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持续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7:36 2

摘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化软实力既是城市精神凝聚、文化价值传播和治理效能提升的综合体现,也是推动城市文明持续跃升、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重庆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要聚焦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文化传承

新重庆-重庆日报 余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化软实力既是城市精神凝聚、文化价值传播和治理效能提升的综合体现,也是推动城市文明持续跃升、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重庆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要聚焦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文化传承、文明培育和社会协同,大力弘扬重庆城市精神,扎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加强保护传承,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特征和内涵,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力。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深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一是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坚持全面统筹、上下联动,深入贯彻《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加快形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历史文化活态传承。鼓励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历史街区与文创经济互动、非遗资源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型”文化空间,让文化遗产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再生”。三是推动本土历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将“红岩精神”“巴渝文化”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通过标识、建筑、雕塑、古镇地图等形式讲述巴渝文化,把独特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要素“亮出来”,打造“文化即形象、文化即生产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强化文明培育,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在人,文明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与公共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要注重多元路径、系统协同。一是构建立体化德育体系。通过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宣传共同发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广大市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持续推进“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典型选树与全媒体宣传,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三是健全文明行为激励机制。推动“文明积分制”“志愿服务积分”等文明信用制度在社区治理中落地见效,建设文明数据库、行为评分系统、动态反馈机制,实现文明行为可感知、可记录、可激励。此外,还要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容,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青少年研学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使城市文脉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推动协同共建,凝聚文明城市建设合力。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民工程,要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资源协同共建的强大合力。一是建强协同育人平台。把党的领导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不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整合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博物馆等资源,构建“文化育人+实践养成+行为激励”三位一体的文明建设体系。二是构建传播矩阵系统。加强常态化、多元化宣传推广,充分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专题纪录片、报纸专栏、数字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讲好文明城市故事。联合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多声道、互动式的文明传播网络,探索市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播形式。三是推动“智慧文明”平台建设。基于数字重庆建设成果,建设涵盖城市文明行为监测、舆情分析、治理反馈的智慧文明平台,将市民素养、公共行为、社会认同纳入城市治理大数据库,实现从被动宣传向主动培育、从结果评估向过程管理的转变,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