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霸业的缔造者:王建以铁腕与智谋铸就的前蜀江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2:16 1

摘要:光天元年(918 年)的成都皇宫,暮春的细雨打湿了琉璃瓦。王建躺在龙榻上,呼吸已如风中残烛。这位七十二岁的前蜀高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枕边的半截铁棍 —— 那是他年轻时做贼寇时用来撬门的工具,如今却与玉圭同置榻前。床前跪着太子王衍和重臣韦庄,他浑浊的眼睛望着梁

光天元年(918 年)的成都皇宫,暮春的细雨打湿了琉璃瓦。王建躺在龙榻上,呼吸已如风中残烛。这位七十二岁的前蜀高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枕边的半截铁棍 —— 那是他年轻时做贼寇时用来撬门的工具,如今却与玉圭同置榻前。床前跪着太子王衍和重臣韦庄,他浑浊的眼睛望着梁柱上缠绕的金龙,忽然想起四十年前在许昌城外打劫的那个雪夜。那时他还是个绰号 “贼王八” 的泼皮,靠偷鸡摸狗为生,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天府之国建立帝王基业。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王衍说:“蜀地险固,易守难攻,你若能守好这份家业,足以自保…… 莫学那些亡国之君。” 话音未落,便溘然长逝。在唐朝末年的藩镇混战中,王建以最卑微的出身,凭着狠辣与权谋,在四川筑起一方霸业,他的一生,恰是五代十国乱世枭雄的缩影 —— 残暴与精明并存,杀戮与建设交织。

一、泼皮崛起:在刀口舔血中淬炼的生存本能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的一个贫农家庭,王建降生时正值蝗灾,田野里的庄稼被啃食殆尽,父亲王重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看着襁褓中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婴儿,叹息道:“这孩子怕是活不成了。” 谁料王建不仅活了下来,还练就一副好身板,只是自幼不喜耕作,专爱与市井无赖厮混,十四五岁时便成了当地有名的泼皮,因偷鸡摸狗、贩卖私盐,被乡邻称为 “贼王八”。

他偷东西颇有 “章法”:专挑富户下手,却从不骚扰贫苦人家;得手后还会分一部分给街头的乞丐,因此在底层混混中颇有 “威望”。有次他偷了当地豪强的耕牛,被抓住打得半死,扔进柴房,他竟咬断绳索,半夜摸回豪强家,放了一把火,将其粮仓烧个精光,临走时还在墙上写下 “贼王八到此一游”,气得豪强吐血。

十八岁那年,王建与同伙偷牛时被官府抓获,判了死刑。狱卒见他身材魁梧,眼神异于常人,偷偷解开他的枷锁说:“你不是池中之物,快逃吧。” 王建连夜逃到武当山,在道观中躲藏。观主处洪见他并非善类,却有过人胆识,劝他:“乱世之中,与其做鼠窃狗盗之辈,不如投军博个前程。” 这句话点醒了王建,他谢过处洪,直奔忠武军驻地。

当时忠武军节度使杜审权正在招募士兵,王建凭着一身蛮力和亡命徒的狠劲,被编入 “忠武八都”,与鹿晏弘、韩建等七人结为兄弟。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战斗中,王建总是第一个爬上城墙,因战功被提拔为都头。有次他率十名骑兵奇袭黄巢粮营,被敌军围困,他竟杀开一条血路,带着首级和粮草返回,杜审权拍着他的背说:“你真是个亡命徒!”

