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华为在全联接大会现场亮出底牌,一场“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的规模之战正式开打。核心关键词超节点算力集群,直接摊在台面:当单颗芯片性能被锁死的时候,靠堆量与系统级创新杀出一条血路。
9月18日,华为在全联接大会现场亮出底牌,一场“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的规模之战正式开打。核心关键词超节点算力集群,直接摊在台面:当单颗芯片性能被锁死的时候,靠堆量与系统级创新杀出一条血路。
这里不是谁家的大模型跑得快,而是国产科技在被卡脖子的夹缝里,爆出了可能改变市场规则的新打法。
华为这次没玩虚的,直接把两排“巨兽”SuperPoD超节点搬上舞台,数万张昇腾卡塞满机柜,光是带宽就顶到16PB/s。什么意思?同期英伟达能做到的水平,被硬生生拉出七倍的差距。
网络拓扑这块也不走寻常路,自研互联协议灵衢,把NPU、DPU全对等互联扔进锅里炖,各种调度瓶颈一锅端。这哪里还是传统拼单卡性能的老套路,更像是把一群普通士兵摆成铁桶阵,就算单兵能力不突出,只靠默契配合也能打赢洋枪队。
前两年英伟达说禁就禁,台积电工艺说断就断,黄仁勋来中国兜了一圈,H20芯片性能缩水八成还想敲中国的大门。最后还是“见不到芯片”,中国干脆自立门户。
有点像小时候蹭邻居电视被骂回来,自己攒钱买新款,还能修。英伟达H20已经卡得死死的,国产没有先进制程就靠规模和架构另辟蹊径,硬是啃出来一套独门武学。
外行人看热闹,以为华为就是拿很多芯片绑在一起使劲狠砸,其实这里面的狠劲带着点巧劲。UB-Mesh递归直连架构撑起了无限扩展的底座,64卡一个单元往外无限铺开,英伟达一上千卡通信效率就急剧下滑,华为却让算力随规模线性增长。不是堆砖头,是一砖一瓦叠出系统的“摩天大楼”。
内存墙同样被国产技术拆掉,华为自研低成本HBM,数据搬运的瓶颈像被通下水道一样疏通,多模态Qwen模型跑视频,效率翻番。
软件生态更是给国产GPU厂商留好三分余地,CANN算子库、MindSpore框架直接同步推进,软件硬件双管齐下。技术变革不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背后真扎根了深厚的科技含量。
别以为就华为一家在死磕英伟达,其实是整条国产芯片产业链在合力突破。制造端,中芯国际等代工厂接住了昇腾950/960订单,14nm工艺+chiplet技术,让国芯效能硬是顶到了等效7nm。
这个过程有点像厨师手里的豆腐,明明水嫩,一遍又一遍雕花,最后呈现的造型让吃货都忘了它本来的形态。
设计思路也玩得漂亮,从原来的单芯崇拜转向系统协同,国产GPU厂商比如寒武纪、壁仞,都开始把“集群优先”写进基因里,这样全方位降低对单卡性能的依赖。
行业风向,谁还在吹“最小最强”,只要协同搞好了,每张芯片就是擎天柱的一块钢板。
生态这个词听着抽象,华为偏要给它落地,灵衢2.0技术规范拉开帷幕,每家都能唱主角。类似大家一起打麻将,谁都可以胡牌,没准下家还是你亲兄弟。
华为主动让渡一部分技术能力,确保芯片企业安心进场,缓解信任和履约焦虑,没有彼此防备过度,真正形成互联生态。这种打法不求短期利益,愿意搭平台的姿态,是把蛋糕分大而不是抢着吃完。
说华为暴打英伟达,确实挺解气,但其实华为是在打破全球芯片霸权。在特朗普压力下,英伟达芯片禁运的铁腕策略,让中国算力产业陷入巨压。
这几年整个行业快喘不过气,全靠自己死磕。从卡脖子到自主化,谁都明白一句俗话:饭碗不能如今拿在别人手里。以前觉得买比造省心,现在看来,被人捏着命门比什么都亏。
过去这些创新是无奈之举,憋 出来的应急打法,现在却成了突围之路。中国企业在逆境中一轮轮重构,没钱没资源时只能背水一战,结果反倒打造出了全链条的自主营体系。放在十年前,这路谁敢想?工业强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却上了星辰大海的大船。
华为万卡集群不是孤胆英雄,而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破冰突击队。英伟达封锁只是个高墙,国产企业的联合攻坚才是冲刺的利剑。造不如买的好日子已经收场,如今只有创新与自主才能掌控自己的未来。
新一代中国算力产业,正在把系统级创新刻进骨子里,下一步是否能彻底改写全球格局?也许下次全世界看华为,不再说“中国式奇迹”,而是学着怎样把鲁班锁变成无敌引擎。
来源: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