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背后的心理消耗,正在悄悄拖垮你丨心理性失眠调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20:11 1

摘要:换句话说,失眠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普遍。而失眠并非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困扰,而常常是白天未被安顿的情绪和压力在夜晚的延续。

失眠,几乎是每个现代人绕不开的苦恼——但它远不止是「睡不着」这么简单。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定义,失眠的主要症状包括[1]:

换句话说,失眠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普遍。而失眠并非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困扰,而常常是白天未被安顿的情绪和压力在夜晚的延续。

1987年,Spielman 等人提出的 3P 模型便指出,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原因是致使失眠的主要诱发因素[2]

那些白天没有消解的焦虑和担忧,会让大脑持续处在警觉状态,身体也随之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导致人更难以放松和入睡。

很多人试过换枕头、泡热水澡、听助眠音乐来改善睡眠,但这些行为层面的努力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真正让我们经历反复失眠的,是没有被好好安顿的内心。

失眠不仅仅是结果,它本身也会成为我们新的压力源。

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更容易烦躁、敏感,甚至陷入消极的自我评价之中。多项研究还显示,失眠患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不论是身体健康、情绪状态还是日常的社会交往,诸多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普遍受损[3]。

失眠既是心理痛苦的产物,又会进一步放大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当失眠与心理痛苦,彼此喂养、无限循环——就像一个莫斯乌比环把人给困住了。

归根结底,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关键还是在于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与睡眠、与自己心理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失眠不是一个需要战胜的敌人,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回应的信号。

失眠或许提示着,那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法宣泄焦虑的自己——

连续几个月接手高难度项目,我每晚躺下后大脑却停不下来:方案还有什么漏洞?明天的汇报该如何表达?客户会不会不满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越睡不着越焦虑,“再睡不着明天状态更糟”的自我恐吓,把我拖入彻夜难眠的循环。

失眠或许透露出,那个在多重的社会角色重担下内化自我批评的自己——

宝宝睡后本该是我休息的时间,我却总是不由自主回想:今天辅食喂得够不够?下午他磕了一下是不是因为我没看好?我是不是一个不够好的妈妈?别的妈妈都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我总是又累又愧疚……

失眠还可能是袒露出,对游走在人际关系里疲惫和无力的自己——

很多人都评价我是个能量满满的e人,因为我看起来总是很外向,在社交活动里如鱼得水,和刚认识不久的人也能打成一片。但实际上,这样的互动消耗了我大量的心理能量。只有进入夜晚之后,我才能拥有不被打扰的独处时刻。卸下白天的社交面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是放空、发呆,都会让我觉得平静了很多。

甚至,失眠还可能指向那个对于睡眠本身就怀着深深恐惧和焦虑的自己——

我睡觉特别容易被打扰。外面一点车声、窗帘漏进来的一点灯光,都能把我从睡意里拉出来。只要被惊醒一次,我就很难再重新进入睡眠。尝试过各种方式改善我的睡眠状况,今年还在美团买药上购买了褪黑素等助眠产品,能让我稍微安心一些。有时候一想到晚上可能会被噪音或光线打扰,我就提前开始紧张,甚至在没发生之前,就已经失眠了。

那些来自人际关系、工作、家庭责任、社会比较、情感经历等等的压力在心理悄悄埋下了种子,就像背景音一样持续播放,我们可能没有察觉它们的存在,但在某个夜晚,它们会以失眠的方式显现出来。

我们与睡眠的关系,恰恰反映着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一次关于失眠深入的自我洞察,或许就是我们需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因此,我们想邀请你参与由 美团买药 联合 KnowYourself 共同发起的《心理性失眠调研》。我们希望借助你的经验,共同去探索和看见:

究竟是哪些“内心戏”在干扰你的睡眠?

究竟有哪些未被处理的情绪,需要被认真对待、好好处理?

失眠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多你一直以来没有意识到的心理需求?

... ...

你的回答是一次自我觉察的契机,通过梳理你的回答,你或许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夜间难以入睡的内在成因。

用10分钟时间,聆听一下深夜里的自己。

我们将在后续的白皮书中,为你提供基于本次调研的深度分析和科学睡眠管理的建议。而作为此次研究的联合发起方,美团买药也始终关注着您的具体失眠健康需求。

想拥有稳定、充足的睡眠,需要我们像对待饮食、运动一样,用科学的方式去管理。睡眠不是被动发生的,而是一种可以被主动守护的资源。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能走出反复失眠的循环。

祝你今夜好梦。

References:

[1]McNamara, S., Spurling, B., & Bollu, P. (2025). Chronic insomnia. StatPearls.

[2]Han, E. K., & Son, H. K. (2024). The factors affecting sleep qua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based on Spielman’s 3P model of insomnia. 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53(12), 2739.

[3]Roth, T. (2007). Insomnia: definition,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3(5 suppl), S7-S10.

本文关键词:失眠、睡眠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广告

来源:知我心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