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锁餐饮与预制菜,曾一度被视为行业效率 的代表。资本与流量的推动之下,标准化、工业化铺天盖地,让大批小本经营者都如坐针毡。但翻看今年福建餐饮协会的一份报告,2024年头五个月,本地街边小馆以7.3%的同比增长(同期全国餐饮增长均值仅2.8%),远超连锁品牌板块
连锁餐饮与预制菜,曾一度被视为行业效率 的代表。资本与流量的推动之下,标准化、工业化铺天盖地,让大批小本经营者都如坐针毡。但翻看今年福建餐饮协会的一份报告,2024年头五个月,本地街边小馆以7.3%的同比增长(同期全国餐饮增长均值仅2.8%),远超连锁品牌板块的萎缩趋势。盘点市口最热闹的人气小吃街,几乎没有网红店招牌,清一色都是后厨肉香、油烟四溢的夫妻档、一字排开的小门面。
不少细心观察者已然发现,过去一年,小餐饮主力店主,正悄悄开启“全透明模式”:摄像头直怼案板、现炒不剪辑、调料真材实料这类直播每日累计观看数轻松过万。榜单前十名甚至有六位来自三线城市小店。对比连锁餐厅后厨的神秘主义,为何消费者更认可真实 ** 的原生态?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调整期,居民餐饮消费趋慎。《国家统计局2024年第二季度生活调查》显示,超60%的家庭餐饮支出同比减少,尤其80、90后新中产群体,聚餐场所更偏爱小众、可见可感的安心体验。不少人说:好吃的饭菜,不在菜单设计,也不靠装修堆砌,关键在于锅碗瓢盆里真实的烟火气。
行业内卷催生一个有趣现象。资本方通过资本运作和数据链路,将一碗面、一锅鱼解构为标准化工序。“堂食变快餐”,是对效率的极致追逐。然而在现实反馈中,越来越多消费者拒绝味觉单调、体验冷漠——那些流水线速成的料包火锅、袋装酸菜鱼,复购率远低于现场现炒现煮的小店。妇孺皆知的预制菜负面议题持续登上微博热搜,甚至引发上海某餐饮展会现场,多家头部连锁品牌不得不宣布“去预制化”转型策略,增加互动窗口,开放明档厨房。
从福建晋江到四川成都,不少老字号老板抱团自救,呼吁“原材料透明”“技艺直播”。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波“反预制菜”浪潮直接带动鲜炖现做类餐饮SKU同比上升超过13%,而美团、抖音内后厨直播相关内容增长近20倍。对比早年间强调效率优先的行业叙事,现在大有重归本味本真的意味。
食物从来不仅仅是能量补给品,更承载着信任、情感、归属。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坚持自家工艺,坚持真材实料、舍得费手脚的小馆子,反倒成为了稳健赛道。法国餐饮咨询机构Gira Conseil去年发布的全球餐饮趋势调查还指出——未来五年,消费者对食品来源可溯性、配料天然无添加的关注度将持续上升,有70%受访者愿意为“过程公开”型美食买单,即使其价格高于同类产品。
餐饮归根到底拼的是人情味、工匠心。那些炫技比拼营销的大店,聊胜于无;真正陪伴人们从一日三餐到夜宵的,反而越发是普通但实在的小本买卖。误把包装当底蕴,终归骗不过挑剔且务实的中国胃。从烟囱里腾起的蒸汽、案板上有节奏的刀声,到玻璃窗内熬煮的鱼汤,每个场景,都是对行业过度工业化的一针讽刺——回归食之本味,质朴才有长青。
今天的小馆子“集体觉醒”,或许恰恰代表着中国餐饮业下一轮健康周期的起点。未来整个行业谁主沉浮?大概率不会是喊口号、拼装修的巨头,而是在灶台冒汗实干、点滴积攒诚信口碑的无数小商户。他们守住了最本真的那一口热气,也守住了人们对美食最初的想象。
来源:娱情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