出文化特派员项目、《村闻联播》等,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辖区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让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切实提升,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与产业增收的双赢。
文化强链:
从“一台戏”到“一条链”
在文化产业方面,南湖区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据了解,今年初以来,南湖区积极抢抓浙江省加快推进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南湖视听谷建设。目前,该区已引进劳雷影业、御今文化等链主企业十余家,设立首期规模2亿元的大视听产业基金,南湖视听谷、甪里未来“双创”港等高能级平台正加速推进,为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了从创作孵化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与此同时,南湖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文化企业的关注。对新引进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前三年按销售额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对重点扶持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最高补助30万元,这样的政策力度在同类地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南湖区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较低的综合成本,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地处沪苏杭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使得人才、资本、项目在寻求成本更低、交通更便捷、生活品质更高的发展空间时,南湖区的价值得以凸显。如今,很多上海、北京的文化公司也看到了南湖区的发展潜力,纷纷表示有意愿来此发展。
“浙江是电影大省,嘉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影取景地,不光是博纳,我也会传播给其他的影视公司,多到嘉兴来,多到南湖来。”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就在接受采访时为南湖点赞。
当前,南湖区文化强链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在不断探索前行。根据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南湖区将从红色基因传承、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文明实践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等五个维度持续发力,推动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青年导演的镜头对准时代,当红船旁的创新故事持续书写,这座城市的“文化强链”之路,正焕发出无限可能。
“从一部电影、一台戏到一个产业生态,文化始终是南湖发展的‘隐形引擎’。”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南湖,正以“文化强链”为纽带,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