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尚珺终于读到了大二。36岁,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学里完整待满一年。从2009年到2024年,他参加了十六次高考,多次录取未就读,被称为“高考钉子户”。
唐尚珺终于读到了大二。36岁,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学里完整待满一年。从2009年到2024年,他参加了十六次高考,多次录取未就读,被称为“高考钉子户”。
他承认自己占用公共资源,接受所有批评。复读期间,他拿过奖金,住过教师公寓,靠补贴生活。高分复读是一条循环路,他一度以为能去清华。
2016年他拿到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书,父亲却查出肺癌。复读学校提出十万奖金,他选择回去。这笔钱最终没用上,父亲2018年去世。
2019年他考了646分,被重庆大学录取。2022年上海交大也录了他。他都没去。家人后来才知道他还在复读。姐姐哭着问他为什么不去上海交大。
唐尚珺说,如果时间倒流,这三个节点他都会选入学。他现在觉得,早点上大学才是正路。
他如今靠自媒体和直播赚生活费,接广告,还申请了助学贷款。有人举报他旷课,他发视频澄清说都请了假。他的社交账号发很多和母亲的日常,干农活,修电器,带她旅游。
去年刚入学,母亲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又退学了。他说,为了母亲也不会再回头。
以前他想考研,现在想创业。年龄太大,考公找工作都难。他打算做教育或电商,计划把老家房子修好。
骑行去新疆途中,他经过百色复读学校,对方给他办了欢送仪式。他说每骑过一个坡,风景就好一点,高考也是这样。
黄鼠狼给鸡拜年,某些复读学校用奖金吸引高分生,制造循环游戏。唐尚珺被裹挟十六年,现在才清醒。
他劝人别学自己,复读一两年足够。路有很多条,不必非走高考这一条。
唐尚珺的故事是一个农村家庭的挣扎。父亲攒一辈子只有八万块,复读奖金成了诱惑。他最初想靠读书离开农村,现在却回去种玉米、摘龙眼、摆地摊。
他的视频展示农村生活,拆换开关,蒸青团,包包子。他给母亲换新冰箱,劝她多存菜。
公众注视从未停止。有人偷拍他宿舍,室友申请调换。百度贴吧网友举报他旷课,要求开除。辅导员每次都要写材料回复。
他曾在纪录片《高十》里说,要逃出农村这个圈。现在他变了,梦想是陪母亲。
唐尚珺的经历无法复制。十六次高考是个人选择,也折射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高分复读现象在广西、安徽等地常见,学校用奖金抢人,考生陷入循环。
他如今在大学学高数、C语言,头疼小组作业。他担心挂科,也要及时更新自媒体。
他说过去混沌,现在明朗,未来有挑战。
唐尚珺不再做清华梦。他说早点上大学才好。
唐尚珺走了一条远路。三十六岁,大学二年级。
他的经历引发争议,也揭示现实。
来源:纯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