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阅读:以智慧之光照亮未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8:30 1

摘要: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读书日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传递智慧,为构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动力。

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读书日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传递智慧,为构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动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阅读能为人类架起怎样的桥梁?这座桥梁又将通向何方?细细思量,答案或许就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甲骨文的刻痕到电子书的屏幕,阅读始终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基石,是我们在迷雾中找寻方向的罗盘,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体与世界的无形纽带。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变革与挑战的今天,阅读不仅没有失去其价值,反而以更加多元、深刻的方式参与着人类文明建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文字的出现表示质疑,认为它们会“在灵魂中植入遗忘”。这种对新媒介的警惕,与今天我们面对数字阅读时的忧虑有些相似。但历史证明,从口述传统到羊皮卷轴,从印刷书籍到电子阅读器,阅读载体的变迁并未真正削弱思想的力量,反而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11世纪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19世纪报纸杂志的普及,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今天,数字阅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服务全球读者,让更多人享受阅读的乐趣。正如《印刷书的诞生》中所说,书籍既是变革的工具,又是变革的产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与其担忧阅读方式的改变,不如思考如何让这种改变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精神成长。

当下,人们往往被各种算法和碎片化信息包围,而深度阅读恰恰是一剂抵抗精神异化的良药。有研究发现,深度阅读能够显著增强认知、理解、记忆等大脑功能。当我们打开一本书,便进入了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心灵空间。通过阅读,我们得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百味人生。这种超越性体验在日益封闭的信息茧房面前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断提醒我们,真实的世界远比算法推荐给我们的更广阔。

面向未来,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认知能力将越来越重要,而广泛阅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在少年时期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登上高处仰望星空,追寻星辰的奥秘。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喜欢科学类书籍,还热爱文学、建筑和绘画。他的知识和见解不仅来源于课堂,还来自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这无疑对其科研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阅读赋予我们的正是这种“新的眼光”,它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想象和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样子,或许就藏在我们今天所读的每一页书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籍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人类集体记忆的载体和文明对话的场域。从《诗经》到《百年孤独》,从《论语》到《人类简史》,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基因库,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智慧得以持续对话。从竹简到云端,改变的只是知识的载体,不变的则是人类通过文字探索真理、表达自我的永恒渴望。(张晓华)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