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上海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扛牢对口帮扶工作政治责任,坚持与对口帮扶地区一道,同向发力、携手并进,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上海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扛牢对口帮扶工作政治责任,坚持与对口帮扶地区一道,同向发力、携手并进,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做客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共话合作交流》节目, 介绍闵行 区 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工作的经验与成效,看 共饮一江水的“山海情” 如何将 两地人民紧密相连在一起 。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推动东西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和沿边产业转移,是区域发展战略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近年来,闵行与保山共建产业园区,被看作是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转变的关键举措。这背后是如何利用两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呢?又实实在在带来了哪些新动静、新成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陆方舟表示,产业协作是推动对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闵保产业园”是闵行区与保山市深化合作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它的运作,可以用“高位推动、机制创新、协同发展”来概括。
在推动上,闵行、保山两地从领导层面高度重视,成立沪滇产业协作工作专班。在2024年9月,闵行区正式签订了沪滇“16+16”重点园区合作共建协议。
最大的亮点是,闵行、保山合资组建了“闵保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轻资产运营的平台公司,像一个专业的“红娘”和“管家”,可以帮助编制符合保山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的规划,避免盲目投资;也可以运用闵行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和资源网络,精准对接上海乃至长三角的企业。
在模式上,采取“联合考察+联席会议+联合招商”的方案。去年闵行区有家企业有意向在云南拓展农产品种植业务,通过闵保公司积极协调,从初步接触到签约落地保山,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企业负责人说,“闵行的服务效率和专业度,让我们对投资保山充满信心。”截至目前,通过这个平台,闵行区已经精准对接了192家企业,成功引进了48家,协议投资金额3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29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千个。这个数字背后,是大量的就业岗位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产业协作不是简单地把东部产业搬过去,而是强调优势互补,深度融合。”陆方舟表示。闵行区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有优势,保山有独特的绿色硅基资源、高品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和丰富的文旅康养资源。
为此,闵行区推动形成了“上海研发+保山制造”“东部订单+西部基地”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比如今年3月在上海虹桥举办的保山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上,有90家企业参会,其中17家当场签约,投资额11.7亿。这说明保山的潜力被市场高度认可,也证明了这种“双向赋能”模式的可行性。
陆方舟说:“我们把莘庄工业区和保山主园区的共建经验,拓展到腾冲、龙陵、施甸、昌宁四个县区的园区,形成了“1+1+4+N”的大联动格局,让产业协作的红利惠及更广区域。”
编辑:徐宇扬
初审:陈怡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