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7日奥浦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16日召开分析师会议,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以太星辰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海自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17日奥浦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16日召开分析师会议,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以太星辰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海自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景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Superstring Capital Management LP、香港惠理基金管理公司、上海森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肇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青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富敦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睿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宁波市浪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赢利基金、华西证券(自营)、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君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于翼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睿泉毅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同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沪光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途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茂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博润投资、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凯联(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健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鹤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长城财富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红筹投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华夏未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招银国际、中金、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盛证券、国晖投资、上海勤远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富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尚诚资产、青骊、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PleiadlnvestmentAdvisorsLimited、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青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福建豪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橡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源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开源证券研究所、爱建证券、西部证券、杭州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中泰证券研究所、华杰高景、北京金百镕投资、民生证券、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优益增投资、富达、北京泓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证券、上海道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达医药、兴业证券、复星集团、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杉资本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万证券、华夏基金、循远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细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国信证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海证券有限公司、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易正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池资本、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易同投资、交银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瑞达基金、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管、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申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咸和资产、中邮证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市仙人掌投资有限公司、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在国产替代的大逻辑下,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是否会受到目前关税挑战,同时关税反制是否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答:目前关税政策复杂多变,从目前公司境外收入分布区域来看,公司境外收入主要来自欧洲,目前来看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有限。从我们自身业务出发,细胞培养基产品作为生物医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之前未进行国产替代的药企以及Biotech公司等,我们认为前端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同时公司2022年4月己在美国加州湾区设立子公司,在目前的国际政策大环境下,布局美国研发实验室和建设生产基地显得尤为紧迫。整体来看,在目前关税政策下,我们认为对公司细胞培养基业务是呈现正向影响,可以稳定保障生物医药核心原料的供应链的安全。
问:2024年公司商业化和三期的项目数量增长很快,如何看待2025年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的项目增长对整个业绩增长的贡献率?
答:2024年的部分项目已呈现出放量的趋势,我们相信在2025年会有进一步业绩上的贡献,这也是公司过去多年布局管线开始收获的结果。未来,我们相信伴随着客户管线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项目上市以及上市后变更获批,国内抗体药上市后销售推进节奏较快,商业化模式也趋向成熟,届时细胞培养基放量的比例也会相应上升,我们有信心未来形势将越来越有利于公司业务增长。
问:如何展望2025年及未来三年奥浦迈培养基业务的经营趋势,以及2024年CDMO业务的亏损情况和2025年的展望?
答:2025年,我们预计细胞培养基产品收入会维持较高水平的增长,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相对后期的临床三期以及商业化项目的用量的不断增加。目前来看,国内8个商业化项目目前处于销售爬坡和产能建设阶段,我们初步预计在2025年会有一定的放量。2024年,由于CDMO业务的订单增长速度和项目执行进度未能完全符合预期,导致公司募投项目涉及的相关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减值迹象,我们在充分考虑未来年度业务增长的情况下对CDMO业务计提了资产减值,预计2025年整体亏损情况会有所收窄和改善。结合自身业务以及近期CXO行业的部分公司的公开信息来看,我们判断2024年应该是CDMO行业的低点,后续会逐渐向好。
问:处于商业化、临床三期、二期、一期、临床前等不同阶段的项目,在培养基收入贡献中的占比情况如何?商业化项目放量的节奏和稳态贡献量大概是怎样的体量?
答:截至2024年末,共有247个己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商业化生产阶段8个(国内)。临床前项目在实验过程中购买培养基的批次主要取决于实验效果,可能会发生重复购买的情况,同时等待临床结果可也需要很长时间,考虑到临床阶段的数据占比相对不大同时数据不一定准确,故我们内部并不会对临床阶段进行精确统计。从2024年度业务数据来看,目前我们粗略估计约30%-40%的培养基业务收入用于国内外的商业化项目。此外,不同药品的爬坡速度主要取决于客户这款药的特性以及最终的销售情况,目前很难线性的估计。总体而言,公司从2024年开始,培养基在商业化管线上的应用,整体占比和绝对金额会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
问:关税政策对于临床III期之后项目的替代,以及二代工艺在节奏和流程上是否会有加快或简化?国内订单后续是否会有较大增加?
