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生菜看似简单,其实门道不少。很多种植爱好者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播种下去的生菜种子,出苗稀稀拉拉,甚至干脆不出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种生菜看似简单,其实门道不少。很多种植爱好者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播种下去的生菜种子,出苗稀稀拉拉,甚至干脆不出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记得有一次,我种下去的生菜种子整整两周都没动静,扒开土一看,种子都烂在地里了。后来请教了一位老农,他一语道破天机:“播种前差一步,难怪不出苗!”这一步,就是低温催芽。
生菜种子在温度高的环境中不容易出芽,需要低温催芽后再播种。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温度超过25℃时,直接干籽直播很难出苗。
生菜种子的特性
生菜种子非常小,顶土能力差。如果覆土太厚,超过0.6厘米,种子就很难破土而出。播种时先浇水后播种,确保种子始终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有利于吸水膨胀和发芽。
种子的新鲜度也很关键。生菜种子寿命只有1-2年,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种。保存种子要放在干燥、低温、通风和避光的地方,确保发芽率在85%以上。
如果不确定种子活力,可以提前做发芽实验:用100粒种子测试发芽率,达标后再播种或者催芽。
关键一步:低温催芽
低温催芽是生菜播种前的关键步骤。具体方法很简单:将种子清洗后浸泡2-4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
然后用湿布包裹种子,放入2-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催芽,24小时后再拿到阴凉处继续催芽。
经过4-5天,70-80%的种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种了。露白后的种子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力,能保证正常出苗。
播种季节的选择
生菜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适宜播种的土壤温度为最高不超过25摄氏度,最低不低于15摄氏度。
在温度低于5℃的冬季和早春,种子不能发芽,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就会烂籽。已经催芽的种子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容易出苗。
春季播种生菜,最好在覆土后覆盖一层地膜,起到增温保墒作用。这样可以避免播种后温度降低导致不出苗。
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的管理直接影响生菜出苗。种子发芽后,既要避免土壤过湿,也要防止过于干燥。
过分潮湿会使种子根系腐烂,特别是在阴冷环境下;土壤干旱则会使种子根系缺少水分,胚乳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利用,导致种子死亡。
高温季节育苗,需要遮阴和洒水降温。播种后可以用麦草、稻草等覆盖保墒,再用遮阳网遮阴降温。幼苗出土一半以上,及时揭开地面覆盖物,保留遮阳网直到真叶出现。
土壤和环境因素
育苗地的选择也很重要。应该选择三年内没有种植莴笋等菊科作物和叶菜类的地块,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几率和地下害虫基数。
上一茬农作物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提前和减少使用量,避免生菜种子不能正常萌发。生菜种子发芽期正好是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时期。
在低温环境下,种子很容易感染猝倒病、立枯病和根腐病而不能出苗或者倒苗。因此选择健康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出苗率的重要因素。
记得那位老农看着我的生菜地,摇摇头说:“很多人以为种子埋进土里浇水就能长,哪有那么简单!生菜种子就像小婴儿,怕冷怕热还怕闷,伺候不好它就给你‘罢工’。”
如今我的生菜地绿油油一片,邻居都羡慕不已。其实秘诀就那么一点:播种前花2分钟,给种子做个低温处理,露白后再播下去,出苗又齐又壮!
别看这一步简单,它能让你家的生菜从稀稀拉拉变得郁郁葱葱。下次种生菜时,记得试试这一招!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