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千年变局”,现在也是个网红词汇。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之眼花缭乱,已经是上世纪所瞠目结舌的了。很多人归结为千禧年情结,我还清楚地记得AD2000年时,网络的种种矫情欲群魔乱舞,但是,那已是人类第二个千禧年了。(千禧年代表改变,这大概是一个宗教说法。)
阿尔泰、阿尔泰
所谓“千年变局”,现在也是个网红词汇。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之眼花缭乱,已经是上世纪所瞠目结舌的了。很多人归结为千禧年情结,我还清楚地记得AD2000年时,网络的种种矫情欲群魔乱舞,但是,那已是人类第二个千禧年了。(千禧年代表改变,这大概是一个宗教说法。)
在AD人类第一个千禧年前后,东土开始活跃的阿尔泰主流民族是近古三雄---契丹、党项、女真,它们分别建立了强势政权大辽、大夏、大金,在东土区域的舞台上打生打死、演出一幕幕活报剧,彻底改变了之前上古、中古的东土格局;次一级的阿尔泰系有吐蕃、回鹘、渤海,那都是上一个时代留下的遗种罢了。(若是将阿尔泰系统粗略分为东胡、西胡,这三者都可以归入东胡范围,所以就放在一块说。问题是,这三者,既前后递进、又相互撕扯,不论是一脉到底、还是分别列传,均十分别扭。)
大辽契丹属东胡、鲜卑遗种,大金女真属肃慎、通古斯种,大夏更论不清,有说出自拓跋鲜卑的,论理不该放在一块儿说,无奈都属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本身只能算称雄一个时代,而无法撑起一部民族史。而且这一时期都是与中原大宋博弈,相互之间又贴合紧密,实在是不方便分开说。好在某个袁老师也有所谓《塞北三朝》放一块说的做法,说明这么想也不是我一个人。那就这样吧。。。(如果说既有袁老师珠玉在前,为什么我还写得那么起劲,那自然是袁老师的东西,不能尽如人意咯。再者就是,他夹带他的私货、我夹带我的私货,谁写算谁的。)
放大格局看,人类的历史,一般分为上古、中古、近古时期,BC时代为上古,AD前一千年为中古,AD一千年开始为近古,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东土进入近古年代后,阿尔泰系的表现。千年之后的历史,人类的文明虽然发展得并不快,但好歹也要比上古、中古时代要进步与希望,相应的,阿尔泰系也起了一波蓬头,可谓“近古三雄辽夏金”,之后更是绝世猛兽大蒙古、横扫全世界。(从千年进步这一角度说,大宋显然是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不单指文化、商业、财富,甚至政治制度,都开始考虑以文制武、虚君制度了,与现代文明别无二致。但相应的,阿尔泰系的暴力指数也在暴涨,比如可以一辈子不下马的怪种蒙古也出现了。)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即在东土,阿尔泰文明是与华夏文明相辅相成、阴阳互济的。我们看到上古时代,中原吊打草原,只是欺负人家自己不会记录历史罢了;到了南北朝,北朝也学着记史了,我们就会看到,北史南史,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云泥之别,甚至截然相反,不过好在,草原对中华文明上国,在文化上还是敬仰的;再到了耶律德光,我一直说这是个节点,以前北狄入华则华之,耶律德光入华则试图变华为夷,当然,他毫无争议地失败了,可是,他开了这个头之后,后来就是金行猛安谋克、元欲牧马江淮、满清留发不留头了。
关于那个时代,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似乎是说,AD7世纪是大帝国巨头崛起的年代,而AD9世纪则是大帝国巨头纷纷崩溃的年代,然后世界就开启了碎片化时代。(这大概是指,AD7东土崛起了巨唐,一举结束了此前分裂数百年的状况,当然,实际上是隋朝结束的,不过隋唐不分家嘛;亚洲西部则崛起了阿拉伯帝国,同样一举统一了分裂无数年的中东近东地区;而且在亚洲东西中间的世界屋脊上,则崛起了吐蕃赞普帝国!这是前无来者后无继者的唯一一次!而且吐蕃还敢东打大唐、西打阿拉伯!草原上则崛起了突厥帝国,其泛突厥文化,现在依然在起作用,一入突厥永为突厥。欧洲则是大保崛起,代表着斯拉夫崛起,从此在群强林立的欧洲斯拉夫也要来占一个山头。。。而AD9世纪后,大唐崩溃成一堆小势力,五代十国;阿拉伯从倭马尔变成阿拔斯后就被塞尔柱压制,整个伊斯兰世界也碎片化;吐蕃赞普帝国也分裂成为前藏、后藏、阿里、康巴等众多小势力,再也没有统一过;草原更是突厥去后,转换大王旗不断。。。)
这说法,是十分不严肃的,往小了说,是为了迎合当今愤愤贬低了宋朝的潮流,把大宋归入了五代十国的小势力;往大了说,是贬低了AD10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包括辽、金、宋、阿拉伯、欧洲列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贬低最终boss绝世猛兽蒙古---看,虽然你横扫了全世界,但你只是扫了些碎片而已!言下之意、你碰上真正的大国比如汉唐,就不行啦!(事实上,按奥卡姆剃刀定律,假设一个时代是一般正常实力,然后蒙古横扫了它们代表自己超强这个说法,远比证明蒙古不过是一般实力,而它横扫是因为当时所有国家都是超弱鸡这个说法,可能性要大得多的多。一个国家不正常的可能性大?还是除了一个国家、其他所有国家都不正常的可能性大?)
