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来了!”9月20日9:00,现代+小记者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一行百人齐聚百年名校——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寻找电影《南京照相馆》背后的光影故事。他们在南京十二中物理老师王曦宇和政治老师穆文若的带领下,参观了百年建筑——道胜堂旧址、约翰·马吉图书馆所在
“我们来了!”9月20日9:00,现代+小记者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一行百人齐聚百年名校——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寻找电影《南京照相馆》背后的光影故事。他们在南京十二中物理老师王曦宇和政治老师穆文若的带领下,参观了百年建筑——道胜堂旧址、约翰·马吉图书馆所在地双楼以及约翰·马吉故居马吉楼。
据穆文若老师介绍,1917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先生以“益智小学”为基石,播下了现如今南京十二中的教育火种。他不仅是教育家,更是在1937年南京黑暗岁月中以16毫米摄像机记录日军暴行的勇者,为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留下了铁证。约翰·马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坚守。这种精神如同明灯照亮了学校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了十二中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马吉先生创办的校园建筑群——道胜楼、尊道楼、益智楼等5栋建筑至今仍矗立于十二中校园内。
在王曦宇老师的带领下,现代+小记者一行漫步校园。尊道楼的青砖灰瓦、道胜楼的飞檐雕梁仿佛都在诉说:这些由约翰·马吉先生筹资建造的建筑,曾是战火中的避难所,如今化作书香浸润的课堂。约翰·马吉图书馆外墙砖石上镌刻的教育箴言蕴藏着“大爱无疆”的密码,每一扇窗棂都折射着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穿过校园地标子高亭和“飞跃未来”雕塑,参观者一行来到约翰·马吉先生及其家人曾经居住的别墅——“马吉楼”,参观约翰·马吉纪念馆。马吉先生家庭影像、马吉和救助中国人的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影像故事、约翰·马吉图书馆命名仪式及穿越80年历史的南京今昔对比专区等等,置身国际友人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成员欣然道:“今天参观后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南京今昔对比图,变化真的太大了,对中小学生来说,这里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据介绍,南京老照片由约翰·马吉先生亲自拍摄,现代照片是由马吉先生的孙子克里斯·马吉拍摄。
现代+小记者王为茜和鞠冉昕都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她们参观时一路结伴同行,每到一处都充满好奇。“我们和孩子们今天一起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尽管她们还不会写太多文字,但我们回去后会和孩子交流感想并帮助她们记录下来,相信这将来会成为她们珍贵的童年记忆。”王为茜和鞠冉昕的家长不约而同地表示。
通讯员 李文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胡玉梅 刘惠勤 /文 赵杰 戴明夷 /摄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