中和元年(881 年),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忠武军将领杨复光派鹿晏弘、王建等率 “八都” 兵力前往护驾。途中,鹿晏弘想自立为王,王建察觉后,连夜带着三百士兵投奔唐僖宗。僖宗见他来得及时,十分高兴,赐他金吾卫将军之职,还让他掌管禁军。王建趁机巴结宦官田令孜,认他为义父,田令孜在僖宗面前屡为他美言,他的地位日益巩固。

光启元年(885 年),唐僖宗返回长安,王建被任命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地方实权,到任后,他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还收编了当地的溪洞部落,兵力达到数千人。他知道,在乱世中,唯有实力才是立足之本。有次部落首领叛乱,他亲率五十名精兵,趁夜潜入敌营,将首领斩杀,叛乱瞬间平息,当地百姓都说:“王将军比猛虎还厉害。”

二、入蜀争霸:在刀光剑影中奠定天府基业

当时的四川,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和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分治。陈敬瑄是田令孜的哥哥,仗着有宦官撑腰,在蜀地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王建想夺取四川,便向田令孜请求入蜀,田令孜满口答应,却遭到陈敬瑄的反对。王建大怒,打着 “讨伐陈敬瑄” 的旗号,率军攻入四川。

王建入蜀后,军纪严明,严禁士兵抢掠百姓,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得到了蜀地百姓的支持。他先后攻占了阆州、利州等地,与顾彦朗结成同盟,共同对付陈敬瑄。陈敬瑄派将领杨儒率军抵抗,王建亲自率军迎战,在利州城外大败杨儒,杨儒投降。王建任命他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对他十分信任。

文德元年(888 年),唐昭宗即位,任命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取代陈敬瑄。陈敬瑄拒不接受,唐昭宗下令王建与韦昭度共同讨伐陈敬瑄。王建趁机扩充势力,先后攻占了彭州、蜀州等地,兵力达到数万人。他知道韦昭度是个文官,不懂军事,便将军事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次韦昭度想干预军事,王建假意设宴款待,席间说:“如今战事紧急,军权不可分散,若韦公觉得辛苦,可先回长安休养。” 韦昭度明白他的意思,只得请求回朝,王建从此独掌讨伐大权。

龙纪元年(889 年),王建率军包围成都,陈敬瑄坚守不出。王建采取 “围而不攻” 的策略,切断成都的粮草供应。成都城内粮尽,百姓饿死无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陈敬瑄走投无路,只得投降。王建进入成都后,将陈敬瑄流放雅州,不久后又将他处死,彻底清除了这个障碍。

平定陈敬瑄后,王建又将矛头指向顾彦朗。顾彦朗死后,其弟顾彦晖继位,王建以 “顾彦晖谋反” 为由,率军攻打东川。经过数年激战,王建终于攻占东川,顾彦晖自杀身亡。至此,王建完全控制了四川地区,为建立前蜀奠定了基础。

在入蜀争霸的过程中,王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他善于用人,不问出身,只要有才能就会重用。他手下的将领多是出身贫寒的亡命之徒,却都对他忠心耿耿。有个叫王宗弼的将领,原是草寇,王建收编他后,对他十分信任,王宗弼也屡立战功,成为王建的左膀右臂。王建还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称帝建蜀:在乱世纷争中打造一方乐土

天复三年(903 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承认了他对四川的统治。王建知道唐朝已经名存实亡,便开始为称帝做准备。他修建宫殿,设立百官,制定礼仪,四川地区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开平元年(907 年),朱温代唐建梁,建立后梁。王建闻讯后,拒绝承认后梁,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改元武成。他追尊父亲王重霸为帝,册立周氏为皇后,立王衍为太子。称帝那天,成都百姓夹道欢迎,王建望着欢呼的人群,感慨道:“我王建能有今天,全靠蜀地百姓的支持。”

称帝后,王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前蜀。在经济方面,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还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他规定 “凡开垦荒地者,免三年赋税;若遇灾荒,可延期缴纳赋税”。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蜀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丰衣足食。他还命人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的修缮,使成都平原的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 “天府之国”。

