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兵燹之下,无有完卵”—— 加沙的天空又一次验证了这句古训。2025 年 9 月 14 日起,以色列军队以 “基甸战车 2” 计划为名,对加沙地带展开新一轮疯狂空袭,24 小时内轰炸近百处目标,数十名平民倒在血泊中。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这场持续近两年的冲突已夺
“兵燹之下,无有完卵”—— 加沙的天空又一次验证了这句古训。2025 年 9 月 14 日起,以色列军队以 “基甸战车 2” 计划为名,对加沙地带展开新一轮疯狂空袭,24 小时内轰炸近百处目标,数十名平民倒在血泊中。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这场持续近两年的冲突已夺走 6.5 万加沙人的生命,相当于每 20 个加沙人中就有 1 人死于战火。更令人心寒的是,当联合国安理会 18 日以 14:1 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停火决议时,美国却单方面行使否决权,让 “立即停火” 的呼声成了空谈。加沙城居民拉巴赫在防空洞里对孩子说:“导弹来之前会有警报,可世界的良知为什么不响?” 当以军发言人在电视上炫耀 “精准打击” 时,难民营的母亲们正用破布给受伤的孩子包扎 —— 这样的 “扩大行动”,真能换来所谓的 “安全” 吗?当安理会的否决票落下时,加沙的孩子们还在画纸上给导弹画笑脸,他们的和平梦想还能撑多久?
加沙教师拉巴赫的教案本里夹着张皱巴巴的课程表,上面被炮火熏出了焦黑的洞。“上周教孩子们认识蝴蝶,这周改成辨认空袭警报的音调。” 他最难忘 9 月 14 日那天,以军空袭前 60 秒才发出警告,他拽着 30 个孩子冲向防空洞,身后社区学院的教学楼瞬间塌成废墟。“他们说‘已发出疏散警告’,可从家到防空洞要跑 800 米,我们不是羚羊啊!” 拉巴赫展示的手机视频里,孩子们蜷缩在潮湿的洞穴里,用蜡笔在岩壁上画太阳,而洞外爆炸声像闷雷般不断滚动。
加沙医院的急诊室早已成了屠宰场。医生哈立德的白大褂上沾着深浅不一的血渍,他在社交媒体直播抢救过程:“刚送走个被弹片划伤的 7 岁女孩,她怀里还紧紧抱着断了胳膊的玩偶。” 医院发电机因燃料短缺频繁停机,手术只能靠手电筒照明,而以色列却继续封锁人道援助通道。就像哈立德怒斥的:“他们连绷带都不让进来,还好意思说‘保护平民’?这简直是‘打着反恐旗号的屠杀’!” 空袭目标清单上写着 “军事设施”,可实际被炸的大多是居民楼和难民营,联合国调查显示 70% 的遇难者是妇女和儿童。
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现场像场荒诞剧。14 个成员国举起赞成停火的手,唯独美国代表慢悠悠地亮出否决牌,理由是 “停火会损害以色列自卫权”。中国代表傅聪当场连发三问:“当死亡人数从 3000 涨到 6.5 万,美国的良知在哪里?当加沙出现饥荒,阻碍人道援助的责任谁来负?当安理会共识被践踏,联合国的权威何在?” 这番话让现场陷入死寂,却没能阻止炮火继续轰鸣。
以色列国内的分歧比弹坑还深。反对党议员在议会展示空袭后的儿童尸体照片,怒斥政府 “用屠杀换选票”;特拉维夫街头出现数百名示威者,举着 “我们不要沾满鲜血的安全” 标语静坐。历史学家约瑟夫在专栏里写道:“以军说炸的是‘武器库’,可加沙最大的‘武器’是绝望。” 这种绝望正在发酵 —— 哈马斯发言人趁机招募年轻人,他们的宣传片里满是废墟镜头:“要么拿起枪,要么等着被炸死。”
美国的 “双标” 操作成了笑柄。国务卿鲁比奥一边在耶路撒冷和内塔尼亚胡拥抱,一边抱怨以军 “没提前打招呼”;国务院官网挂着 “人权报告”,却对加沙的饥荒视而不见。网友制作的对比图在社交平台疯传:左边是加沙难民营的断水照片,右边是美国否决票的截图,配文:“这就是美式人权?” 俄罗斯外交部直言不讳:“安理会无力阻止大屠杀,美国要负主要责任。”
难民营的教室里,10 岁的穆萨用捡来的铅笔在纸板上画画。他给导弹涂上彩虹色,在弹头上画了朵小花:“老师说只要我们许愿,炸弹就不会伤人。” 这幅画被前来采访的记者拍下,却没能阻止第二天空袭摧毁整个难民营。艺术家法蒂玛在被炸塌的图书馆墙上作画,她把弹孔画成月亮,把裂痕画成河流:“他们能炸建筑,炸不掉我们心里的风景。”
国际社会的民间行动比官方声明更有力。土耳其商人自发组织车队运送人道物资,尽管知道可能被扣;巴西学生发起 “给加沙寄铅笔” 活动,收集的文具在边境堆成小山;以色列医生悄悄越境,在加沙的地下诊所帮忙做手术。就像法蒂玛说的:“政客们谈战略,我们普通人只知道 —— 给孩子铅笔总比给炸弹强。”
这场无休止的轰炸正在制造更深远的仇恨。拉巴赫的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他们要炸我们的学校?”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有防空洞里此起彼伏的啜泣声。联合国大会下周将召开高级别会议,可加沙人已经不抱希望 —— 毕竟 6.5 万亡魂没能换来安理会的停火令,再多的会议又能改变什么?
当以军的导弹还在寻找下一个目标,当美国的否决票还在为炮火开绿灯,加沙的孩子们仍在画纸上寻找和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 “基甸战车 2”,只知道天空会掉炸弹;他们不懂安理会的规则,只奇怪为什么没人来阻止这一切。就像穆萨在画的背面写的:“请把导弹变成会飞的铅笔,这样就不会有人哭了。”
这场由 “扩大行动” 引发的人道灾难,终究会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 6.5 万亡魂在风中低语,当安理会的灯光照不进加沙的防空洞,世界终将明白:真正的安全从不是炸弹堆出来的,而是用良知和正义浇灌的。只是现在,加沙的天空依旧灰暗,而那个孩子的问题还悬在半空:究竟要炸到什么程度,和平才会真正降临?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