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9月19日至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遂宁市举行。会场内,行业热点与前沿话题交织,海内外大咖分享真知;新品技术展示区创新成果亮眼,供需对接会与基金专题会催生合作意向,园区参观让参会者直观感受产业脉动。
“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9月19日至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遂宁市举行。会场内,行业热点与前沿话题交织,海内外大咖分享真知;新品技术展示区创新成果亮眼,供需对接会与基金专题会催生合作意向,园区参观让参会者直观感受产业脉动。
“目前锂电产业虽然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我坚信,在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指引下,未来一定是有‘锂’走遍天下。”遂宁市委书记严卫东的致辞中点出核心趋势。
当前,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七成,储能电池更是赢得了超过九成的全球市场份额。而手握全球约11%锂资源、全国7%基础锂盐产能与18%磷酸铁锂产能的“锂电之都”遂宁,正通过建圈强链、降本增效,不断巩固锂电池产业优势,发力钠电池、固态电池产业新赛道,朝着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的核心引擎加速跃迁。
缘何是遂宁?
从“无矿之城”到产业链闭环
如果说“无中生有”打造出中国死海,是遂宁文旅产业上的妙笔,那么与锂电的羁绊,并非始于天赋的矿产馈赠,同样源于一次“无中生有”的勇气。
1995年,国营射洪锂盐厂成立,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3家锂盐企业之一,锂电种子在川中大地悄然扎根。2003年,射洪锂业改制,国有股权全面退出,完成“国有”到“民营”的蜕变。这场改制奠定了遂宁锂电产业发展格局。此后企业更名为天齐锂业,一场影响世界锂行业的“风暴”拉开帷幕。
2010年,天齐锂业上市,遂宁敏锐捕捉机遇,2013年在全省率先规划锂电产业园,勾勒产业链第一张蓝图。不同于依赖本地矿产的城市,遂宁走出“内外联动”的资源路:对内依托四川锂矿搭建“矿企-材料厂”直供通道;对外与智利、澳大利亚等核心产区合作,通过股权投资、长期协议锁定资源,筑牢上游根基。
这份对资源端的把控力,成为遂宁吸引企业的“第一块磁石”。政府顺势而为,打出“政策+平台”组合拳,先后吸引盛新锂能、富临精工、湖南裕能、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逐步构建起“锂资源开发-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制造-动力电池生产-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目前,遂宁锂电已成功入列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四川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四川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川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主要承载地。
数据显示,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约670亿元,约占全省锂电产业的1/4。2025年以来,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保持了15%的高速增长态势。
遂宁能接续举办国际锂电大会,早已不是偶然。
现场直击
遂宁成锂电行业交流“连接器”
会议期间,遂宁市副市长许文强分享的细节令人动容:接待的最后一位嘉宾抵达时已是凌晨1点,这既显示各方对大会的重视,也印证遂宁的产业吸引力。
作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年度盛会,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不仅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国内及俄罗斯、印度、德国等地的大咖精彩分享,同时,“铜芯智固”固态电池镀镍合金箔、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等多款创新产品与技术亮相。当地多个锂电产业及相关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规模达到150多亿元,涵盖材料、电芯、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此次会议,嘉宾分享内容也是干货满满,既直面问题,也坚定发展信心。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碳酸锂产量38.9万吨,同比增长2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现场分享说,过去10年,锂行业已经历了两轮较大的价格波动周期,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总的来说,当前整个锂电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价格链正处于‘修复期’。”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葛红林建议,我国锂电原料产业需锚定“安全、创新、绿色、协同”四大方向,以战略定力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塑造产业新质生产力。
更值得关注的成果发布环节,遂宁在锂电产业的“全球话语权”初显。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从专利类型看,遂宁市锂电产业的专利申请中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质量较好,近5年专利申请占比为62.1%,高于中国整体和四川发明专利占比。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白皮书(2025年)》表明,遂宁在材料、电芯等方面构造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已成为西部地区锂电产业发展代表。
产业重构
固态电池与钠电池的新赛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开篇之年,更是中国能源转型提质焕新的关键之年。从全球视角来看,锂电产业正处于“资源端博弈加剧、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关键期。
紧跟发展步伐,此次大会聚焦新型电池领域,特设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钠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节奏等分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探讨新赛道的发展路径,为产业转型把脉定向。
关于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院院士、安徽大学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金虎林提到,国家已给出清晰路线图:2026年启动硫化物固态电池装车示范,2027年推进1000辆示范应用,2030年实现5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而AI技术的融入,正进一步助推固态锂电池产业化加速落地。
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分享的数据显示,2024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迈入GWh量级,应用领域从高端消费、无人车等特殊应用领域开始渗透,乘用车装车试验也已进行;全固态电池规划的产业化节点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业已着手全固态电池产线设计工作,标志着全固态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储能则是目前钠电池主要应用方向。
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唐有根预计,未来3年钠离子电池年均出货量将超过50GWh,到203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1000GWh,产值可达3000亿元,应用领域涵盖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工程装备、启停电源等多个方面。
把准脉搏、明晰趋势,方能在产业新赛道中抢占先机。
近年来,遂宁在完成关键锂材料、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布局的同时,引进钠转干电池、钠电负极材料项目,加速构建钠电池产业链。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赛道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锂钠同行”的产业赛道突围正加快实现。
“锂”争上游
“遂宁就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跳出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看遂宁,严卫东总结为“我们小是小、身体好”。
这座位于四川盆地极核中心的城市,与成都、重庆等距128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遂宁以四川第13位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增速。以四川倒数第二的辖区面积,创造了全省第9位的工业增加值,培育出数量居全省第3的上市企业和第4的百强民营企业。
成绩的背后,又与锂电产业息息相关。
近年来,遂宁把锂电新能源作为实业兴市的首位产业,当作根基中的根基。以“圈链”思维构建了覆盖前端资源、中端材料、后端应用、末端回收的全产业链,拥有期货交割、产业基金、检验检测等支撑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矩阵,拥有四川唯一的专业锂电化工园区、西南唯一的碳酸锂期货交割处、西部唯一的国家锂电材料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荣誉不止于此。今年7月,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工作会议在遂宁召开,省发展改革委通报了2024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遂宁成为连续5年入列“优秀”等级的城市。
投资60亿元的安徽相源圆柱形锂电池生产项目,从初次洽谈到正式签约再到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1个月,遂宁的配套能力和办事效率大大超出企业预期。这一案例,正是当地坚持“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服务理念,开展“效率革命行动”的生动缩影。
遂宁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重点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件大事”,坚持程序不减、时间减半,将涉企服务事项梳理到“最小颗粒”,做到定时化、定量化、公开化、规范化,推动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限大大压减;上线“项目通”,实行“红黄绿码”三色预警,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预警,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大大提速。
“真正让大家感受到‘遂宁就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当严卫东讲到这句话时,现场响起的阵阵掌声,便是对这句承诺最好的肯定。
从1995年播下锂电种子,到如今成为汇聚全球目光的“锂电之都”,遂宁走出了一条“有‘锂’走遍天下”的逆袭之路。未来,这座城市将以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坚定的发展决心、优质的营商环境,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继续“锂”争上游。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陈远扬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