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湖北大冶2025年重大项目规划:民生工程托起幸福生活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6 14:34 1

摘要: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湖北大冶2025年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围绕"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推出28个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36.75亿元,涵盖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领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升级版。这些项目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硬支撑",更是老百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湖北大冶2025年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围绕"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推出28个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36.75亿元,涵盖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领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升级版。这些项目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硬支撑",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

一、交通路网:畅通城市"血脉"

1. 高速公路互通工程

大广高速大冶西互通工程正式启动,建成后将实现城区与高速路网的快速衔接,缩短与武汉都市圈的通勤时间。该工程计划投资5.2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将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提升物流效率。

2. 城市主干道升级

下曹大道建设工程进入冲刺阶段,106国道至高铁南路1.1公里已通车,三角桥段沥青路面铺设完成92%。这条全长5.47公里的城市主干道,将串联起阳新县凤凰村与黄石市"两镇一区",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纽带。

3. 跨湖大桥与天桥建设

湖滨路跨湖大桥完成主体施工,预计2025年底通车,将极大缓解尹家湖两岸的交通压力。同时,劲牌体育馆人行天桥、黄狮蟹人行天桥改造工程同步推进,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

二、教育提质:铺就成长"快车道"

1. 学位扩容与设施升级

2025年计划新建大冶湖小学部、大冶二中二期等5所学校,新增学位4000个,重点解决"大班额"问题。全市中小学空调全覆盖工程完成,3072台空调投入使用,惠及10万师生。

2. 教育资源均衡化

推进教联体建设,以东风路学校、尹家湖中学为核心,打造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撤并金湖街办角田小学等19所"小散弱"学校,优化农村教育布局。大冶一中与还地桥学校、实验高中与大冶二中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县域高中整体质量。

3. 职业教育创新

大冶中专三期工程启动,重点培养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预计2025年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

三、医疗健康:守护群众"生命线"

1. 三级医院建设

大冶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按三甲标准建设,总投资10.2亿元,设置床位1200张,预计2025年底交付使用。新院区将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六大救治中心。

2.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完成CT、彩超等设备配置,实现"小病不出镇"。熊家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提供全科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与武汉儿童医院合作共建大冶市妇幼保健院,提升儿科、妇产科诊疗水平。

3. 公共卫生体系完善

投资23.46亿元推进14个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市中医院传染病综合大楼、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扩建等。建成后将新增床位1000张,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四、住房保障:构筑安居"暖心巢"

1. 老旧小区改造

2025年计划改造54个老旧小区,涉及1.2万户居民,总投资5218万元。改造内容包括屋面防水、管网更新、道路刷黑、加装电梯等。东岳路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预算1.75亿元,重点解决外墙脱落、消防设施老化等问题。

2. 保障性住房建设

高新区融合示范区人才公寓、蓝天蓝领公寓提质改造工程启动,提供75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以30-60平方米为主,租金低于市场价30%,重点保障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3. 农村危房改造

完成350户农村危房改造,同步推进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安装防滑扶手、智能报警设备等。

五、生态治理:绘就绿色"新画卷"

1. 水环境综合治理

罗家桥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2亿元,实施河道清淤、岸线修复、生态补水等工程,水质目标达到Ⅲ类。尹家湖岸线改造升级完成,环湖步道全线贯通,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

2. 大气污染防治

推进华鑫实业、新冶特钢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辆,建设充电桩100个。

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茗山乡、灵乡镇等5个乡镇安装240盏太阳能路灯,总投资60万元。完成22个行政村供水进村入户工程,保障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六、文化惠民:丰富精神"营养餐"

1. 文化场馆建设

大冶湖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包括群众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七大场馆。公园内设置非遗展示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年计划举办文化活动200场次。

2. 全民健身设施

新建3个城乡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老年助餐点,配套建设健身步道、篮球场等设施。尹家湖生态公园新增智能健身器材50套,打造"15分钟健身圈"。

3. 乡村文化振兴

实施"送戏下乡"工程,全年开展文艺演出100场次。建设10个村级文化广场,配备数字放映设备,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七、就业创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1. 就业服务升级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举办大型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2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2. 创业扶持政策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支持2000人返乡创业。建设3个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指导等服务。

3. 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春潮行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家政服务员等5000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人。

结语

2025年,大冶市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些项目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硬指标",更是老百姓的"幸福清单"。随着项目的落地见效,大冶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大冶样本"。

【城市发展宣传官 · 版记】

✨ 以经纬丈量时代坐标 | 用温度镌刻城市年轮 ✨

若我的文字让您看见:

钢筋水泥中生长的文明脉络

政策蓝图里跳动的民生温度

必读指南:

✅ 留言区分享您的「城市记忆胶片」

✅ 转发助力城市故事传播

内容声明:

内容来源:各级政府官网、权威媒体公开报道

创作理念:助您读懂城市进化密码,洞见未来生长逻辑

特别说明:数据经多维交叉比对,但因城市发展具动态性,解读视角可能存在差异,欢迎理性探讨(联系入口:私信菜单栏)

#城市心跳声 #规划师笔记 #打工人筑城记 #未来生长因子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