在商业方面,王建重视对外贸易,在成都、梓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前蜀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为前蜀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成都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在文化方面,王建重视教育,在成都设立了 “文思殿”,招收学生,聘请名儒讲学。他还搜集散失的古籍,组织学者编纂史书,前蜀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著名诗人韦庄在王建手下担任宰相,他积极推动文化发展,使前蜀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王建还十分重视军事建设,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拥有步兵、骑兵、水军等多个兵种,兵力达到数十万人。他还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多个军镇,加强对边境的防御。有次吐蕃入侵,王建派王宗弼率军迎战,大败吐蕃军队,保卫了前蜀的边境安全。

在王建的治理下,前蜀 “境内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少有的繁荣稳定的地区。许多中原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到前蜀,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进一步促进了前蜀的发展。当时的成都,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四、晚年多疑:在权力巅峰中迷失的帝王心性

王建晚年,变得越来越多疑和残暴。他担心大臣们会谋反,对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都十分警惕。有次,他梦见有人谋反,醒来后便下令将梦中出现的大臣处死。他还设立了 “锦衣卫”,专门监视大臣们的言行,一旦发现有可疑之处,就会立即将其逮捕处死。

王建对将领们也十分猜忌,他担心将领们会拥兵自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常常无故解除将领们的兵权,或将他们调往偏远地区。有次,他的养子王宗佶立了大功,他却担心王宗佶会功高盖主,将其处死。王宗佶临死前,大喊:“我对陛下忠心耿耿,为何要杀我?” 王建却无动于衷,可见其晚年的残暴。

王建的多疑和残暴,引起了大臣们的恐慌和不满。许多大臣为了自保,纷纷辞职归隐,前蜀的政治日益腐败。有个叫周庠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被王建贬为庶人,周庠感叹道:“陛下早年尚能纳谏,如今却变得如此多疑,前蜀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王建还十分奢侈,他修建了许多宫殿和园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还搜集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沉迷于享乐之中。他修建的 “宣华苑”,规模宏大,景色秀丽,里面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饲养了许多珍禽异兽,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晚年的王建,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为后事做准备。他担心太子王衍能力不足,无法守住前蜀的家业,便任命韦庄、张格等重臣辅佐王衍。他还告诫王衍:“蜀地险固,易守难攻,你要好好治理国家,不要沉迷于享乐,否则会亡国的。”

光天元年(918 年),王建病逝,享年七十二岁。他在位十一年,为前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泼皮无赖成长为一代帝王,在乱世中建立了一方霸业。

五、历史功过:在天府沃土上留下的永恒印记

王建死后,太子王衍继位,是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还宠信宦官和外戚,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大臣们多次劝谏,他却置之不理,还说:“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

咸康元年(925 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郭崇韬率军攻打前蜀。前蜀军队长期疏于训练,战斗力低下,面对后唐军队的进攻,节节败退。王衍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只得投降,前蜀灭亡。从王建称帝到王衍投降,前蜀仅存在了二十三年。

前蜀虽然只存在了二十三年,但王建在四川地区的统治,对四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四川成为当时的 “天府之国”;他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促进了四川的经济发展;他重视文化教育,使四川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王建还注重城市建设,他对成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使成都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的许多著名景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都是在王建统治时期得到修缮和保护的。他还修建了许多街道和桥梁,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商业的发展。

王建的统治也存在一些弊端,他晚年的多疑和残暴,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和恐慌,导致前蜀的政治日益腐败;他的奢侈浪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此外,他立王衍为太子,也是一个重大的失误,王衍的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了前蜀的灭亡。

总的来说,王建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他在乱世中建立了前蜀,为四川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既有功绩,也有过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如今,在成都的永陵,仍保存着王建的陵墓。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之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王建的石像、玉带、金银器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前蜀的繁荣和王建的统治。永陵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缅怀这位五代十国时期的枭雄。

王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中,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才能,以及为百姓谋福利的胸怀。即使是像王建这样的泼皮无赖,只要有机会,也能成就一番霸业。同时,王建的故事也警示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成就伟业,也可以让人迷失自我。一个帝王,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善待百姓,才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王建的一生,是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群雄逐鹿的缩影,他的功过是非,也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

来源:笑眼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