而贬低所有人,事实上只是贬低了评论者自己!(这说法就是暗戳戳的一条证明链,既证明了蒙古没什么了不起,有狠狠地踩了搓宋一脚,这私货夹带得,买一送一了!既无耻又无趣。凡事觉得对手差劲,兼证明自己祖先更差劲,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祖宗不差、只是对手更逆天呢?)
站在近古三雄辽夏金的对立面,正是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大宋!宋朝在现代语境里,还是颇多争议的,什么弱宋、搓宋之类。其实,论起来,大宋延祚三百多年,是所有王朝之最,应该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周朝以前无信史;而周朝的后五百年已经没有统治力控制力了,被各路诸侯吊打,实在说不出这是朕的天下;后面的朝代只有两汉提得起来,问题是两汉无论怎样也无法算一个朝代,刘秀与前朝的血脉关系,与刘皇叔差不多,刘秀也没有从前朝法统中获得什么利益,全凭自己打出来的。赵构好歹是前代亲儿子,通过孟太后过渡一下也算接了前朝的法统。这两点都挑不出毛病。南宋地盘也不算小,占比大于北边的地盘,后期反推淮上山东,与北宋相比无非缺个河南省与河北山西一部分罢了。)
大宋也是唯一没有被底层所谓农民起义动摇国本的王朝,终宋一朝没有发生全国性的周期律轮回运动。(一般认为,三百年是中国王朝周期律的极限,而宋朝恰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然宋不是没有起义,甚至有说是最多的,毕竟时间长嘛,但规模都不大,基本一两省之地。)
再则,被诟病得最厉害的以文御武以及被蛮夷吊打,我觉得也挑不出啥毛病,以文御武是所有现代国家的惯例,文官政治嘛,军官统治那叫军国主义。(其实宋后,元是彻头彻尾的蛮夷不提,无论是明的五军都督府制还是清的军机处,其实都是以文御武。宋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即使有所偏颇、有不尽人意似乎也不该受攻击吧。你总不能因此而肯定蒙古的制度吧。)
而野蛮人是一拨拨的永远弄不干净的,所谓曾吊打大宋的近古三雄辽夏金,最后都远远死在大宋前面了,崛起时猖獗一时,后期基本都灰溜溜地被大宋压制。(你站蛮夷立场参与讨论也可以,问题是你不能每次转进呀,辽不行了你转进夏、夏不行了你转进金、金不行了还想转进蒙古?这忒不要脸了吧,合着你是拿所有外国与中国比?你问过他们答应么?他们之间难道不是不同民族的生死搏杀关系?其实但凡是一家一姓,就没有不灭之国,这是封建王权的原罪。宋朝避免了中国独有的周期律,还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蛮夷,做得足够好了。刘电工曾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即使从岁月角度讲,大宋也做得足够好了。)
而大宋的兴盛,却也恰恰是现象级的。中国自古的意识形态都是重农抑商的,缘何在大宋迎来了所谓的“商业大革命”?“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是大一统集权国家的命根子,但也是阻碍社会思想、生产力爆发的根源。《史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所谓屁民唯我剥削得、尔等剥削不得。这个是中华顽疾了,中国从来没有形成过独立的资本力量,偏偏一本正经地批判资本主义与资本独裁,真是可笑。)
从周朝制定礼仪以后,就定了阶级,士农工商,士是指士大夫,农即指农民,工是指小工业者,手工业者,商是最下等的,即商人。有些朝代规定,商人不得做官,不得穿绸,要穿两色鞋。古代的人认为,财富是通过农业创造出来的,是农民创造的,没有农民,就不会有社会财富。这话也对也不对,偏颇了。产出是富裕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世界上原材料产地一大把,除了石油美元几乎没有富裕的。认为产出能导致富裕的,只能证明中国自古逻辑思维不发达。随便讲,就比如蒙古,各种矿藏比如煤、稀土,羡煞旁人,但它已经穷得旁人提不起来了。也许商朝在中华语境中属于反面形象,带累了“商”的形象。(商国人开始了经商行为,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为中国商业始祖。这大抵是周武革命,打倒殷商,周被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树为正面形象后的附带效果吧。)
但至迟到宋朝,中国已经补上了“商”这一课。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AD11世纪和AD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地方。(《白银资本》)
美国汉学巨头费正清与赖肖尔合作撰写的名著《中国:传统与变革》,所用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写道:“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AD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来源:认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