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之前的相关观察性研究中,就已经发现,口腔卫生状况和健康状况差,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升高,研究者将这种联系归结为口腔中的细菌会诱发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血管健康,加大心血管风险。
很多朋友或许并不知道,口腔卫生,其实也关乎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早在之前的相关观察性研究中,就已经发现,口腔卫生状况和健康状况差,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升高,研究者将这种联系归结为口腔中的细菌会诱发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血管健康,加大心血管风险。
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的一项重磅新研究中,进一步揭示了口腔健康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并提供了有力的人体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
研究团队不但在人类的动脉硬化斑块中发现了来自口腔的常见细菌,还明确了这类细菌是如何逃过免疫系统,最终诱发剧烈炎症,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
研究中发现的这种口腔菌群杯称作草绿色链球菌,这种细菌是口腔中常见的一种共生菌群,它参与牙菌斑的形成,但多数情况下对口腔健康无害,但再进行牙科手术,牙龈出血时,草绿色链球菌则会进入血液,甚至诱发短暂的血液细菌感染,诱发感染性的心内膜炎。
而此次发表的新研究发现,这种细菌并不只是短暂的出现在血液中,还会进入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以更隐蔽的形式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该研究供纳入了两组人体样本,包括121例冠脉疾病猝死患者以及96例外壳切除术的动脉样本,研究者通过免疫染色,在诸多样本的斑块中发现了链球菌的抗原,研究数据显示,有60%的动脉样本中存在细菌的DNA,而其中草绿色链球菌的检出率高达42%。
而更有意思的发现是,研究者发现,草绿色链球菌通过形成生物膜的形式,躲过了巨噬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的识别,从而隐藏在动脉硬化斑块中,这些细菌通过逃过免疫系统侵入到斑块的纤维帽中,进而触发斑块纤维帽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削弱了纤维帽的结构,增加了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风险。
通过体外实验等多重研究后研究者确认,动脉硬化斑块中检测到的口腔链球菌,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以及冠心病死亡具有相关性。
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描述草绿色链球菌影响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整个过程。
在口腔出现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健康问题,或在进行拔牙,清创,根管治疗等牙科手术时,草绿色链球菌会随着创口进入血液,形成短暂的菌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成过程中,会形成新生血管,新生的血管管壁细薄,为血液中的细菌进入动脉硬化斑块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一旦口腔中的链球菌进入动脉硬化斑块,这种链球菌会形成生物膜,逃避免疫系统和多数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在某些诱因下,细菌形成的生物膜会释放出细菌,侵入斑块的纤维帽并激活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分解纤维帽的胶原成分,使纤维帽变薄,斑块破裂风险进一步加大。如果纤维帽一旦破裂,斑块破裂会诱发凝血物质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就有可能造成心梗脑卒中等多种心血管风险疾病。这项研究结合人体的斑块样本,结合分子、组织和细胞实验等多种手段,证明了口腔细菌会定植于动脉硬化斑块中,并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证明了口腔菌群会激活慢性炎症,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观点。
这项研究给我们普通大众的启示在于,千万不要以为口腔健康是无足轻重的问题,或是一个独立的健康问题,口腔卫生与口腔健康,可能还关乎我们的心脏健康。关于如何保护好口腔健康,降低心血管风险,给大家以下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应该至少刷2次牙,正确使用牙线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做好定期的口腔洁治,尽量减少牙菌斑和牙周炎的发生。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周肿痛,牙齿松动以及其他的口腔健康问题时,一共及时就诊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避免拖延。
对于已有严重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问题的人群,在进行牙科手术前,应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如需要,可进行一定的预防性处理。
对于健康人群,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来对抗口腔细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广谱抗生素不但不能透过定植在斑块中的生物膜,反而会影响肠道有益菌群的健康,影响人体免疫力,完全没有必要。
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应该重视的还是做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控制好血压,血脂水平,戒烟,改善高血糖,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锻炼,科学健康的饮食仍然使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口腔健康可作为一种加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补充,但不应该取代上述的基础预防手段。
参考文献:
Karhunen, P. J., Pessi, T., Karhunen, V., et al. (2025). Viridans Streptococcal Biofilm Evades Immune Detection and Contributes to Inflammation and Ruptu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来源:李药师谈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