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半导体全产业链概念股梳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7:19 1

摘要:打赢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中国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而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关键要把中国的芯片,半导体产业培育扶持壮大起来。芯片,半导体产业是困住东方巨龙的最后一根铁链。光刻机就是困住东方巨龙这根铁链上最后一个铁环,最后一张拼图。冲破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的束缚。东方巨龙将会

打赢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中国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而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关键要把中国的芯片,半导体产业培育扶持壮大起来。芯片,半导体产业是困住东方巨龙的最后一根铁链。光刻机就是困住东方巨龙这根铁链上最后一个铁环,最后一张拼图。冲破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的束缚。东方巨龙将会一飞冲天。中国将会以举国之力,培育发展壮大芯片,半导体产业。

以下是芯片/半导体全产业链的结构化梳理,涵盖上、中、下游核心环节、关键技术和代表企业(含A股/美股/国际龙头),并附产业链逻辑图解:

一、半导体产业链

半导体产业链可分为三大层级:上游支撑层(设备、材料、工具)、中游核心层(设计、制造、封测)和下游应用层(消费电子、汽车、AI等)。每个环节相互依存,技术门槛与市场格局差异显著。

二、上游支撑层:制造芯片的“工具箱”

1. 核心设备(技术壁垒最高)

半导体设备光刻机:核心技术壁垒最高,荷兰ASML垄断EUV光刻机,中国上海微电子可生产90nm DUV光刻机,正在攻关28nm。

刻蚀设备:美国Lam Research主导全球市场,中国中微公司5nm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薄膜沉积设备:应用材料(AMAT)占据主导,北方华创在PVD(物理气相沉积)领域实现14nm设备量产。

检测设备:美国KLA技术领先,中国中科飞测在明场检测设备取得突破。

半导体材料硅片:日本信越化学供应全球50%以上大硅片,中国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量产,纯度达99.9999%。

光刻胶:日本JSR、东京应化垄断高端ArF/EUV光刻胶,中国南大光电光刻胶通过客户验证。

电子气体:德国林德集团主导,华特气体的蚀刻气体进入三星供应链。

靶材:美国霍尼韦尔领先,江丰电子的7nm靶材实现国产替代。

EDA与IP核EDA工具:美国Synopsys、Cadence垄断数字EDA工具,中国华大九天在模拟EDA领域实现突破,华为哈勃投资了芯华章、九同方等企业。

IP核:英国ARM架构主导移动芯片,中国芯原股份布局RISC-V开源架构,阿里平头哥推出玄铁处理器。

三、中游核心层:从设计到成品

芯片设计数字芯片:CPU/GPU领域由英特尔、英伟达主导,中国华为海思麒麟9000S采用中芯国际

7nm等效工艺。

模拟芯片:美国TI(德州仪器)占据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中国圣邦股份车规级芯片打入比亚迪供应链。

存储芯片:韩国三星、SK海力士垄断DRAM/NAND,中国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量产,232层产品2024年投产。

传感器:索尼主导CIS(图像传感器),韦尔股份2亿像素传感器用于小米旗舰手机。

晶圆制造先进制程:台积电3nm工艺量产,中芯国际14nm FinFET工艺支撑华为5G芯片回归。

特色工艺:华虹半导体(01347)55nm BCD工艺用于功率器件,士兰微12英寸晶圆厂2025年投产。

IDM模式:英特尔整合设计与制造,比亚迪半导体自研IGBT芯片用于新能源汽车。

封装测试传统封装:日月光、长电科技提供QFN/BGA封装,用于消费电子芯片。

先进封装:台积电CoWoS封装支持英伟达H100 GPU,通富微电为AMD提供Chiplet异构集成方案。

测试服务:泰瑞达、华峰测控开发车规芯片测试设备,满足功能安全认证需求。

四、下游应用层:驱动需求的三大引擎

消费电子:手机/PC依赖高通骁龙、联发科天玑芯片,京东方OLED驱动芯片实现国产化。可穿戴设备推动低功耗蓝牙芯片需求,恒玄科技TWS耳机芯片市占率全球前三。

汽车电子:智能驾驶芯片:地平线征程J6算力达560TOPS,支持L4级自动驾驶。

电控系统:比亚迪IGBT模块供应特斯拉,斯达半导碳化硅(SiC)器件用于800V快充平台。

AI算力:GPU:英伟达H100售价超4万美元,华为昇腾910支持大模型训练。存储:SK海力士HBM3E内存带宽达1.2TB/s,长鑫存储加速HBM研发。存算一体:阿里平头哥发布首款存算芯片,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瓶颈。

五、产业核心逻辑与趋势

技术替代:硅基材料向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演进,斯达半导车规级SiC模块量产。Chiplet技术降低对先进制程依赖,通富微电2.5D封装成本节约30%。光刻机技术掌握在荷兰ASML手中,高端光刻胶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这些卡脖子的技术领域是急于突破的关键,也是未来A股中重点的扶持的产业。

地缘政治加剧:美国《芯片法案》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设备,推动国产光刻机、EDA工具研发。华为联合中芯国际打造去美化产线,14nm工艺实现5G芯片自主可控。

周期波动;存储芯片价格2024年Q2反弹,DRAM合约价上涨15%,三星重启扩产计划。成熟制程产能满载,中芯国际28nm晶圆厂利用率超90%。

六、重点关注领域与炒作逻辑

设备材料:中微公司刻蚀机、沪硅产业大硅片、安集科技抛光液。先进封装:通富微电Chiplet、长电科技XDFOI 4nm封装。

汽车芯片:比亚迪半导体IGBT、地平线智能驾驶芯片。

AI算力:寒武纪思元590、海光信息DCU加速卡。芯片/半导体的炒作逻辑就是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与国产替代。

我会逐一拆解半导体领域相关A股上市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优质标的。包括基本面的技术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各项财务指标,国产替代的技术逻辑。相信在半导体的国产替代领域将会诞生一批超级大牛股。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