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乳钉纹四耳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9:19 1

摘要: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村民在取土时两次发现西周时期青铜器,同年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又发现青铜器,后经文物工作者勘察,认为是一座西周早期的贵族墓葬。据此推测,前两次的青铜器也应该出土于该墓葬,依次编号为M1、M2、M3。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村民在取土时两次发现西周时期青铜器,同年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又发现青铜器,后经文物工作者勘察,认为是一座西周早期的贵族墓葬。据此推测,前两次的青铜器也应该出土于该墓葬,依次编号为M1、M2、M3。

出土青铜器的石嘴头又称石鼓山,北临渭河,河的对面就是闻名中外的斗鸡台墓地;东濒茵香河,现在这里已被辟为宝鸡经济开发区。西宝公路南线从石鼓山东西穿过,将石鼓山拦腰截断,路北偏东就是新建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路南偏西较平缓的峁塬上就是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的老堡子。这里地势高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上迄仰韶,下至秦汉,尤以龙山文化与先周文化堆积最为丰富,文物普查中被定为省级保护单位。说明自古以来,石嘴头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石鼓山M3为一座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南北向,墓长4.3米,宽3.6米,残深2.4米。由于村民取土和平整宅基地,墓葬上部不存,依据南部土崖5.6米的高度和地形地势判断,墓葬的深度应在7—8米之间。在二层台上部的东、北、西侧壁向外挖有壁龛。自东、北、西依次编号1、2、3、4、5、6号龛。除5号龛外,其余龛内都放置有青铜礼器。

牛首乳钉纹四耳簋就出土于M3的壁龛中,器物通高29.7厘米,口径35厘米。牛首四耳簋造型庄重,装饰典雅,铸造精良,是西周青铜器中出类拔萃的艺术珍品之一。该簋侈口,深腹直壁,体有四兽耳带小珥,高圈足,足下有厚边条。器颈、腹部饰有四道高扉棱,圈足及足的外缘各饰八道扉棱。在器腹上、下方各装饰三排排列规整的长乳钉纹,共192枚。腹中间饰一周直棱纹,圈足饰夔纹。四兽耳的上方为立片状铜牌式。在牌的正面有两道凸出的扉棱,扉棱之间饰有一凸出的小牛首,在牌的背面也饰有一小牛首,正好与对面的牛首隔沿相望。四耳的牌式下方为牛首浮雕装饰,在牛首浮雕的下面有一小些的牛首浮雕,在下垂的小珥的两侧面也各饰有一小牛首的造型,使每个耳上共有6个牛首。颈部四道高扉棱顶部各浮雕牛首1个,整器共有28个牛首,是目前所见此类器中牛首最多的一件。在耳的两侧上下方用阴线各雕饰夔纹,两夔纹间雕饰鸟纹。该簋铸造精致,端庄大气,造型与工艺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整器以叠床架屋的手法将牛首的浮雕层层饰出,这种装饰的手法是极为少见的,再加上尖而耀眼的棘刺状乳钉纹的装饰,更显示出此簋的美观大方。

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器物以牛羊首为装饰主题。青铜器的主人和它们的设计者,似乎对牛、羊情有独钟,这也是宝鸡青铜器地域性文化色彩浓重的突出表现。宝鸡正处我国古代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的切合带,牛羊与当地居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牛羊形象在当地文化中处于被推崇的地位,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血肉关系在此得到充分显示。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