答:这个我们很难说,变更流程和工艺替换流程主要取决于客户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从客户开始操作这件事情一直到最终的落地,以及到最终体现在公司业务收入上,我们预计需要两年的时间。但是结合我们目前累积的经验,我们可以在经验方面给客户一定的帮助和赋能。
问:2024年CDMO业务四个季度整体呈稳步环比增长态势,Q4同比有一定的增长,目前CDMO业务整体订单价格是否己经触底,2025年是否会有相应的资产减值?
答:2024年度公司对CDMO业务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己充分考虑未来三年的增长情况。基于目前整体行业以及宏观环境的形势,同时参考前期己经披露了年报的CXO公司的交流情况,我们判断2024年CDMO行业己接近触底,如无特别重大的环境的变化,我们预计2025年不会再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从CDMO服务目前订单来看,虽然受到一些贸易摩擦的扰动,但订单层面有趋势向好的情况,我们相信所有问题最终能被妥善解决。
问:目前国内培养基的价格竞争情况如何?未来商业化培养基占比增大后,大批量培养基产品的毛利率和价格预计怎样?
答:从产品类别来看,CHO培养基主要应用在蛋白抗体药物领域,这块业务粘性相对较强,给公司带来的收入贡献率相对较高,整体稳步维持在70%左右;同时也与客户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以及梯度协议,公司可以维持合理毛利率;293系列产品今年产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收入和去年相比有所下滑,主要系该类产品大部分应用于IVD相关产品及早期科研院所,客户黏性相对较弱,在国内市场竞争剧烈情况下,价格会受到部分影响。整体来看,公司细胞培养基收入贡献主要来自于CHO培养基,在未来培养基的竞争市场上,能占据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产品质量而非价格,鉴于目前关税政策的持续影响,海外进口友商的培养基产品面临调价压力,公司培养基会展现出更好的性价比,更有利于未来竞争。
问:收购事项的进展节奏如何?
答:目前按照整体的时间表的节奏稳步推进,目前还处于审计评估阶段,包括对最近两年的财务数据审计、评估和法律尽调等。涉及到相关进展我们会随时披露,请关注后续相关进展公告。
问:2024年培养基业务到CDMO业务客户的导流情况及未来趋势如何?CDMO业务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和后续爬坡节奏怎样?
答:2024年,公司CDMO业务的BD团队和培养基业务的销售团队全部整合,由统一的团队负责CDMO业务和培养基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提高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效率,另外一方面我们逐步看到有些CDMO业务的客户逐步了解并熟悉起我们的培养基产品,以便我们获得新的培养基业务的客户。目前,公司CDMO业务的生产平台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整体爬坡节奏主要取决于客户,随着客户项目的持续推进,我们相信未来产能利用率会大大提升。
问:培养基的国产化率现在是什么水平?后续进口替代的难点和痛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国产化率能升到什么水平?公司在国产里能占到多大的份额?
答:目前市场上没有完整的官方数据,根据前期沙利文的市场调研报告,过去几年公司培养基业务的不断增长,我们认为国产化率在不断提升。结合公司自身情况,我们认为国产替代的难点主要在于国内药企、科研院所从安全以及使用习惯等方面考虑,对国内品牌的信任度较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特殊事件的影响下,工业客户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大大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目前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政策我们相信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但也有部分扰动因素存在。进口品牌最大的优势在过去是品牌效应,如果产品性能表现足够优秀,同时凭借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快捷的服务对赢得客户的认可有一定的竞争力。随着公司2022年9月上市,品牌效应逐渐凸显,整个培养基行业是强者恒强、头部不断集中的市场,我们相信未来国产替代进程会逐步加快。
问:在公司再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之前,对财务的影响如何?在所得税方面是什么样的影响?
答:从公司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一一对应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相关要求,初步判断符合相关指标要求,具体情况取决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核结果。近期我们会根据相关部门的通知和要求,尽快启动申报工作,按照政府部门一般的工作流程,预计每年会在第四季度公示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结果。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要求,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当年便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之前仍会按照25%的税率计算相关费用。
奥浦迈主营业务: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
奥浦迈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97亿元,同比上升22.26%;归母净利润2105.23万元,同比下降61.04%;扣非净利润658.59万元,同比下降81.0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8138.55万元,同比上升13.9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18.25万元,同比下降156.9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049.29万元,同比下降446.72%;负债率8.35%,投资收益1362.97万元,财务费用-1674.8万元,毛利率53.03%。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972.7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