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学校里熟悉的实训楼、操场和模拟驾驶台,我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1977年那个秋天,我攥着录取通知书,忐忑又兴奋地踏入南京海员学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校门时的模样。”从水手到船长再到画手,老船长王家华漂洋过海与丹青结缘的成长故事,为正站在人生新
近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977级优秀校友王家华回到母校,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墨海扬帆——我的航海人生与艺术航程”的分享会。
受好奇心驱使,成为周围人眼里的“小画痴”
“看到学校里熟悉的实训楼、操场和模拟驾驶台,我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1977年那个秋天,我攥着录取通知书,忐忑又兴奋地踏入南京海员学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校门时的模样。”从水手到船长再到画手,老船长王家华漂洋过海与丹青结缘的成长故事,为正站在人生新起点的海院学子们带来启发。
家乡蜿蜒的射阳河是王家华童年最鲜活的记忆,也悄悄点燃了他最初的好奇心。一艘艘运货的小木船、来来往往的水泥船、摇桨的船工和晃动的船身等场景,让童年的王家华忍不住琢磨:“船上不同的货物要怎么摆放才多装而安全?”这份好奇心推着他拿起木炭在地上、墙上画船,用手指在田埂泥土上勾勒船影。一同劳作的长辈经常打趣王家华:“你这孩子每天干着农活,心思却总跟着射阳河的船打转。”
真正让这份好奇心扎根的,是他父亲在家里收藏的一套《芥子园画谱》。第一次翻开就挪不开眼的王家华成了周围人眼里的“小画痴”:白天在田里干活,傍晚收工不顾疲惫就点着小煤油灯一页页临摹;雨天没法下地干活,他就在家里对着画谱反复琢磨观察;画不准小船比例,他就蹲在射阳河岸边看船工撑船,记下斑驳的每一处结构。“母亲见我痴迷,悄悄利用攒下的零钱托人从镇上捎回第一支毛笔和半刀毛边纸;父亲摩挲着纸笔叮嘱我:‘写字、画画和撑船、种地一个理,光有好奇心不够,还得能吃苦、有恒心,稳得住心神,下得了苦功。’”这句话成了王家华成长路上的“定盘星”。
将好奇心转化为真本事
1977年开春那天,邮递员隔着田埂喊“王家华”,并给王家华递上了印着“南京海员学校”字样的录取通知书。王家华成了全国高考录取率不到5%中的一员。“国家给了你机会,学校会教你本事,往后的路得靠好奇心引路、恒心铺路。”带着父亲的叮嘱,王家华踏入了母校的大门。在海院,他学会了将好奇心转化为“真本事”的方法,那就是“用爱心对待每一个细节,用恒心打磨每一项技能”。
第一次站在模拟驾驶台前,“航海无小事,一个刻度的偏差、一个指令的误判,都可能酿成大祸。”老师送给王家华的这句话伴随他职业生涯的始终;专业课上,他努力吸收老师讲过的仪器操作步骤、避碰规则和航海业务等理论知识,课后对着模拟设备反复练,直到闭眼都能摸到正确的按钮。他还主动找老师请教原理,掌握仪器不同按钮的联动逻辑和驾驶业务的要点等。工艺老师分享经验时,王家华蹲在第一排记笔记,把“看云识天气”“凭识星图辨方向”的办法、技巧都记在笔记本子上,课后,他还拉着同学模拟。就连学习航海日志的填写,王家华都逼着自己字迹工整、数据精准。“日志差一个数字,海上可能差十海里航程!”母校老师的叮嘱和专业,让王家华练成了“细节控”,并对船员这份职业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从水手到三副、二副、大副,再到船长,王家华用了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里,他遇到过无数挑战:有一次,在南海遭遇突发浓雾,能见度不足五十米时,他盯着雷达和罗盘,每隔一分钟核对一次航向,连续四个小时没敢放松,直到浓雾散去;有次船舶进港时,他发现泊位附近有漂浮物,便立刻调整航线,避免了潜在风险。1990年,王家华第一次以船长身份站在驾驶台上。在后来担任船长的十年里,他驾驶船舶穿梭于五大洲四大洋,从鹿特丹的港口到悉尼的码头。
抱着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每到一个港口,王家华都挤出时间学习当地的航运规则、看当地的艺术展览,把津贴省下来买画谱和专业书;对“画画”的坚持,让他哪怕置身颠簸的船舱也能就着台灯调色创作;对船员的爱心,让他遇到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的船员,都会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教导。有船员说:“跟着王船长心里踏实。”这份“踏实”,源自他对细节的毫不松懈。
“三心”成为画画、创业通用“成长密码”
1994年,王家华举办了人生中第一次个人画展,主题是牡丹。身边很多人不理解:“当船长好好的,折腾画画干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这份坚持里藏着王家华最初对《芥子园画谱》的好奇,也藏着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名老画家看到王家华画的牡丹说:“牡丹里有股韧劲,细节里藏着心思。”对王家华而言,无论航海还是画画,“三心”从来都是通用的“成长密码”。
2000年前后,航运业迎来发展机遇,王家华做出了大胆决定:创办航运服务和船舶代理公司,做好船货“纽带”——帮货主找船、帮船东找货,协调港口衔接、办理单证手续。从最初5个人的小团队到现在30多人、能提供“货主-船东-港口”全链条服务,合作客户超过200家的成功企业,王家华说这里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好奇心找方向、恒心扛困难、爱心做细节”。
即便创业再忙,王家华也从未丢过画笔。画室里摆着他当年在船舱里用过的画架,上面刻着各个港口的名字。受国画大师邹传安先生“艺术贵在融合”这句话的影响,王家华的画里藏着航海的格局、创业的韧劲,更有“三心”滋养的灵魂。他画《晨航》,是想起第一次以船长身份出海的朝阳,也藏着对“启程”的好奇;画《归港》,是念着船员与家人团聚的温暖,也映着对“责任”的爱心;他画《海韵牡丹》,是把海浪的层次融进了花瓣的晕染……“真经历、真感情”让王家华的画作逐渐被画界认可。
以“好奇心”为灯,敢探索、善发现。以“恒心”为桨,能吃苦、肯坚持。以“爱心”为锚,重细节、负责任。王家华将自己的成长经验凝练为“三心”寄语送给学弟学妹们。
据了解,王家华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捐赠了71幅牡丹图、大量的航海工具书、资料、设备以及世界各国货币等收藏品。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以他命名的“老船长王家华美术馆”就此应运而生。作为学校的美育综合实践基地,该馆面向校内外来访者开放,用于交流参观。
通讯员 朱孔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