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乐趣,海淀区万泉小学于近日举办了"春泥里的幸福密码·一米菜园种植”讲座。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执行站长、我校校外科技导师苏华老师担任主讲。
当小小的菜园化作立体课堂
我们看见的不仅是
青葱幼苗的成长轨迹
更是一代新人在劳动实践中
绽放的成长光芒
这或许正是
对"春泥里的幸福密码"
最动人的诠释
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乐趣,海淀区万泉小学于近日举办了"春泥里的幸福密码·一米菜园种植”讲座。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执行站长、我校校外科技导师苏华老师担任主讲。
专家引领探秘"一米菜园"
知识讲座精彩纷呈
讲座伊始,苏华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植物生长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种子破土而出的奇妙过程,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在系统讲解环节,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一米菜园"的科学理念,强调这种高效种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又可实现蔬菜多样性栽培,特别适合校园环境实施。
结合二十余年科研实践经验,苏老师详细解析了许多蔬菜种植的核心要领,如从菠菜、生菜等叶菜的喜凉特性,到番茄、黄瓜的搭架技巧;从春播秋收的时令规律,到土壤PH值检测的实用方法。
为强化学习效果,讲座现场特别设置了"沉浸式"教学环节——苏老师亲自演示松土作畦、穴播点种、薄肥勤施等标准化操作,并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实践。同学们手持迷你农具,在专业指导下完成播种、覆土、浇水全流程操作,专注的眼神里跃动着实践的热情。
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种植实践火热启动
互动答疑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抛出思考:"怎样判断小苗是否缺水?""可以用淘米水施肥吗?"苏老师逐一解答,给予了专业的建议。
讲座结束后,学校为每个班级发放了“一米菜园”种植工具和蔬菜种子,鼓励同学们积极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讲座,自己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种植知识和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万柳校区“一米菜园”班级牌
他们将好好种下种子,用心呵护自己的“一米菜园”,见证蔬菜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当孩子们亲手播下种子时,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对生命成长规律的认知与敬畏。此次讲座是万泉小学劳育课程的重要实践,后续学校将通过"班级责任田轮值""生长日志记录"等系列活动,构建"知—行—创"协同机制,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支点。
来源:每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