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9:35——发令枪响,数千名市民选手如潮水般涌出“大莲花”。这座两年前见证亚洲体育盛宴的体育场,今日迎来新主角:青春洋溢的男女学生,精神矍铄的中老年组合,身着亚运服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迫不及待的孩子拖着父母……参赛者们以脚步丈量城市变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华生 伊志刚
杭州,2025年9月21日。一场盛大的城市派对,把无数人的心绪重新拉回到两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上午9:35——发令枪响,数千名市民选手如潮水般涌出“大莲花”。这座两年前见证亚洲体育盛宴的体育场,今日迎来新主角:青春洋溢的男女学生,精神矍铄的中老年组合,身着亚运服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迫不及待的孩子拖着父母……参赛者们以脚步丈量城市变迁,用团队协作与绿色出行方式,穿梭于19个亚运场馆与城市地标之间,共同书写亚运精神的“续篇”。
杭州奥体中心。
来自杭州朝晖街道的中年参赛者周国强用地铁加共享单车的交通组合方式参与全程,他擦着汗说,“两年前我在电视前看亚运,今天自己成了参赛者!”
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两周年之际,为了深化亚运遗产利用,推动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这场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指导,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杭州市体育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联合主办的“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城市穿越赛”,正让“亚运荣光@未来”从口号变为全民可触的生动实践。
启动仪式现场。
数千人齐聚大莲花,共同开启穿越之旅
21日上午9时,活动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西广场隆重举行。亚奥理事会副总干事维诺德、亚组委贵宾、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办协办单位负责人等出席。
亚奥理事会副总干事维诺德对本次赛事给予高度评价:“感谢组委会举办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体育融入城市脉搏,让市民和游客通过运动感受杭州的活力与温度。让我们共同传承亚运遗产,让体育精神持续激励每一个人。”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毛根洪对于两年来杭州亚运会的影响力感受颇深:“亚运场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健身、休闲;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025年8月18日,杭州亚组委完成注销,其作为法律主体完成了筹办亚运会的使命。后亚运时代,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接棒传承,在亚运遗产保护、亚运品牌传播等方面继续发力。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亚促会会长陈卫强表示,传承好、利用好亚运遗产是全体亚运人应有的行动自觉,更是广大关心和支持亚运事业朋友们的共同心愿。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亚促会会长陈卫强致辞。
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组委代表小岛馨也到场祝贺和感谢了杭州曾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表达了对亚洲体育的美好展望。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亚奥理事会赛事研究院授牌仪式。在亚奥理事会第45届代表大会上,特别指出杭州亚运会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是国际大型赛事的标杆。为了助力持续扩大亚奥理事会旗下赛事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亚奥理事会各类赛事的筹备,特别在杭州设立了亚奥理事会赛事研究院。据悉,9月23日下午,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杭州市体育局与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还将开展纪念亚运两周年系列活动——对话·奥林匹克,活动将邀请体育界、科技界及亚运相关嘉宾围绕“体育、科技、青年”三者相互赋能开展现场对话,共同回顾亚运精彩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此外,开幕式还进行了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副会长单位授牌仪式、亚促会骑行/跑步俱乐部成立授旗仪式及“亚运故事奖”奖项颁发。
9点35分,超过2500名参赛者从“大莲花”激情出发,开启穿越之旅。
滨江联队的三位体育老师成为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城市穿越赛冠军。余希摄
参赛选手通过骑行方式参与穿越赛。
亚运遗产集中展示,共享赛会之城红利
两年前的金秋,杭州亚运会以“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盛况惊艳世界。今日,亚运遗产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56个办赛场馆悉数转型为全民健身空间,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女排世俱杯等国际顶级赛事接连落地,今年引爆全民热情的“浙BA”篮球赛更是成为现象级运动盛事。本次城市穿越赛,正是对亚运遗产创新利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活动精心设计了A、B、C三条特色线路,巧妙串联起已经成为杭州人日常打卡点的亚运场馆和文化地标。比如拱墅运河体育中心和杭州奥体中心训练馆等新建场馆,已经是市民家门口锻炼场地和市民们体验获取专业级体育服务的综合体。而“老场馆”滨江体育馆和黄龙体育中心也在亚运改造升级之后大换新,每天都迎来爆满的运动人群。“大莲花”更是演唱会不断,还开起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能喝酒撸串的“莲荷里”商业街区。
而每个点位上的趣味活动,更是让参赛者大呼又好玩又过瘾。在承办亚运会羽毛球赛事的滨江体育馆,参赛者要完成羽毛球颠球,边上还有非遗市集和节目;在亚运会足球项目承办场馆上城体育中心,参赛者要穿越回古代踢一回蹴鞠。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门口玩投壶,还能喝到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定制版宋画咖啡;在杭州体育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和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参赛者还参与了心肺复苏及AED急救培训并实操体验……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参赛者参与心肺复苏及AED急救培训并实操体验。
智力大厦:和机器人下棋
“手机碰碰队”是一支由残疾人组成的穿越战队,队员们第一时间直奔离“大莲花”最近的智力大厦打卡点,领队王亚东说:“以这样的方式延续亚运精神,也吸引着我们残疾人走出家门,更深地了解这座日新月异变化的城市。”
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是穿越赛B线的其中一个点位,现场设置了数字气味播放器、和机器人下棋、数字气味魔镜拍照、气味音乐设备体验等非常具有科技气息的设备。
“我们体验了气味音乐设备,大屏幕放着火锅视频,我们就真的闻到了火锅的味道!”“铁道游击队”队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队伍由四名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组成,今天打算全程地铁出行,所以取了这个队名。
参赛者们通过趣味打卡任务,亲身体验“赛时服务竞赛,赛后服务民生”的理念成果,感受宋韵文化、西湖文化、大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与亚运精神的精彩对话。
活动现场。
零门槛绿色奔跑,全民共绘活力画卷
活动坚持“全民参与、全城联动、全域融合”理念,面向6至70周岁市民零门槛开放报名。参赛者以3-5人团队形式自由组队(每组至少1名异性、2名成年人),从“大莲花”出发,需综合运用徒步、跑步、骑行、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完成穿越,仅在全程允许使用一次网约车或出租车,严格呼应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文明、节俭”的办赛初心。这种强调团队协作与低碳理念的参赛方式,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情侣、好友跨代际组队,在城市的脉动中共同探索,在协作中增进情感。
队伍中,有女企业家组成的“巾帼追光队”,也有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和外婆的三代人亲子家庭,有带着自己在亚运期间出生的“亚运宝宝”一起参加的宝妈,也有曾经做过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的残疾人,更多的都是两年前参与过亚运、服务过亚运的工作人员、保障人员和志愿者,和在这两年里被亚运深深影响着的普通市民。这场穿越赛更像一个大派对,让所有人重聚,一起回忆亚运时光,展望更好的未来。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和亚运吉祥物合影。
上城体育中心:体验蹴鞠。
德寿宫现场还有赛事定制咖啡。
赛事设置三大奖项,激发市民多元参与热情。其中亚运故事奖,通过潮新闻平台征集了市民与亚运相关的珍贵记忆与感悟,无论是为亚运工作过的经历,还是市民观赛体验,或是对城市变迁的观察,都深情讲述了亚运会对个人生活与城市面貌带来的深刻改变。最潮创意奖用于鼓励参赛队伍以独特的组队方式、主题穿搭等创意形式诠释亚运精神,展现跨代际、跨文化的活力组合。团队优胜奖则依据完成时间,在三条线路中各评选前20组(共60组),表彰高效协作、积极通关的团队。
最潮创意奖队伍。
亚运故事奖颁奖。
所有成功完成线路的个人,均获得了完赛奖牌、完赛证书及亚运盲盒礼包。这些奖项与纪念,让个人的亚运情感与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活动尾声举行了颁奖仪式。
从震撼世界的体育盛事到惠及全民的健身热潮,从顶级赛场到百姓身边,杭州亚运会的宝贵财富正在持续释放动能。这场穿越赛不仅是一场充满欢笑的全民派对,更是对亚运精神永续传承、亚运遗产焕发新生的生动诠释。它宣告着:在杭州,全民体育的热潮正蓬勃兴起,亚运荣光将持续照亮未来!全民赛场,奔跑不息;穿越亚运,探索不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